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曾宪梓
1934年生于广东梅县一个农民家庭,1968年移居香港开启经商之路,创立了金利来领带品牌,成为了享誉香港的“领带大王”。他于1991年补选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增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97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批12名大紫荆勋章得主之一。
9月20日,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讣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著名企业家、伟大的爱国者曾宪梓博士,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0日16点28分在梅州逝世,享年85岁。
2017年12月,曾宪梓先生曾在家乡梅州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的专访,仅以此报道怀缅一代爱国企业家。
晚年 落叶归根,曾宪梓回梅州
晚年,曾宪梓选择回到家乡梅州养老。所住的小区在梅州市中心,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没有森严的保安,与普通梅州市民为邻。但在小区来往的居民都知道,这里住了一位梅州的大恩人。
据统计,曾宪梓累计至今捐款已超过12亿元人民币。
但老人家依然过着简朴的晚年生活,身边是照顾他多年的中山一院护士,每天简单的饮食,虽然腿脚不便,但依然坚持游泳,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每天一定要看新闻,听读报,时刻关注祖国的发展,是他表达关心的另一种方式。
曾宪梓家的会客厅上挂着“勤俭诚信”四字横幅,这是他的座右铭。旁边悬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和“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则表达了他对祖国与共产党的忠诚。
中共十九大召开,曾宪梓在这个客厅里观看了作报告的全过程,对于国家的最新建设“一带一路”,“大湾区”“太湖之光”新名词新概念,他都了如指掌,每每谈起来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这位从梅县出来的穷小子,经过数十年的打拼,创立了闻名海外的金利来男士服饰品牌,曾宪梓一路感恩,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出身和受到过的恩惠。他把这些转换成实际的报国行为,身体力行地支持祖国多方面事业的发展。
读书 梅州穷小子,好学入中大
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梅州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与母亲、大哥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困。但母亲咬咬牙,还是让哥俩都进了村里唯一的小学。但两兄弟念完小学后,母亲无力支撑,大哥去了泰国,曾宪梓便回家务农。
然而曾宪梓并没有放弃读书,每次干完农活都会以读书作为消遣。一位土改的同志看到,被他的好学感动了,亲自将曾宪梓送进了梅县水白中学。经过一个夏天的努力后,曾宪梓考进了梅县重点中学——东山中学。当时不但全免了学费,每个月还有3块钱助学金,这当时给了年轻的曾宪梓极大的震撼。
高考时,曾宪梓先是把目光投向清华北大,却遭遇了失败。第二年,曾宪梓收拾心情再次迎战高考。这次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曾宪梓收到了中山大学生物系的录取通知书。
入读生物系也与当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扩大了生物系的招生有关。而后来,蒲蛰龙院士想要在中大建立生命科学学院,曾宪梓二话不说就捐赠了两栋教学楼。
事业 自食其力,创出雄厚实业
1968年,曾宪梓举家移居到香港,为了谋生存,他从熟悉的领带制作入手。租下了一个十平方米的房子,领带自己做自己卖。
当时小小的作坊就是他、母亲和妻子三人,勤劳的三人团结一致,任劳任怨,使得作坊的生产率很高。
当时,法国、意大利等外国名牌领带占据着香港主流市场,而香港本土生产的领带,走不进百货公司,只能在街边档销售。
在熟悉门道之后,曾宪梓决定要做大自己品牌的领带市场。怎么做大?首先得学习,到百货商场买来国外的名牌领带,拆解再拆解,研究当中的用料、剪裁、缝合等等做工;然后就是把拆解开来的名牌领带再次进行组装,恢复原状,一遍又一遍地拆解复原,直至掌握名牌领带的制作技术。
最后,曾宪梓终于做出了属于自己品牌的高档领带,创立“金利来”品牌。
1971年,金利来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这一年中国乒乓球队在日本名古屋获得世界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在赛后,兵乓球队要到香港进行表演赛,当时的香港电视台负责人找到了曾宪梓。
“他说转播费要3万元,问我能不能赞助,当时3万块可以买一层楼啊”,曾宪梓在南都记者专访时回想当时情景,他说那时他考虑到,商品要出名,必须做广告,获得转播权就能在电视台上播放金利来的广告。于是咬咬牙,与电视台讲价,以十个月分期付款的方式赞助了3万块。
