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好太多了,但年味儿却一年不如一年了,现在的春节,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太没意思了”。可能对于00后、10后来说并没有太深的体会,但对于70后、80后来说,那个年代的春节,真的是最有年味的春节。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1)

80年代开始,全国的经济开始复苏,所以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会置办一些“好东西”,所以在那个年代,很多朋友对于过年都是非常期待的。关于那个年代的春节,你还有哪些深刻的记忆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一、穿新衣

现在人们的条件好了,经常会买各种各样的新衣服,但在80年代,虽然说经济开始复苏,但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会置办上一身新衣服。那个年代的新衣服没有现在这么多品牌、花样,能穿一身“的确良”布料的衣服就能让很多人兴奋地睡不着觉。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2)

二、放鞭炮

现在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都听不到鞭炮的声响了,但在80年代,元旦过后就经常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相信很多80后的童年都绕不到那一串鞭炮,上学的时候兜里揣上一盒摔炮、鞭炮,扔到水里、井里、厕所里,玩得特别开心。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3)

到了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会持续一晚上,条件好的家庭还会放烟花,那感觉现在想想都兴奋。

三、年夜饭

生活在北方一个小县城,那个时候的年夜饭没有什么太好的菜肴,猪头肉、带鱼、蒜苔炒肉、猪皮冻、炸虾片就是年夜饭餐桌上的硬菜。那个年代市面上很少有卖熟肉的,所以猪头肉、皮冻都是自己家里做的,吃起来特别香,现在已经吃不到那个味道了。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4)

四、贴春联

80年代,市面上没有现在这种精美的春联,大多都是手写的,自己在家里把大红纸裁剪好,然后再找村里的“文化人”来写,记得当时有这样一副对联特别受欢迎“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5)

写好的对联拿回家,把去年的旧对联清除干净,再用面粉加水调成“浆糊”,一家人齐上阵,每一个房间都得贴上新的春联。

五、赶大集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6)

到了腊月,很多人家都需要准备过年用的年货,所以在腊月里的大集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红火的时候,卖东西的从街头排到街尾、一排一排的,人山人海,好几个小时才能逛完。各种肉类、水果、干果、日用品,都得一次性买全,因为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市场上基本都不会开门营业。年货全部购置好以后推着排车或者驴车回家,虽然阵阵寒风刺在脸上,但孩子的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六、看春晚

在80年代,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所以如果想看春晚,得早早地吃完年夜饭,去有电视机的邻居家里占座位,去晚了基本就没位置了。赵本山、陈佩斯、牛群等人演的小品,让人们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如何过的(是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春节)(7)

马上就过年了,70后、80后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怀念80年代的春节呢?#窖藏88岁月弥香#

窖藏88 岁月弥香——我与光阴的故事,感谢贵州习酒发起的本次活动,让我有机会为大家分享我80年代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