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创25:7-11中国人有一个词儿叫“盖棺定论”从字面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个人的评价,绝不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而是当他躺卧在灵柩中,盖上棺木的那一刻,就是对他一生评价的时候人,生有时,死有时,一切都有定期人既来到这个世间,就有离开的时候亚伯拉罕也终于来到了他生命的终点文中说他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七十五岁,而这段文字,我想就是对他的评价如何来看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人生的低谷应该是重生的开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的低谷应该是重生的开始
今日阅读:创25:7-11
中国人有一个词儿叫“盖棺定论”。从字面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个人的评价,绝不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而是当他躺卧在灵柩中,盖上棺木的那一刻,就是对他一生评价的时候。人,生有时,死有时,一切都有定期。人既来到这个世间,就有离开的时候。亚伯拉罕也终于来到了他生命的终点。文中说他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七十五岁,而这段文字,我想就是对他的评价。如何来看呢?
首先,在文中用了一个词来描写他的去世——寿高年迈。这意思是说亚伯拉罕达到丰满而死。这不仅是从他在世的年日说的,更是从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生命说的。他曾与我们一样,但是借着信就离开了家乡,一路顺着心中的引导,来到了迦南地。他没有按世人的想法活出怎样的奢华人生,而是有了许多的撇弃,然而他所得回来的比他所撇弃得更多。他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他过了一百多年寄居的生活,漂泊在上主应许要赐给他的地方,照着外面看来,他在这地上一无所得。然而,他仍然是丰满而终,因为他借着与上主相交,学会了用永远来衡量时间,用属灵的眼光来衡量事物的价值。他的丰满,乃是一种死亡所摸不着的财富。
其次,他的葬礼是以撒和以实马利来完成的。我们很奇怪以实马利会出现在他父亲的葬礼上,他年少时因为以撒的缘故就被赶出家门,他本应恨父亲和以撒的。虽然文中没有交代,我想,这一定是以撒做了和睦的工作。这个葬礼没有什么特别,就是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把他和撒拉葬在了一起。值得我们留意的是,文中又重新叙述了他们的坟地——麦比拉洞。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众所周知,这是亚伯拉罕在他的一生中唯一置办的产业,在前文我们也提到,这块地就成了他们家族的墓地。我想它反应的就是亚伯拉罕对应许之地的信心。虽然他到死都没有得着所应许的产业,但是他却坚定的相信这应许必然实现。所以他葬在这里不但是要等候应许之地的实现,更是等候他的后裔最终实现上主与他坚立的约——成为万国的祝福。
最后,文中描述说:亚伯拉罕死了以后, 上主赐福给他的儿子以撒。以撒靠近庇耳·拉海·莱居住。(创 25:11 )。为什么要在他的葬礼之后,描述这样的一件事呢?我想,这是亚伯拉罕生命的延续和继承,更加显出这是上主纪念曾经与他所立的约。这个约,由他的儿子以撒来完成。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以撒。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地方,就是庇耳·拉海·莱。这个地方的由来是来自夏甲。当夏甲因不能承受主母的苦待,就逃离到了旷野。当迷路要死的时候,上主向她显现,帮助她,让她看到一口井。夏甲没想到这位眷顾人的上主居然也眷顾她,于是,就给这井起名叫庇耳·拉海·莱。这个名字得到了亚伯拉罕的承认,并且以撒就曾经长时间的和父亲生活在这个地方。如今父亲去世了,他依然回到这个地方居住。一方面是继承祖业,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他深信他父亲的主,一定是眷顾人的主。而这,不正是亚伯拉罕最愿意看到的吗?
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得到这样的总结:人生的谢幕绝不是悲凉,而是新生和希望的延续。亚伯拉罕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他对眷顾他的那位坚定的信靠。他已经在信心之路上走完了他的一生,并且有美好的果子证实所信的道。我们与他并没有分别,我们也同样行走在这条道路之上,我们应该如何去行我们信心之路呢?亚伯拉罕就是我们可效法的榜样。我想在他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三样智慧:1、轻看这个世界的所有。亚伯拉罕从进入迦南就选择筑坛和支搭帐篷的生活,这是他否定对这个世界的追求和放弃自己的所有。我们今天想要抓住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其实我们都明白,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我们的。如果我们懂得追求属灵的事,那么,必然有一生美好的果效伴随着我们,如同亚伯拉罕一样。2、活出信心的明证。亚伯拉罕到死都在守望所应许的,这是他信心的果子。用一句直白的话说:他把信心活到了生活中。对于跟从上主的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不能仅仅做一个嘴唇上的跟随者,而是用整个生命活出对祂的信靠和仰望。3、家庭美好的传承。最能见证我们一生所追求的,其实就是我们的家庭。有人常常忽略这一方面,认为只要家人有钱有身份有地位有健康就好,岂不知这是最低级的追求。跳到井外的青蛙永远不会再满足井下的那片小天地。既然你已经见到了那座最好的坚固城,你都知道一生要努力进去,你怎么能忘记告诉你的家人呢?
亚伯拉罕的一生结束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之后有以撒接续他继续演绎这条信心之路上的精彩人生。以撒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我们一起期待下面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