最后,表演赛播出后,香港多了一个名牌,叫金利来。
金利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1972年年底,曾宪梓已赚取超过百万元港币的财富。
然而次年,香港遭遇到经济萧条的冲击。一些大的百货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始减少采购额,金利来差点也受到了牵连。
但头脑灵活的曾宪梓想到了一个方法,他跟百货公司商量:“你借个领带架子给我,我自己供货,自己在商场卖,卖出去的我七你三,卖不出,我兜底”。这种无需付出成本,却又能带来效益的方法受到百货公司老板的认同。
金利来的生意在经济逆境中依然稳步上升。而后来,曾宪梓发明的这个方法成了许多商品公司采取的营销模式,并有了一个专业名词:专柜。
正是曾宪梓过人的胆识和眼光,令金利来最终从一个小作坊走出来变成国际名牌。而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曾宪梓并没有忘记最初的起点,若没有共产党让他重回学校,就没有如今所有的一切。他开始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
报恩 报效祖国,捐款超12亿元
除了自身事业的发展,曾宪梓几十年来一直心怀祖国,不单只是金钱上的资助,更多的是把自己创业的经验和看法融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引领市场经济的发展。
1979年年初,主持广东工作的习仲勋、杨尚昆同志邀请28位港澳工商界知名人士座谈,讨论如何搞活广东经济。当时出席的还有霍英东等老企业家,而作为最年轻的受邀者,曾宪梓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地工厂是‘做了算’,生产出产品之后全部上交,到底能不能卖出去,和工厂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我们‘资本家’是‘算了做’,投资之前我们先算好——投资多少,市场需不需要,卖得好不好……所以,我们的经济效益就好。”“内地工厂领导的权力没有任何管制和约束,建议学习香港管理方法,明确权力范围和各自责任,奖优罚劣。”习仲勋同志认为他的发言“深刻到点子上了”,称赞曾宪梓是“解放牌”。
1985年国庆,曾宪梓任香港客家商会会长,而在前一年的12月,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曾宪梓为了庆祝国家的强大,组织了一场1500人的国庆晚会,一整晚都在播放爱国歌曲。而这个国庆晚会的仪式,随后的每一年,曾宪梓都没有落下,还总是带头唱起《歌唱祖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次日,时任香港行政长官的董建华授予曾宪梓大紫荆勋章。“当时第一批大紫荆勋章是12个人选,我是最年轻的那个”,说起这个荣誉,曾宪梓自豪不已。但光荣背后,他也深感自己要对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才对得起这个荣誉。
1992年,曾宪梓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两年后补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一做就是三任。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经济遭遇重创。曾宪梓立刻向内地建议开放香港自由行,吸引内地游客来港旅游带动经济。这个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后来香港自由行的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回顾这些年,曾宪梓却认为自己为国家做得还不够多,“我没有很多钱,但我不需要很多钱,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生意做好,家里有保障,另外的能够回报党和祖国,我个人钱财不会留给后代,我会全部贡献给国内的慈善事业”,曾宪梓在2017年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曾宪梓名下有三个基金会: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曾宪梓体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在全国三十八所重点大学中家庭贫寒、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在航天事业上奉献的宇航员和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曾宪梓各项慈善捐款累计已超过12亿元。
他在用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就要报效祖国。”
在2017年的南都专访时,曾宪梓曾表示即使自己不在人世,也要让他的儿子继续做基金会,继续用实际行动来爱国。而目前基金会主要由曾宪梓的三儿子在运作。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
南都记者 叶孜文
摄影:
南都记者 陈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