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今日头条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闲聊太湖湾。说真的,还真的是闲聊。因为在此之前我一直不明白同样地处太湖沿岸,苏州、无锡、湖州所建的“旅游度假区”都是以太湖命名,为同名国家级“太湖旅游度假区”,唯独常州“别出心裁”以“太湖湾”命名(在此不再赘述,点击 闲聊太湖湾 阅读原文)。由此,引出了今天的话题:苏州、无锡、湖州到底是怎么划分太湖水域的?

湖州的太湖和江苏太湖哪个好 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均濒临太湖(1)

都知道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中排名第三。它西依宜兴,北临无锡,东接苏州,南濒浙江湖州,其水源主要来自西面宜(兴)溧(阳)山区水系的荆溪和西南方天目山脉水系的苕溪。太湖中有岛屿50多个(其中18个有人居住);太湖面积约为2428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约393.2公里。这三万六千顷浩渺太湖,从西开始顺时针方向看,依次是宜兴市(无锡市下辖)、常州市(仅雪堰镇有5公里湖岸)、无锡市、苏州市,再到湖州市(下辖的长兴县与宜兴接壤)。

这么一来,太湖水域就基本上就被苏州和无锡两市所瓜分,其中苏州拥有约70%的太湖水域,无锡拥有约30%太湖水域(从长兴和宜兴的分界线,到无锡和苏州的分界线拉一条直线)。常州虽然不多,但因拥有大、小焦山两个岛屿,圈到了太湖一小片水域。湖州则聊胜于无,只占湖岸垂直70米的太湖水域。湖州人自嘲说:站在湖州太湖边上,跳下去游几米,就到了江苏省。

在这里,我先说一说湖州。

千百年来,湖州是一座因湖而名、因湖而生、因太湖而兴的城市,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以太湖命名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在今湖州市吴兴区云巢窑头村筑城置菰城县。秦末,项羽在此建项王城自立。唐朝时,人们常说“一湖跨三州”:“一湖”,是指太湖,“三州”则是指环太湖周边的东吴(现在的苏州)、中吴(现在的常州 无锡)和西吴(现在的湖州)。到了清朝,太湖沿岸是苏州府、常州府和湖州府的辖地,也就是说,历史上太湖一直是由三府共有——从长兴与宜兴交界处的父子岭,直线经太湖中的大雷山、小雷山北侧至胡娄,这条线南边的水域范围归浙江所有,北边则归江苏所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太湖水域地形复杂,匪患严重。经内务部核准,由华东军政委员下令,将浙江省所辖的南太湖区域划归苏南太湖办事处,并入苏南行署区(驻地在无锡)统一管理。1953年,太湖办事处撤销,设立震泽县。1960年,震泽县撤销,整个太湖湖区被全被划入了江苏管辖,至此,湖州失去了太湖。

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对环太湖苏、锡、常地区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实行“市管县”体制,太湖西岸的宜兴县(现宜兴市)划归无锡市管辖。区划调整后,无锡管辖的太湖水域一下子扩展到了宜兴沿太湖湖岸的最南端——从宜兴的最南端(与长兴交界处)到无锡的最东边(与苏州的交界处)拉一条线,这条线东部的太湖水域(扣除湖州拥有的70米水域),为苏州所有;西部水域(扣除常州圈走的一小片太湖水域),归无锡拥有。

就这样,如今提起湖州这座距今已经有着两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城市,游客首先想到的,不是太湖,而是莫干山、南浔古镇,这让湖州人有点略显尴尬。

从地理位置上讲,苏州、无锡、湖州和常州四座城市均濒临太湖,都可以打“太湖牌”。但就现状来说,“太湖牌”打得最响的是无锡,以至于很多外地游客一提起太湖,就会想到无锡。虽然太湖自然风光最精华的部分分别在太湖北岸的无锡,以及太湖东部的东山和西山(为两座岛屿,均属苏州),但由于无锡市中心离太湖风景的精华区域较近,加上无锡人开发太湖旅游资源最早,这是外界把太湖与无锡联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无锡开发太湖,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无锡人热爱太湖,始终以自己的城市为“太湖明珠”而感到自豪,是自发的一种情怀,就像生活在海边的人热爱大海一样。

我在网上查阅到下面这段资料:

2000年8月14日,浙江省与江苏省就太湖边界问题进行过谈判,浙江方面希望湖州长兴县延伸入太湖水域1.5公里,享有生产经营、开发使用权。但江苏方面则提出太湖段界线应沿太湖南岸与浙江相邻的湖岸线划界。最后因为相持不下,由民政部、水利部和农业部的联合协调组拿出了太湖段争议的协调意见:

一、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具体走向,从父子岭起,沿浙江段环湖大堤迎水坡脚向垂直延伸70米,到湖溇止。界线以实测为准。

二、从父子岭直线经大雷山北侧、小雷山北侧到湖溇,接两省太湖段行政区域界线所构成的水域范围内,浙江方享有开发利用的权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相关事项的管理维持现状。

虽然这个协调意见江浙两省双方都不同意,但最后也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About 杨壮波」

60后大叔一枚,人称杨叔,自称“全媒体大叔”,资深媒体人,知名旅行达人,优秀文旅传播从业者,无锡市委网信办公布的首批自媒体大咖荟成员。喜爱旅行和一切与旅行有关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