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采取的一次非常著名的战略措施,当时通过这样的一项战略措施为曹操后来建立大业提供了优势,因为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这一做法让大家能够看到曹操的魄力,从而纷纷都来投奔曹操,最终使得曹操有能力统一了北方。不过也正是因为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更深层次的去分析当时的局势,鲁莽的以孙刘两家发动战争,并在赤壁之战当中大败,实现中国统一的愿望也落空了。我们可以从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切入点,去客观评价曹操战略的得失。

一、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有准备的

很多人认为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历史的偶然性,但通过对历史记载的分析,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做法制作了充分准备的。初平三年的时候,曹操占领了兖州,又有人向他提出建议,说当时的皇帝懦弱无能,不可能让天下霸业推行下去,如果曹操能够把天职掌握在手中的话,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这个时候他的谋士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让他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原意之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这也差不多。在当时的时候还有一个实力是比较厉害的,那就是在军队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的袁绍。因为他在军事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如果当时袁绍能够像曹操一样携天子以令诸侯,三国的历史恐怕就要被重新写了。

但是袁绍这个人是很愚蠢的,为只要有了充足的军队实力,他人就不敢把他怎样,是在官渡之战当中,他才真正认识到了曹操的聪明之处。

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34挟天子以令诸侯)(1)

二、局部统一之后便开始招纳人才

曹操之所以在官渡之战当中取得胜利,那完全就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在那一时期,曹操不管是从军队实力方面,还是说从自己的人才建设方面来说,都是不如袁绍的,如果在他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前,袁绍主动对曹操发动进攻,官渡之战的胜负可能又得两说。

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曹操便应用皇帝这块招牌去笼络和招揽人才,就比如他手底下最出名的谋士荀彧,就是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才来投奔他的,后来的时候还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有能力的人来投奔他,为他建立智囊团提供了准备和基础。

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34挟天子以令诸侯)(2)

有了皇帝和人才的支撑之后,曹操便不再满足于自己当前这样的军事实力和领地,他开始不断的想方设法,利用天子的名气开始去征战四方,号令群雄,只要有谁在这个过程当中提出不同的意见他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带兵攻打,在这一过程当中他又获得了不少的土地实现了当时会情景之下的局部统一。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这块砝码是多么的重要。

也正是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军事实力上才得以快速的增加,能够和袁绍相抗衡,甚至是在官渡之战之后直接取代了袁绍。

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34挟天子以令诸侯)(3)

三、赤壁之战失败,统一愿望成为泡影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很快便把北方局不统一,这个时候他在军事实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有了很大的人才力量支撑,在他的脑海当中便有了统一全国的愿望,并且从这之后他开始不断以天子之名去发动战争,就是想要像统一北方一样,快速的实现全国统一,然后结束这混乱的年代,建立起新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34挟天子以令诸侯)(4)

不过在赤壁之战之前他因为缺乏对孙刘两家军事实力和合纵连横的综合考虑,同志他在匆忙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战能力和自谋能力,使得他在赤壁之战当中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另外一方面,再加上他军队当中很多人是北方这一弱势被诸葛亮等人识破并加以利用,所以在赤壁之战当中,相当于是他中了诸葛亮等人的计谋,因此最后是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的。

论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34挟天子以令诸侯)(5)

在赤壁之战的过程当中,虽然不能说曹操一蹶不振,但他之前想要通过军事力量快速实现全国统一的愿望成为了泡影。从这之后他便开始调整了战略方针,不再注重利用军事力量向外扩张,把视野放在内部建设上面,也正是因为这样,后来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之后,他们曹家人才能建立曹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