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1930年,和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马连良发布三国京戏唱片《甘露寺》,发行极为火爆。但是有人听了唱片后对马先生说:其中有一句唱词错了!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1)

图注:马连良关羽扮相

原来在《甘露寺》的唱词中,乔玄乔国老的唱词中有这么一句:“他有个二弟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

有人指出,关羽的封号爵位是汉寿亭侯,应该读作“汉寿-亭侯”或者是“汉寿亭-侯”,而不是“汉-寿亭侯”。

马连良先生的唱词中认为关羽“汉-寿亭侯”是大汉的寿亭侯,所以省略掉了“”字,直接唱“二弟寿亭侯”。但是实际上按照两汉三国时期的官制,汉寿是个地名,亭侯是关羽的爵位。关羽的“汉寿亭侯”意思是关羽是“汉寿”这个地方的亭侯。隐含的含义是,关羽可以自由支配汉寿亭这个地方一亭的赋税。

马先生知道后马上要求唱片公司销毁片模,并且回购未售出的唱片,亲自把唱片销毁。

马连良先生对于节目精益求精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今天以史为鉴就跟大家聊聊两汉三国的官制。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2)

汉朝爵制

在三国故事上,关羽关云长在下邳兵败被俘,曹操获得这位SSR武将后,不胜欢喜,于是拜为偏将军,对他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打算收拢关羽人心。

关羽于是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曹操知遇之恩,于是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关羽传

那么有人就问了汉寿亭侯是多大官呢?

其实汉寿亭侯不是官,而是爵位。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这才是关羽的官职。

下面我们慢慢说汉朝的爵制故事。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3)

汉朝王爵

汉朝爵制一般有2等4级:分为王侯2等,县、乡、亭3级

王只有一级,一般只会封给皇子,称为诸侯王。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逐渐平定了七个异姓王,然后刘备杀白马为盟,和部下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大汉存在一天,诸侯王这一级别就只能是刘姓的皇族才可以担任。这一招断绝了异姓称王的道义旗帜,可以说非常成功,整个两汉四百年也仅有三次异姓称王事件的发生。

在刘邦死后,吕后及其家族作乱,第一个打破了“非刘不王”的传统,结果被周勃、陈平等老臣群起而攻之,平定了诸吕之乱,这也让“非刘不王”成为铁律。

第二次就是王莽之乱,第三次就是曹操称魏王了。

汉朝侯爵

白马之盟刘邦的第二句话就是:没有军功的人不能封侯,若有违反,天下共诛之!

第二等就是侯爵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4)

图注:商鞅剧照

汉朝的侯爵制度其实就是来源于秦朝的二十等爵制度,按照二十等爵的获取要求,前面十八级都不是侯爵,只有第十九级的关内侯,第二十级的彻侯才是正儿八经的侯。

但是关内侯和彻侯的区别还是蛮大的。

比如授予关内侯(包括关内侯以下)的爵位,官方称之为“赐某爵”,用的是“”字;

而授予彻侯的爵位,官方称之为“”,这就是俗称的“封侯”。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5)

图注:关内侯金印 汉

再比如关内侯只有封邑而无封国,关内侯只能收其封邑的租税,在其封邑内并没有其他权力。

但是彻侯就不同了,彻侯是有封国的,而且是其封国内的最高统治者,是可以任命一些小官员的。

另外刘姓封侯和异姓封侯在称呼上也不同。

如果是刘姓皇子封侯,则称之为“诸侯”。(注意这里的“诸侯”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说的诸侯,现代的“诸侯”含义更多的是上面介绍的封王的皇子被称为“诸侯王”)

而异姓因为军功被封侯都是称之为“彻侯”。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6)

图注:《汉武大帝》中的李广,也是陆树铭扮演

汉朝对于军功封侯还是很严格,所以李广屡次出击匈奴,但是不是功过相抵,就是功劳不够,最后还迷路错过了大战,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军功,哪怕李广名气很大,也无法封侯。

到了汉武帝时期,因为“彻侯”犯了刘彻的讳,于是将“彻侯”二字改为“列侯”,其他权利都没有变化,照样是侯爵的最高等。

侯爵三级

大汉的列侯侯爵总共有三级,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

到了东汉末年,列侯虽然不咋值钱了,但是也绝对不好取得,“非军功不封侯”的概念还是深入人心的。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7)

所以关羽刚刚投降曹操就被拜为偏将军,但是要等到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获得巨大的军功后,曹操才有理由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的爵位可以和同时期投降曹操的名将张辽做一对比。

根据记载,张辽在吕布战败,投降曹操后,就被曹操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虽然张辽也是曹操非常欣赏的名将,但是他关内侯的这个级别就要比关羽的列侯低上一等了。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三国志-张辽传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8)

一直到了建安十一年,张辽才通过攻打袁谭、攻打黑山贼、平定江夏诸县后获得了足够的军功,被曹操封为都亭侯,这一时间比关羽足足晚了十年。

从关羽和张辽获得列侯的时间来看,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的战功可能还被大家低估了。

官职和爵位

那么关羽的偏将军、汉寿亭侯会有多少收入呢?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9)

图注:关羽挂印封金,实际上不论是汉寿亭侯还是偏将军的印章都比这小多了,金印长宽高大约是2CM左右,可参见上图关内侯金印。

秦汉时期的官职和爵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官阶爵位制度。

著名学者阎步克在《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中说中国的官阶是一个“一元化多序列的复品式结构“。

我们把这一结构细化到两汉三国时期,就会发现当时的官阶体系由二十等爵构成的爵位,再加上由获得“若干石”的俸禄构成的禄秩组成的体系。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10)

比如在汉代同样是当县令,有千石县令,也有六百石县令,还有四百石,三百石县长四个不同的级别。

而二十等爵刚开始的时候只能通过军功获取,但是等到汉代又多次给平民赐爵就相当于发放福利,到了后来朝廷没钱了,甚至说只要交一定的粮食或者钱财就可以获得不同的爵位,这也让爵位的含金量不断降低。

汉代的郡守这个级别还有一个说法是“两千石”,意思是担任了郡守就会有价值“两千石粮食”的收入。但是根据记载,两千石这个级别还分为“中两千石,真两千石,比两千石”三个级别。

东汉时期发工资是发一半钱一半谷,比如同样是两千石这个级别,“中二千石”级别最高,每月可获得月钱九千,米七十二斛。

“真二千石”次之,每月月钱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

“比二千石”最低,月钱五千,米三十四斛。

东汉最顶级的文职官员三公,武职官员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的俸禄都是号为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

到了四方将军这个级别就是等同于高级郡守,俸禄为中二千石。

其他四征、四镇、杂号将军等因为汉末乱世,各地俸禄都较为混乱,鲁肃曾经因为有功被孙权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几级侯爵(汉末官阶小知识)(11)

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偏将军和汉昌太守基本上一个级别,所以说关羽的偏将军、汉寿亭侯的官职爵位差不多也已经可以等同于郡守了,当时关羽的俸禄估计也在两千石、比两千石左右。

当时的刘备也只不过是豫州牧左将军,也就是中两千石的水平了。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