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

《花镜》上说:梧桐能知岁。每枝有12片叶子,对应一年里的12个月,从下数一叶为一月。如果遇到闰月,树枝会多生出一片小叶,只要看看小叶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当年闰的是哪一个月。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

远古时代没有历书,人们通过观察落叶来推算时间,看到树上的叶子落了,便知道秋天来了。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

【立秋】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4)

乳鸦啼散玉屏立,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刘翰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5)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左河水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6)

立秋的时与度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立秋,一般在每年阳历8月7日或8日,有时在9日,是阴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也标志着年度周期律中秋季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即是立秋的空间之度。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7)

立秋的黄经度数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成语。

立秋以后,意味着自然界的草木开始结果孕子,进入到收获季节。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能量明显转换的节点,古人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8)

立:有开始、协调与启动之义。正如黄帝所言:“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立,圣人故载。过极失当,天将降央。”

自然界的天与地,运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周期性流转不息。

古人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称为“四立”,可见四时的概念与节气密不可分。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9)

在地球上,尤其是中国的中原地区,四季分明,景象各异,很容易看出其中的不同。

秋时的立秋,与其他三立之义中的“立”意相同,昭示着天地能量开始进入义德金炁[qì]的输布期,也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季节。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0)

秋: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蟋蟀又名秋虫,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1)

籀[zhòu]文的“秋”在蟋蟀形左边又添加“禾”旁,本义是收成,成熟的庄稼。

籀文的另一种写法“秋”,右边是蟋蟀形,左边为禾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2)

立秋天气气候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古籍中指出:“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3)

立秋至,自然界中开始呈现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的趋势,正如谚语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4)

“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后每降一场雨,气温就会随之下降。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5)

中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高度不同,造成南北的温差比较大,所以并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的天气。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6)

从立秋气候特点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在立秋之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俗语,但不管怎么热,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转凉,立秋后下一场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这便应了民间的一句歇后语:“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不过,这句歇后语,其内涵在不少的文字表述中又有了另一层面的外延。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7)

气象资料表明,炎热的天气往往要延续到9月中下旬才会逐渐消退,到那时才会真正地凉爽起来。

立秋物候

一候凉风至。《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坤纯阴,故曰凉。坤为风。”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8)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19)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肃清是为收敛,秋为“揫”,“揫”就是敛聚。

二候白露降。《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互艮覆震,震为白。二爻动,坤变为坎,坎为露。本卦坤下,故曰降。”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聚成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白是秋之标识。但露尚未凝滞,还能在阳光下滚动,非“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之露。东汉刘熙的《释名》释露为“虑”,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坤纯阴,故曰寒。互艮覆震,震为鸣。三爻动,卦变遯,互巽为蝉。”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蝉(知了),《尔雅》曰寒螀(jiāng),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七十二候考》中的记载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有所不同:“立秋三候,腐草化为萤,土润溽(rù)暑,凉风至。”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3)

《岁序总考全集》:“凉风至。凉,薄也,寒也,西方凄清之气曰凉风。前小暑节言温风至者,温厚之极也,此言凉风至者,严凝之始也,温变而凉气始肃也。”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4)

吟诗寄怀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元)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5)

秋词二首

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6)

山居秋暝

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7)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8)

徐志摩写秋

秋月呀!

谁禁得起银指尖儿浪漫地搔爬呵!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无聊的云烟,秋月的美满,熏暖了飘心冷眼,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来参与这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29)

沪杭车中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0)

私语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1)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润肺柔肝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2)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3)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4)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5)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6)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一叶梧桐而天下知秋(立秋梧桐一叶落)(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