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国有嘻哈》爆红,还连带火了一个高频词,“红花会”。这其实是一个2011年创建于西安的说唱团体。虽然名字听上去颇有些江湖气概,跟武侠确是不沾边的……

真实的红花会

说起来,考诸史籍,倒是确能找个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红花会”,所在地是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清代的广西,仍是一个行省,辖下有一个思恩府,境域大概在今广西武鸣、宾阳、上林、马山、田东、平果、都安等县的全部或一部。“红花会”便是发轫于此。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1)

清代广西思恩府

“红花会”的创建者蓝达边出身于安定土司(今属都安瑶族自治县)辖区的一个瑶族家庭。其父蓝老品擅长拳术和刀棍,达边和弟弟六佳从小就跟父亲学拳练武。十六岁时,蓝达边就已成为精通棍棒刀术,可飞马善射的瑶族女侠了。她嫁给东庙村蓝茂怀时,由于武艺高强,远近驰名,因蓝茂怀早死,当地土司家借此攻击她,说她是“克夫妖女”,不可接近。蓝达边非常气愤,便开始组建“红花会”,时在大约1897年。

“红花会”这一名称,取自分布在思恩府北部一带的布努瑶(瑶族的一支)民间古歌“密洛陀”。“密洛陀”是布努瑶崇拜的神母,也是一部布努瑶史诗的名字。在布努瑶传说中,“密洛陀”是他们的祖先,人类的主宰。她神通广大,造天造地造万物,斩妖降魔,造福人间。“密洛陀”还曾派花神“山拉”把到“地罗关东”采来百花种,撒播在大地上。来年百花开,独有“红花”最鲜艳。在瑶山风俗习惯中,“红花”是年轻妇女的美称。因此,蓝达边自称是“密洛陀”第九百九十九代的嫡系孙女,受“密洛陀”意旨组织“红花会”,在当地自然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2)

密洛陀文化公园

一开始,红花会只是教练拳术刀枪的组织,会中一切大事都由“大师姐”蓝达边决断。到1903年蓝达边的再婚丈夫被土司派人杀害后,她公开提出“杀官报仇”、“杀官救民”的口号,制定编练会众、攻打土司衙门、占领司城的暴动计划。蓝达边为了扩大红花会的影响,号召广大人民参加起义,还编了一些歌谣进行宣传,其中一首就唱道,“红花红花,富贵之花,有忠有义,遍地属它……三人遁土,五人飞天;杀官报仇,一人打一千”。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二十八日,红花会起义正式爆发,起事会众共有五、六千人。当时的潘氏土司凭借政治特权,对当地瑶、壮、苗各族百姓“横征加派,富称百万”,早已天怒人怨,于是“红花会”义旗一举,便势如破竹。至六月,义军攻下安定土司衙署,控制了安定土司全境,方圆百多里成为义军活动范围。思恩府全境为之震动,知府向桂林的广西巡抚乞求援兵,大股清军由省城开来,兵分三路猛攻红花会众。由于义军连续失利,伤亡很大,会众对“密陀洛”从原来的无限崇拜到开始怀疑,军心动摇,有些脱离了队伍,蓝达边无法压住阵脚,起义在当年八月份宣告失败。但“红花会”的起义同样敲响了土司制度的丧钟,起义失败的翌年(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下令改土归流,撤销安定土司,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年)起一共世袭了十八代的潘氏土司寿终正寝。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3)

广西都阳土司楼

金庸的创作

话说回来,这个清末广西出现的“红花会”,知名度的确也是不高,西安的说唱团体自然不太可能听说过它的存在。实际上,正如这一说唱团体“红花会”创始人自己所说的那样,与大多数人一样,他们之所以会想到“红花会”这个名字,完全是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4)

《书剑恩仇录》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他创作这部小说时,还只有30岁,恰好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年纪。这是一个作者根据自己小时候在故乡浙江海宁所听到的关于乾隆是汉人、是海宁陈阁老家之子的传说而编撰的故事。小说主要写了乾隆年间,“红花会”群雄在总舵主陈家洛的带领下,力促乾隆皇帝恢复汉家天下的故事。

与另一位武侠名家古龙的作品不同,金庸的多数武侠小说的特色就是有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小说故事的大体走向也不能背离这一背景,所以《神雕侠侣》之中也只能写道杨过以高强武功在万军之中以小石子击杀蒙古大汗,为宋人守卫襄阳成功,却不能使南宋逆天改命,北伐中原,一统华夏。《书剑恩仇录》亦是如此,尽管“红花会”的忠义侠士坚强不屈、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反抗压迫;陈家洛与他的“红花会”反清复明的事业在小说里也是与现实历史一样注定失败了的——小说最后便是以乾隆失信,群雄大闹皇宫,陈家洛败走而宣告结束。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5)

