大家中秋快乐呀,拖更许久甚是抱歉,工作太忙一定不是借口,只希望最终成果可以对得起期待也对得起自己吧[表面开心]。

写在前面:

本文出现的设备和系统分别华为MatePad11,鸿蒙OS2.0;小米平板5Pro,MIUI For Pad 12.5.8;以及12.9英寸iPad Pro 2021,iOS15。

苹果平板受冻(这平板真的保熟)(1)

本次主要内容为展示各自系统和软件的区别,并以截图以及GIF形式展示,故请流量党慎重下翻,一切因浏览等相关行为导致的欠费本人概不负责。

文章内容为本人业余时间原创,全文即便接近六千字但也不敢保证面面俱到,只求实事求是、公正客观。若有争议内容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出并友善评论和讨论,谢谢。

以下正文

Part1.系统UI

小米和华为这边基本是和手机UI一致的,各自的特色也很好的“传承”了下来:华为老规矩桌面直接下滑是搜索界面,搜索路径完善,但建议关闭华为视频之类的路径(除非你非常喜欢“内容推荐”),通知和控制中心则必须要从状态栏下拉才能呼出。

小米则是桌面全局支持下滑呼出,但是上滑搜索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打开桌面搜索会在dock栏最左侧生成一个搜索图标,无法更改设置,搜索路径也有所阉割,而且竟然笔记内容都没法搜索,唯一优点可能就是没条件给你塞广告了。P.S:两者都支持抽屉模式。

苹果平板受冻(这平板真的保熟)(2)

苹果和华为一样,桌面下滑是搜索,通知和控制中心只能通过状态栏下滑呼出。但苹果的搜索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局搜索,甚至能搜到照片内的文本内容,无论多少照片都能在结束输入的一瞬间把照片拎出来。

华为和小米的桌面都有快捷设置菜单,华为有小组件和大文件夹,主题商店可以换图标,也可以设置翻页效果,支持应用批量编辑,自定义程度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华为音乐的小组件还是直角矩形,从出厂版本到现在188了还没修复[doge笑哭]。

小米的小组件都是应用功能,图标需要自己整主题商店,否则只能在搜索都没有的图标设置里面慢慢找好看的,至于大文件夹也是没有的,但提供了更多功能图标(炒冷饭[流汗滑稽]),也支持应用批量编辑。

iPad桌面整体就和手机一样,只是能装得下更多、更大的小组件了而已。

桌面上三者都有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Dock栏,毫无疑问这个东西iPadOS的是最完善的,以12.9寸版本为例,它足足可以容纳17个常驻应用、3个最近使用和一个app资源库入口,图标大小会随数量变化,并且支持应用内上滑呼出。

华为和小米的dock栏则纯粹是一个桌面工具,不支持应用内呼出,但华为还好些,mp11好歹可以放7 3个应用,小米则是只能最多7个常驻加一个搜索图标,连最近使用都没。P.S:华为部分图标支持上滑快捷操作(服务卡片),小米和苹果只能通过长按呼出菜单。

总结:

三家平板系统在桌面的设计和布局基本都是遵循了和手机接近的原则,习惯自家手机UI的肯定都能适应,不同系统切换过来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成本。比如小米用户会非常头疼华为和苹果的桌面下滑手势,其他两家则会对小米功能上的缺失诟病不已。整体上而言iPadOS的桌面在功能性上做的是最出色的,除了不能批量编辑图标。华为次之,并在个性化方面很好的照搬了手机UI的特色,不像小米那边完全是遵循了“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原则[流汗滑稽]。

Part2.操作手势

平板因为几乎没有单手操作的刚需,手势自然就可以放飞自我,但是华为似乎没有这个想法,桌面手势和手机基本一致,完全没有平板专用的[捂脸]。

小米则是做了,但没完全做,又或者说是抄了,但没完全抄:MIU平板底部小白条以外的地方没有手势是事实,但可以通过多指进行快捷操作,全局3-4指同时上滑返回桌面,停顿一下进入后台,左右滑动切换app,实际上就是继承了小白条的全部操作逻辑。

那小米抄的谁家呢?

