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朱瞻基,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一下子会浮现出《大明风华》里的皇太孙。朱亚文饰演的皇太孙,既是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也是运筹帷幄的腹黑皇帝,还是活泼风趣的儿臣夫君。其实,这几种形象都很符合朱瞻基其人,在历史上,他即使兵不血刃地平复他二叔朱高煦的造反,看似深谋远虑,可生活中绝对也是一个有趣活泼的人。

历史上的朱瞻基下诏狱(是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1)

贵为天子,毫无架子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有的人该有疑惑了,什么样的天子会爱开玩笑呢?看完两个小故事你便知晓了。朱瞻基的大臣里,有一位信奉回族教,皇宫举行宴会,朱瞻基特意烤了一块猪肉给他,让他吃掉。那位大臣不敢不从,肉刚到嘴边,朱瞻基就笑着阻止了他。由此可见,朱瞻基是一个很爱开玩笑的皇帝啊。但是这件事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古代人民心中,皇权与信仰之间的位置高低。

还有一次,他诏见了一位大臣,结果大臣刚来,就看见一只大老虎向他扑了过来,吓得大臣胆战心惊。朱瞻基这才走出来,哈哈大笑说,这只老虎是拔了利齿,剪了利爪的,不会伤人。想必大臣们也是对皇帝操碎了心吧。另外朱瞻基的丹青更是明朝皇帝中的第一,曾画出了''天下第一扇''。他爱画猫画老鼠,他的画精妙逼真至极。朱瞻基平时还喜欢斗蛐蛐,由此可见,朱瞻基当真是一个善于享受生活之人。

历史上的朱瞻基下诏狱(是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2)

深谋远虑,皇位为重

明宣宗在位时,对爷爷朱棣留下的江山,承接的可以说是很好了。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即位后的一年以内就驾崩了,关于朱高炽的死因,现在的学者专家也是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是朱瞻基等不及了害死了父亲,有的认为是因为纵欲过度。但是朱高炽对明朝接下来的发展也是打下了良好的开端。朱瞻基文韬武略,虽说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千古一帝,但也可以说是明君了。因为爷爷朱棣在位时,大兴土木、东征北战,其实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首先,朱瞻基继位的时候大明的江山没有威胁存在,也没有需要建设的大型工程。反言之,这也是国家负荷过重,百姓生活水平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朱瞻基便开始减轻赋税,休养生息,而在朱瞻基统治下的大明开始了真正的繁华盛世。但是,藩王的问题仍然是朱瞻基的心头大患,朱瞻基的二叔传闻中彪勇善战,朱棣当年带兵打仗的时候,多次救朱棣于水火之中。

历史上的朱瞻基下诏狱(是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3)

朱棣也并未给过朱高煦要他当太子明确的讯号,班师回朝的时候,朱棣依旧封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虽然心中不平,可却不敢跟老爹对抗。没想到,等了20年,朱棣、朱高炽相继去世,朱瞻基继位。朱高煦终于带兵造反了,后被朱瞻基制服后,囚禁起来。就这样,朱瞻基顺利解决威胁自己国家的两大问题,成功保证其在位期间大明朝的繁荣昌盛。

文治武功,心胸宽广

朱瞻基从小跟爷爷朱棣在军营里长大,所以精通骑射之术。可是明朝的大臣信奉四书五经,声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连朱瞻基的老师戴纶都曾向朱棣上奏,批评朱瞻基重视骑射了。朱瞻基并不当回事,反而又写了一篇文章,表示文治武功并重,真是心胸大度的皇太孙啊。朱棣驾崩时,朱高煦曾经在朱瞻基回朝的路上半路埋伏。朱瞻基的身边的人都劝他小心一些,心大的朱瞻基表示说,君父在上,又有谁会有二心呢?于是轻装减行回到京都。正因为轻装减行,所以朱瞻基躲过了一劫,回去登基做了皇帝。朱高煦因为造反被朱瞻基囚禁起来的时候,朱瞻原本不打算杀他,可在狱中,朱高煦又故意将他绊倒。朱瞻基这才恼羞成怒杀了他,但是也正因此时被人传作小心眼之人,但是朱瞻基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

历史上的朱瞻基下诏狱(是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4)

主少国疑,危机重重

要说朱瞻基其人,除了爱玩蛐蛐,被封为''蟋蟀皇帝''之外,最大的败笔大概就是生子太晚,驾崩太早。要知道,朱瞻基的太爷爷朱元璋由乞丐出身,做到皇帝,才二十八岁生下了长子。朱瞻基生下了就是皇太孙,结果也是二十八岁得长子。生的晚也就罢了,朱瞻基驾崩的又太早,才三十八岁岁就驾崩了。导致,朱瞻基驾崩的时候,朱祁镇只有十岁。朱祁镇的父亲、爷爷都经过为时不短的''实习期'',而朱祁镇却是养在深宫,是长在后宫的女人调教的,完全没有''实习期'',这样的皇帝,又怎么能让天下百姓放心。

朱祁镇的祖母张氏,秉性贤良,这样贤良的人对朱祁镇的教育当然就没有那么严格,张氏一直忙于与摄政大臣商讨国事。因此,朱祁镇的教育就交给了宦官王振。后来大家也知道,因为朱祁镇宠信宦官,导致了明朝朝廷一度宦官当政。当然,这也是朱祁镇的老爹朱瞻基的过错。朱瞻基在位时,曾让宦官读书受教育。后来的土木堡一战,导致朱祁镇被撸去,明军大败,明朝江山岌岌可危。

历史上的朱瞻基下诏狱(是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5)

总评

历史上,文官曾这样批评朱瞻基,说朱瞻基因为喜欢斗蟋蟀,而向民间索要蟋蟀,导致蟋蟀贵达十金。而我则要说,一个不向民间索要金银财宝,而是蟋蟀的皇帝,真的少见了。至于那些迂腐文官批判的骄奢浪费之词,更是无稽之谈。就连康熙大帝看了朱瞻基的生平之后,也赞他守成贤辟。只不过这样的皇帝,太具有个性化,在所以文官的眼中,不够受欢迎。自古皇帝早已经被脸谱化,往往是一副没有自我,心中只有江山社稷的形象。可是朱瞻基的出现,向我们表明了,皇帝不是一张脸谱,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