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有满 朱 刚

一、旧家谱

无锡留存的旧家谱大多为清代以后的。其中上世纪20年代与40年代后期编纂的尤多。无锡的旧家谱在上海、北京等地各大图书馆都有收藏。《上海图书馆藏家谱目录提要》中有无锡的家谱250多种,在全国属于最多的地区之一。无锡市图书馆在上世纪90年代将馆藏家谱整理后上架,对外开放借阅。至2005年,馆内有无锡及江阴等地的家谱315种。

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旧家谱目录表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1)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2)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3)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4)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5)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6)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7)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8)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9)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10)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11)

二、新编家谱

上世纪80年代始,无锡地区重又编修新谱。较早的有1987年12月付印的顾毓琇支所编《锡山顾氏支谱》,1992年1月付印的王昆仑支所编《无锡王氏宗谱》。顾毓琇还分别为顾谱、王谱作序。这两本宗谱都是由海内外亲人共同发起、互相支持而编修的。

新编宗谱沿用旧谱中的世系、世表、源流、宗派、别传、艺文、著作、修谱名录等类。对旧谱中的诰敕、墓志、祠堂记等有选择地录用。义田、义庄在新中国成立后已不存在,不再记录。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火化、公墓葬,不再有墓图。对旧谱中的墓葬从略。原有的像赞也大都删去。新谱中增设回忆录、传记、简介,与旧时传记等有所区别。旧谱所载人、事“仅重官爵,不及其它,新谱则士农工商学兵无不备载”。旧谱偏重仕途,不列其他,新谱将学历、履历、创业、著述、专长等列入,供后代参考。旧谱重男轻女,男详女略。新谱男女并重,出现女儿至宗——外姓入谱的现象。旧谱中属领养、寄养等非血缘关系者,均不入谱。新谱凡法律规定承认者,不予排除,以寓变通之意。旧谱编写规约服从于编写义旨,时有旧的法统思想。新谱除录用旧谱原文外,采用新的规约,过去生卒称谓,60岁称寿,20~60岁以下称享,20岁以下称年,幼年夭折称殇。新编家谱除夭殇外,一律称年。沿用过去修谱用名为主的方法,以名排列,字、号写在生平中。

新编宗谱具有新编家史的特征。顾谱明言:“重家史”“凡对国家民族和本族有贡献者,事迹录入谱册”,以宗谱形式与家史相结合,并具有宗族通讯录的特征。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人口流动频繁,亲族散居现象较普遍,编修宗谱难度增加。除吴氏大统谱外,已编成的家谱大多是历史短、范围小的支谱。新编宗谱通合古今,所涉及人口、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资料,其翔实程度和广泛性为官书所不及,可补充近现代乃至当代的各方面资料。宗谱中记述祖先所建园林、学校、堂屋等,对于保存和恢复园林名胜和古迹提供资料。王谱中的王昆仑、顾谱中顾毓琇等一些资料为他书所不见。新谱中的题记、碑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新谱对宗族渊源所作考证也极有价值,可补史之缺,纠史之误。顾谱所记顾氏祖先在昆山千墩乡与顾炎武是同村、同族、同辈人,长顾炎武16岁,因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逮捕苏州周顺昌,民众击缇骑,为避乱而隐居无锡。这对于人口迁徙提供历史佐证材料。

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新编家谱目录表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12)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13)

四库全书中的无锡县志(2005年无锡市图书馆馆藏无锡家谱目录)(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