直接看图吧

那我又为什么要说他没抄全呢?主要因为苹果这套手势是4-5指操作的,其中5指的手势逻辑更符合手的动作习惯,而且可以通过张开闭合结合动画效果更直观的表现将要执行的操作,甚至就iPadOS自身而言,4指和5指的操作体验都是完全不同的,毕竟没有5指完全不行啊[受虐滑稽][受虐滑稽][受虐滑稽]。另外苹果的三指手势是存在的,用于妙控键盘的触控板上,只是没有MIUI的下滑截图。

不过华为也并非完全没有手势,两侧可以呼出应用栏快捷打开小窗这点还是非常方便的,就照搬手机那套,然而横屏应用依旧不适配有点难受。

虽然隔壁小米没有这套手势,但小米的视频工具箱是支持几乎所有应用内开启的,可以做到类似于鸿蒙的效果,虽然有点另辟蹊径,但无疑也是一种(偷懒)方式

P.S:MIUI录屏菜单常驻是好文明。

总结:

苹果平板受冻(这平板真的保熟)(3)

还是那句话,你xx终究是你xx,优雅用在ios的某些地方永远不为过。

Part.3分屏

更大的屏幕意味着能够显示更多内容,分屏功能对平板体验的增强自然也是最为明显的。

华为作为平行视界的引领者,安卓平台的应用支持数量一骑绝尘,但matepad11的鸿蒙因为缺失了pc模式,多应用分屏的形式只有智慧多窗(小窗模式),有些可惜,毕竟平行视界只能支持单个应用打开。

鸿蒙在大部分第三方app中(如酷安和淘宝等)的图片是无法直接拖动转移的,只有在自家app比如笔记和相册之间才支持。其次如之前所说,鸿蒙平板的小窗不仅支持竖屏,这样一来二去在需要多开横屏应用的时候就会非常尴尬,退而求其次只能全屏使用横屏软件,小窗使用竖屏软件解决问题。另外,第三方app小窗模式下的界面不匹配有时也会出现(如淘宝)。

这种设计也并非没有优势,平行视界 小窗的形式可以在平板模式下支持到三个竖版窗口(但本质还是只能同时打开两个app),且小窗模式下的笔记也支持手写笔,在部分需要浏览横屏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窗进行手写解决窗口适配问题,同时小窗可以全局拖动也可以在边缘挂起,不影响后续全屏使用横屏软件(边缘挂起是小窗app不后台运行)。

鸿蒙的分屏最有特色也是最好用的地方就在于部分支持平行视界的应用(如淘宝和竖版bilibili等)在顶部会有一个类似于页面锁定的功能按键,点成蓝色就可以让操作锁定在单个页面,不会在另一边打开。这类应用还支持左右窗口调节大小,甚至可以直接拖到底关闭一侧界面从竖版变成横板,当然也可以再拖回来。

小米这边作为一个后来者,在应用适配量上明显不足,而且MIUI的平行视界也没有顶部锁定,虽然像知乎也可以做到调节左右大小,但并不能直接变成横屏显示,拖动时的ui动画还非常鬼畜,也不像鸿蒙可以在app两侧留白部分滑动页面。

但小米平板的分屏可以左右同时打开两个应用,形式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屏,也就是苹果的那套分屏逻辑。

至于小窗模式则是很好的继承了MIUI原本的优势,横屏应用完美支持,游戏双开毫无问题,游戏空间功能也一应俱全,最大的优点是声音助手支持多app调节音量(需要在设置内手动开启)。

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诸如虎牙直播这类小窗打开是竖屏的视频应用再选择全屏视频后会自动转为横屏,和手机一致(鸿蒙小窗直接不支持全屏播放视频,苹果可以画中画)。此外,小米平板也可以通过视频工具箱实现平行视界 小窗共存,并且小窗也支持手写,但不支持边缘挂起,只能在四角以最小窗口挂起。

虽然小米平板的分屏也有窗口比例适配的问题,而且分屏ui和动画都存在各种bug,但令我惊讶的是极个别应用(如淘宝)竟然支持直接拖动图片进行复制,这点在手机分屏上原本是不支持的。

但奇怪的是,轮到自家相册却反而不支持直接拖拽了,只能通过菜单选择图片[喷血]。

由此可见小米确实有想做好平板系统,尽管整体仍然摆脱不了“借鉴”友商,并且质和量还都比较一般,只是比起过去几代,至少也可以说未来可期了

苹果的分屏差不多就是MIUI那套的完整版,就是小窗别指望了,横屏撑死给你挂个视频画中画,直到iPadOS15非游戏应用才能以无比瘦长的固定形式开启小窗模式,游戏内更是没有分屏选项,只能从dock呼出小窗应用,并且一样存在后台打开比例出错的问题。

