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下,似乎文人皆会吟诗作对,无数的大文豪同台合唱,共同演绎出了被后世传诵的一出精彩的舞台剧。

在这个大舞台之上,人人都是作词家,从他们口中吟诵出的古诗词,几乎篇篇都令人拍案叫绝。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1)

如果想要全部将这些诗人罗列出来,那将是一件大工程,即便是将那些知名的诗人全部说出来,都极为费事。

既然说到了唐朝的诗人,那么大李杜和小李杜则是相当出彩的存在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他们永远闪烁着无法被遮挡的光芒。

那么如果做个比较的话,在这四人中,究竟谁的文学成就更高?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毕竟他们的诗歌各有各的特点,写作风格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李白是洒脱的,杜甫是忧郁的,杜牧是香艳的,而李商隐却是独树一帜的。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2)

李商隐是整个盛唐时期为数不多刻意追求诗词美的大诗人,尤其是他的七言律诗,可以说是唐朝诗歌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心灵善感,而又一往情深,他的诗歌不仅表露晚唐士人的伤感哀苦,还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著,尤其是他笔下的爱情诗,随便挑出来一篇都能让恋爱中的男女感触颇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3)

究竟什么样的过往,能让李商隐如此用情,这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商隐不仅会写情诗,还会写哲诗,他能以身边的景物,写出令人深思的哲理,比如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句诗很出名,也很好理解,但是其中的2个字,却被误解了近1000年,究竟是哪两个字,我们一起来看。

李商隐仕途不顺

李商隐自幼聪明,五岁的时候便能背诵经书,七岁的时候已经能舞弄笔砚,只是他的童年也谈不上幸福可言。

在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为了谋生,母亲便带着他回到了家乡,由于他是家中长子,身上所肩负的担子就非常重,为了贴补家用,他还时常为旁人抄书。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4)

家乡的一位堂叔,觉得李商隐是可塑之才,便教导他研习经文,李商隐深知读书不易,便更加珍惜这种机会,在他的刻苦努力之下,十六岁便已才气逼人。

后来李商隐举家迁往了洛阳,结识了白居易、令狐楚等人,在令狐楚的赏识下,李商隐得以入幕为巡官,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应试,只不过他的科举之路却并不坦荡,接连名落孙山。

开成二年,李商隐在令狐楚儿子令狐绹的延誉下,终于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之后,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觉得李商隐很不错,不仅将他聘为幕僚,还将女儿嫁给了她。

但是李商隐没有想到的,这桩婚姻却将他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

只不过李商隐的处境更为尴尬,一来王茂元属于“李党”,而令狐楚则属于“牛党”,被两边排挤的李商隐,还背上了背叛恩师、另攀高枝的黑锅。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5)

在唐朝时期,取得了进士并不意味着能立即得到官职,还需要由吏部进行再次考试选拔,而李商隐则直接在复审中被除名了。

一年之后,李商隐才得到了一个校书郎的小小职位,后来虽然被调任弘农县尉,但终究还是不受重用。

李商隐写下《乐游原》

愤而辞官,这是很多文人的傲骨,李商隐也不例外,他觉得当这种官,实在是太憋屈了,便回家闲居去了,至于为何他的岳父王茂元没有帮助李商隐升迁高职,或许是因为王茂元也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嗅到了危机。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6)

在家闲居三年之后,李商隐重新进入了秘书省,就在李商隐打算大展拳脚时,母亲却病逝了,而在李商隐在家守孝的这三年里,是李德裕执政的黄金时期,他极为赏识李商隐,可是李商隐却错过了。

等到李商隐守孝结束后,李德裕也失势了,没多久之后,王茂元也去世了,这也就意味着,在政治上,李商隐彻底失去了依仗,而他想要大展抱负的一腔热血,最终只能遗憾收场。

再后来李商隐在官职上又有了几次变迁,但终究没有太大的作为,以至于后来还过上了穷困潦倒的生活。

经过多次碰壁,李商隐终于悟出了官场上的升迁奥秘,于是他便写信给已经进入权力中心的昔日好友令狐绹,只不过他的请求却遭到了拒绝,李商隐心灰意冷。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7)

大中五年,已经38岁的李商隐,接到西川节度使柳仲郢的邀请去了四川任职参军,在去往的途中,李商隐途径乐游原,他看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提笔写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是”二字的正解

在我们现在的人印象中,这首诗是相当简单的,而意思也没有任何晦涩之处,就是写了李商隐在傍晚的时候心情十分不好,于是他便独自驱车去游览乐游原。

他看着夕阳西下的良辰美景内心十分舒畅,只不过那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了,着实令人惋惜。

而这首诗中的“只是”,也被我们想当然地理解为转折词,觉得是李商隐在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8)

但是近年来却有了另外一种解读,这种解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只是”二字并不是用来转折,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说明,即:正是、因为的意思。

所以这句诗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夕阳是无限美好的,这种美景正是因为接近了黄昏才得以看到的。

而我们深入考证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便能发现,其实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有了这种说法,很多资料也显示在晚唐时期,“只是”二字确实有“因为”的意思。

比如说李商隐的另外一首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比如白居易写的:

少有人知菩萨行,世间只是重高僧。

再比如姚合写的:

闲人只是爱春光,迎得春来喜欲狂。

李商隐最耐人的一首诗(李商隐的诗只是近黄昏)(9)

这些诗句中的“只是”,都是“因为”的意思,此外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我们也不在一一列举了。

纵观李商隐的一生,他去世时45岁,按理不应该有岁月迟暮之感,虽然一生坎坷,但他却执著于事业、积极向上,因此,“只是”不应该是转折的意思,毕竟这样与他的人生态度不相符合。

而将“只是”理解为“正是、因为”的意思,则一切都说得通了,所以这两个字是被误解了1000余年,由此不得不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

参考资料:《旧唐书》、《诗词鉴赏》等。

(图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