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城市的竞争,早就不再是单打独斗的阶段。去年,成渝城市群获批,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顶层设计出炉,至此,全国五大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全部归位。五大城市群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顶级城市,本文对五大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及未来前景进行分析。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1)

我国总共规划了19个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目前综合实力以及定位最高的。如果再细分的话,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属于传统三大经济带,属于世界级,而成渝经济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是近几年崛起的城市群,还在培育中。

下面,小编主要针对这两个争议点展开:

1、长三角和珠三角到底谁才是第一城市群?

2、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圈谁更胜一筹?

规模:珠三角仅为长三角1/7,中三角人口分散

下图是小编整理的五大城市圈群面积和人口数据(人口采用七普人口数据)。

长三角的面积最大且人口最多,长三角经过多轮扩张,目前已覆盖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三省一市41个城市,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人口也高达2.35亿。安徽省最早加入的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后面退出中游城市群,加入长三角。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2)

珠三角的面积最小,只有5.53万平方公里,只有长三角的1/7,但却集中了7800万人口,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几个城市群,如果把港澳算上,人口密度更大。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展方向不同,一个致力共同富裕,一个打造高质量经济核心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面积仅次于长三角,且相差不大,但覆盖的人口却不足长三角的一半,人口密度在五个城市群中最小,仅为410人/平方公里。京津冀和成渝面积、人口和人口密度都差不多。

经济实力:长三角最强,珠三角人均最高,中三角总量第二

经济总量方面,长三角优势明显,毫无疑问排第一,为27.6万亿,占全国总量的1/4。排名第二的竟然是长江中游城市群,10.6万亿,超过珠三角的10.1万亿。京津冀排第四,为9.6万亿,而成渝垫底,仅为7.4万亿。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3)

人均方面,仅有9个城市的珠三角人均最高,高达12.95万,而长三角把安徽纳入后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为11.74万。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均超过8万,位列第二梯队。而成渝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均垫底。

核心城市:中三角核最弱,其他城市群多核驱动

2021年GDP超过1.5万亿的城市有11个,全部分布在五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4个(上海、苏州、杭州和南京),珠三角2个(深圳和广州),京津冀2个(北京和天津),成渝2个(重庆和成都),中三角1个(武汉)。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4)

2021年GDP超过1万亿的城市有24个,其中18个集中分布在五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8个(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珠三角4个(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京津冀2个(北京和天津),成渝2个(重庆和成都),中三角2个(武汉、长沙)。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5)

总结及展望未来:

通过上文分析,五个城市圈的特点是:长三角的特点是大而全,珠三角追求的是小而美,京津冀两核驱动拉马车;中三角是减弱版的长三角,而成渝是减弱版的珠三角和京津冀结合体。

那么长三角和珠三角谁最强。综合实力显然比长三角要强,长三角的头部、腰部和尾部都很强,很多年前苏北落后,如今江苏十三太保都很强!现在长三角开始扩散到安徽省,浙江探索共同富裕。而珠三角集中了广东省优势资源和人口,贡献了两个一线城市,4个万亿级城市,经济质量很高,但广东非珠三角地区经济却落后很多。至于两种模式哪种更好,没有统一的答案,个人更喜欢长三角模式。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6)

京津冀在传统三大经济区中,实力最弱。京津两城实力不如广深,河北省整体人均GDP很低,没有像长三角一样被带动。但京津冀地位特殊,首都 2个直辖市,如今又新增雄安新区,有人认为雄安新区设置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的深圳。

最后谈谈中三角和成渝谁更强。上文分析,中三角面积和人口,GDP,人均GDP均高于成渝。综合实力显然更强。但中三角和成渝对比也有不少劣势,比如,人口过于分散,不利于城市圈连片发展,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实力相对还不够强。接下来中三角将加强武汉都市区和长株潭都市区的做强做大;长沙和南昌也明确提出了实施强省会战略;而成渝除了加强两核心之外,急需培养更多的增长点。

三大城市群对比(全国五大城市群全面PK)(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