而之所以说苹果是小米分屏的完整版,主要是两者的分屏逻辑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通过一侧挂起以后在桌面选择分屏app,app适配之后都支持三档分屏比例,只是小米没有dock栏和顶部菜单,更换分屏应用和样式的方式非常的单一且麻烦,甚至只支持更换右侧的分屏应用,左边没法直接换,只能将中间的分隔栏拉到一侧关闭分屏(单应用平行视界不支持)后再重新选择一个分屏应用。而苹果则相反,虽然逻辑一样复杂,但至少操作路径是完整且多样的,不论是桌面选择还是应用内切换都是如此。最重要的是iPadOS15加入了顶部快捷分屏菜单,习惯了这玩意以后分屏效率比以前纯靠手势方便了几百倍[捂脸][捂脸][捂脸]。

此外,iPadOS的适配程度和动画确实优秀,主流应用在做了横屏版本的同时也有不同形式的分屏ui,大部分情况下调整和过渡都非常自然,绝大部分app也都支持直接拖出图片等资源。iPadOS15新加入的顶部功能栏配合全局可呼出dock栏让整个操作都变得更加流畅更加合理,尤其体现在app之间的切换和分屏形式的调整,app资源库的加入也解决了dock栏可编入app有限的问题。

iPadOS目前主要的问题也仅剩下小窗不好使以及学习成本高了,但是真正习惯了这套逻辑和操作以后,它将是非常强大且便捷的移动办公设备,除了系统级的文件管理仍是一个顽疾。

总结:

华为的平行视界成熟且稳定,尽管小窗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已有的这套逻辑和app适配情况都已经是安卓(鸿蒙)端顶级的存在了,况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依赖小窗观看视频或者双开游戏,至少在读书写字浏览内容等方面已经够用,只需要后续完善即可。

小米则是什么功能都想往里面扔,在保留MIUI本身的一些特色以外可以看得出还在尽可能的学习另外两家之所长,集成了不少两边专属的好用功能,虽然目前适配程度还比较一般,但至少已适配的应用正常使用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游戏娱乐这块小米毫无疑问是最优解,假以时日MIUI For Pad是可以成为一套优秀的平板系统的,就看小米究竟有没有本事把他优化好了,尤其动画现在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而苹果还是那个苹果,完整但复杂,好用但僵硬,拥有最完善的逻辑和最强的功能性,同时也需要最高的学习成本。这里也要提一嘴iPadOS在15beta中才加入了文中说到的一些好用的分屏功能,这一点要比鸿蒙晚了不少,尽管苹果做的或许更好一些,但毫无疑问证明了华为的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趋同在所难免,先来后到只能得一句夸赞,最后的赢家永远是把成品做的最好的那个,所以衷心希望华为再接再厉,小米有始有终。

Part4.设备协同

这一块还用讲吗?

华为毫无疑问的领头羊,因为其他两家根本没有这玩意,直接就是0和1以上的差距

苹果还好点,毕竟还有隔空投送,跨设备复制黏贴、继承app浏览内容等也是有的,只是说到底都是些小功能,和华为直接从投影的手机屏幕上拖拽内容相比还是差了太多了。

小米除了能接入米家和支持小米妙播以外就啥也没有了,这个妙播还只能支持主要设备和音响、耳机之间的快捷切换,平板和手机这种终端之间就不行了,其实就是快捷切换蓝牙播放,根本不如隔壁两家。而MIUI 也是没什么音信,目前只能用小米互传和云服务将就一下[t耐克嘴]。

华为在多屏协同领域是实实在在的领先,如果iOS还算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的话,小米只能说是任重而道远了。

Part.5 手写笔

现在知道为啥我咕咕咕了那么久了吧,还不是为了凑齐这三支笔给大伙图一乐[doge原谅ta]。身处魔都,直到这周四才给我买到华为的二代M-Pencil,还只有银色的,属实是太难买了点。

小米的笔是软头设计,看着就不耐磨,实际确实非常不耐磨,用了两天笔头就有点塌了[喝酒]。还有笔杆上的快捷按键是实体的,有两个,只是这按键高度让我这种只用来写字从不画画的人不太习惯,也许会因人而异吧。

适配方面任意界面长按下方快捷键,等弹出提示再点一下屏幕即可进入速记,桌面打开是全屏的,app内打开是竖向小窗形式的,这点好评。上方按键是截图快捷键,按住即可画圈区域截屏。自带笔记app内下按键更换笔头,上按键更换颜色,其余app因为没有多余精力测试,就不一一说明了。

