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7月5日电(通讯员伍丽 杨义彬)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生活必需品,“十二五”期间,天柱县在民生水利工程方面作出重大成就,惠及千家万户,通过除险加固,病险库变成了“小金库“,兴修小型农田水利,成就了人民致富大效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天柱县十二五民生水利工程回顾)

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

新华网贵阳7月5日电(通讯员伍丽 杨义彬)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生活必需品,“十二五”期间,天柱县在民生水利工程方面作出重大成就,惠及千家万户,通过除险加固,病险库变成了“小金库“,兴修小型农田水利,成就了人民致富大效益。

民生水利惠万家

“过去我们喝的都是溪沟水,汛期水质差,干旱时又没水喝。自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后,只要拧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石洞镇步甲村新屯组的杨宗贤一边在自家的院子里接水洗碗,一边高兴地介绍。

石洞镇是天柱县缺水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平均海拔约900米。每逢夏季和冬季是缺水最为明显的季节,老百姓都要到3公里外取水,不但水量不足,水质卫生难以达标,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喝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成为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水利部门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滋润民心的主要工作来抓。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水利部门建设资金,在石洞镇投入资金1160.87万元,建设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该镇20个行政村,农村2.1万人、学校63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民生水利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十二五”期间,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5处,完成投资9460.42万元,涉及全县16个乡镇,解决了农村1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病险库变“小金库”

“这个水库生态环境非常好,四面环山、山青水秀,水质一点污染都没有,非常适合搞养殖,今年我放养了20万尾的鲤鱼和草鱼鱼苗。”白市镇中寨村的杨通均高兴地说,他搞养殖的水库是2014年县水务局除险加固后的中寨水库。

据统计,天柱县在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十二五”期间,完成了11座小(二)型水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工作任务。完成工程投资2661.6万元,恢复兴利库容273.2万m3。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发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生活用水,更为群众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天柱县通过实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将改革范围内所有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全部明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了小型水库产权和落实管护主体。所以老百姓在各自管辖的小水库、小山塘里面放心大胆地搞起了创业。

目前,天柱县社学街道除险加固后的芩团水库、登贵水库,凤城街道的润松水库,蓝田镇的石灰冲水库等,老百姓争相承包搞养殖,水下养鱼虾,水上养鸭鹅,坝上养猪羊,一座座“死水库”变成了现在一座座“小金库”。

“小农水”生大效益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天柱县干旱季节往往出现在水稻“打苞”时,如果这个时候不及时进行灌溉,就会影响水稻的“扬花”,持续无水22天以上,则会影响到水稻减产,严重的可能会引起水稻的绝收。

社学街道红卫村白茅寨和磨头寨两个组约有1000亩农田,以前靠山里的一条小溪进行灌溉,水渠是泥土毛沟,水流量小但是承担灌溉的面积大。离水源近的农田最先得到了水源保障,可以“高枕无忧”,但离水源点远的农田却只能“望水兴叹”。为了农田用水,一户户彻夜排队“守田水”。

“前面的农田基本上都是磨头寨组的,后面的农田是白茅寨组的,两个组的村民经常为争水发生争吵。2013年因持续50多天不下雨,两个组的村民都为了争夺这个水源,差点发生群体性事件。”村主任石晓华向笔者介绍说。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的实施,2014年新建了登圭山塘,还维修了两个小山塘,一条条混泥土沟渠在田间纵横交错,对末级沟渠水利设施的完善,用水难题得到了全面解决。“自从建了这些水利设施, 农田灌溉有了保障,邻里之间争水矛盾没有了。”石晓华说。

“十二五”期间,天柱县实施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项目、中央统筹资金农田水利项目和面上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859万元,完成维修山塘26座,新建山塘1座,新建、维修拦水堰30座,新建提水泵站6座,新建维修渠道230条204.2km;新增灌溉面积6179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45017亩。

经过五年建设,天柱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57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0年0.45提高到2015年的0.53。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县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10%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