陈家洛的影视形象

不过,《书剑恩仇录》里所说的“红花会”由朱姓人士(暗示与明朝有关)始创,奉为“红花老祖”;以及陈家洛其人倒确实于史无据,属于小说的虚构成分。尽管如此,“红花会”在历史上确实能找到它的原型,这就是金庸在自己的最末一部长篇小说,同样以清代为历史背景的《鹿鼎记》里提到的“天地会”。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6)

源自天地会的洪门

有清一代,“天地会”都是一个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反政府组织,长期受到清廷的镇压而处于地下状态。清朝政府自从发现天地会之后,曾对它的根由进行过不遗余力的追查。但是,清统治者最终没有得出一个一致可靠的结论。今天做出一个结论,明天就把它否定了。甲地封疆大吏这样说,乙地封疆大吏又那样说,导致今天所见的史料模糊、矛盾之处甚多,给后世研究者带来了无穷麻烦;因此关于“天地会”的起源以及创始时间,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鹿鼎记》即采此说)认为,历史上的“天地会”(有“洪门”、“天地会”、“三合会”等称呼)成立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吉月二十五日丑时,陈近南召集抗清志士,在红花亭歃血为盟,议决八月十五日起义,主帅万云龙(一说即郑成功),军师为陈近南。所以,后世如海外洪门开香堂时,就将红花亭摆放到居中的最高位置。因此,用“红花会”来指代“洪门天地会”的确是有其历史影子的。

会党的由来

实际上,不论是虚构的“红花会”,抑或真实存在的“天地会”都属于在清代十分活跃的秘密会社。类似的组织在史籍上简直多如牛毛,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里,就能找到诸如“牛头会”、“合义会”、“观音会”、“边钱会”、“洪莲会”、“江湖串子会”之类,分布在嘉庆年间的大清帝国五湖四海。

秘密会社在清代如此流行,一方面毋庸讳言是由于明清鼎革造成的民族矛盾。这从“天父地母,反清复明”的口号流传了二百多年就可见一斑,以至于洪秀全在酝酿太平天国起义时要对天地会表示,“我虽未加入三合会,但常闻其宗旨在‘反清复明’。此种主张,在康熙年间该会初创时,果然不错的;但如今已过去二百年,我们可以仍说‘反清’,但不可再说‘复明’了。”

另一方面,清代中国人口在十九世纪中叶已经达到传统农耕社会的极限(超过4亿),大量劳动人口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园地上被抛出来,相率流入市井,有的以肩挑贩运为生,有的靠被雇佣度日,有的流离转徙、乞食于四方,有的当兵吃粮、散而为游勇,有的流为盗匪和谋求其他不正当生活来源。所有这些无所依归的人群,便成为各种会党的温床。清代中期之后,游民“遇事相帮”,“敛财分用”,纷纷流向会党。使得各种秘密会社日益变成游民阶层的集合体,譬如天地会,它悬示的信念是:“吾人以同生死,誓于上天,仿借桃园结义故事,约为兄弟,洪其姓,金兰其名,合为一家,……拜天为父,地为母……”。它所标榜的“忠义堂前无大小,不贪富贵不欺贫”,对会众乃至会外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如果说桃源三结义、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给会党提供了集结的模式,那么乾隆、嘉庆以后的大清帝国就到处在复制这种模式,全国不知有多少“三结义”,有多少“一百零八条好汉”……

会党之类的秘密结社,从一开始就被清代统治者视为异己力量,早在康熙年间即已悬为禁令,乾隆之后禁令愈严。但会党利用隐语、暗号互相联络,其活动很难被外人发现。何况会众入会时需要立誓保守会内秘密,即使被捕,清朝官吏也难以得到会内重要机密。如道光年间天地会的《十大条律》规定:“一不得泄露天机”,违者“天雷霹雳”;“二不得私传口号”,违者“五马分尸”;“三不得私卖腰凭(会员证)”,违者“千刀万剐”。甚至会党成员中也有许多衙门的差役和兵丁,他们会随时向首领通风报信,这就使得官府很难发现其活动,进行追捕。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7)

影视中的天地会帮规

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日渐丧失,遂令各种会党于中国南方各省蔓延,山堂林立,无处不有。起源于川江上穷苦水手、纤夫的哥老会在湘军中开始蔓延,漕运水手行帮则逐渐转为青帮。19世纪70年代,哥老会崛起于长江流域,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它活动范围大,层面广,为该时期中国最大的会党。此时南方天地会活动则相对沉寂,已居于次要地位。青帮势力有所发展。到了20世纪初年,青帮势力在上海滩站稳脚跟,日后一度在近代上海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直到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巨变,秘密会社遂因失去生存土壤而在中国大陆消亡;又经过几十年的时光之后,天地会也好,哥老会也罢,秘密会社的本来面貌在今天的大众心目中的印象已经日益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只记得金庸小说中的陈家洛之类英雄形象,以及“红花会”的“兄弟多、人多势众”,希冀“红花会就像一个聚义厅,广纳天下英雄好汉”了。

红花会真实存在吗(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会)(8)

青帮领袖杜月笙(上海川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