书写体验上,目前自带笔记app的延迟很低,明显要比wps书写模式里要好,快速书写也不会有不流畅的感觉,但比起其他两家还是会感知到有一点差距。此外,得益于软笔头,个人认为在不贴类纸膜的情况下,直接在屏幕上的书写反馈是三支笔中最舒服的,同时配合压感调节粗细也更有感觉。

华为的笔尖则是三家手写笔中最硬的,整个笔头都是微磨砂塑料,也许是为了提高耐磨并达到接近于类纸膜的效果,但实际在玻璃上书写时体验并不好:以自带的备忘录app为例,使用钢笔时是支持根据压感调节粗细的,但若不用力书写,自动调节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一会儿粗一会儿细;其次就是在不使用类纸膜的情况下个人感觉还是太滑了,没有小米的软笔头那么有书写的感觉。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让喜欢连笔的我非常头疼,根本写不好字。

我懂,写不好的根本是我菜

M-Pencil的书写体验可能也许大概比较一般,但是他的延迟做的非常低,wps内也是如此,说明底层优化就很到位,而且整支笔的靠下三分之一处全部为触控区域,均支持双击换笔,不用换姿势找地方真的非常方便。

另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就是提笔速记,在息屏状态下用笔点一下屏幕会直接亮屏打开备忘录,哪怕设置了

密码也不影响。

鸿蒙同时也支持输入框用笔手写输入,支持自动调色、横线选中、波浪线删除和竖线拆分,虽然效率确实不如点悬浮键盘打字,但这个功能至少还是完善的(指某米根本没有)。

苹果的情况则基本和华为类似,也支持大面积双击换笔和输入框书写(功能完全一致),但依托于更好的算法和更优秀的应用适配,整体体验要略好一些,尤其压感算法明显靠谱不少,只是同为偏硬质的笔头,不用类纸膜还是滑了点,同样容易让喜欢连笔的我在写字的时候血压高升。

其他功能方面Apple Pencil支持左下角向屏幕中心滑动截屏,右下角则是呼出一个备忘录小窗,也很方便,但目前不支持更换其他手势有些可惜。

总结:

总的来说华为和苹果的优点是趋同的,虽然书写体验可能需要类纸膜来弥补;小米则是凭借软笔头和实体按键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但也无法避免系统层面功能性和优化上的欠缺以及易磨损的缺点(小米的压感算法也比较一般)。

其实三支笔很难说究竟谁更好,毕竟他只是平板这个整体的其中一个配件,并不能作为选购平板的主要因素,但作为配件本身都是可以跟随平板放心购买的。

至于要在平板上练字的,请容我称一句大佬

Part6.尾声

其实全部内容概括起来也挺简单,小米就是优先把一堆照顾游戏娱乐的特色功能给搬进来,然后搞点面子工程,整个平板系统的底层规划、设计和针对性优化则基本为零。尽管如此,作为平板电脑的绝大部分应用场景米板5和MIUI For Pad也已经达到了“可用”的程度,至少我本人觉得米板功能性上做的已经足够了,现在首要的目标就是做好已有内容的优化,再慢慢补足应用适配以及新功能的加入。

华为的设计和优化是足够优秀的,尤其是在多屏协同这一块没有对手,但总觉得还是欠缺了少许能够进一步提升体验的东西,或者说有一些提升“易用性”的功能目前还没有做的很到位,比如横屏小窗,比如全局dock栏。我个人对目前的鸿蒙平板系统是满意的,他是个足够全面的优等生,我的期待就好比我希望他还能够在各个学科拥有不亚于偏科生的实力。

苹果作为三家之中最早布局平板生态的厂商,在一些地方终究还是走慢了几步,例如分屏功能的缺失被诟病已久,直到iPadOS 15才勉强找回些面子,可尽管如此他的每一步依旧迈的坚实有力,要么没有,要么就必须做到足够完善。同时基于iOS特点铸就的独有优势依然遥遥领先友商,不光是底层优化和系统设计,还有独占软件和专属适配,更别说还有Magic Keyboard这种东西作为辅助,尽管还是要看价格行事。

苹果平板受冻(这平板真的保熟)(4)

说到底,这三家平板系统其实目前都不完善,但不得不说比起他们的过去,都已经属于进步巨大了,哪怕是让多数人失望的iPadOS15,比起14也更新了非常多好用的功能,更不要说上一代都已经入土的小米平板了。

没有什么东西是不需要进步的,平板也一样。稍作等待,或许明天就能让你满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