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冬天里有段时间晚上要上晚自习,在家吃过晚饭后就急忙跑到学校,坐在教室里装模作样地看会书写会作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好的烛光夜晚,烛光摇曳的晚上?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美好的烛光夜晚,烛光摇曳的晚上

美好的烛光夜晚,烛光摇曳的晚上

依稀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冬天里有段时间晚上要上晚自习,在家吃过晚饭后就急忙跑到学校,坐在教室里装模作样地看会书写会作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经常停电,所以晚上在教室就需要点上蜡烛,每人每天大概就得一根蜡。我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划亮火柴点燃蜡烛,教室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气味,虽然那会并不知道这算什么味儿,但是火柴亮起来的那一刹那,一缕青烟袅袅,一股气味扑鼻而来。等大家都到了,蜡烛全亮了以后就不再有那种味儿了,取而代之的是蜡烛光传过来的温暖的感觉。灯光摇曳中,教室的墙壁上影影绰绰,那是珠光把人影投射到四壁,高大而又怪异,仔细看去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有个别学生一根蜡烛可以使用好几天,后来方知其法,乃是凑到别人桌子旁,美其名曰“借光”,于是把自己的蜡烛省了下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效仿,教室里逐渐地由每人一根蜡烛减少到一半,再到三分之一,而相应的是三人一堆五人一伙地挤到一起。老师来时都迅速拿起课本看了起来,老师一出门,五六个人便守着一支指头粗细的两寸来高的蜡烛互相相面。有一回老师悄无声息地进了教室,有个学生急忙拿书看,匆忙间书都拿倒了却不自知,被老师批评一回。

烛光中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好歹坐着看看书或者聚精会神地发会呆,可是这时假如突然来电了那简直是欢呼外加嘶吼,诸生一哄而散,干嘛呢?急忙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回家中或者邻居家里,昨晚的电视剧早就开始了,赶紧的,这就是所谓的点蜡看书有电要看电视的。不过想起来也的确很惬意,从灶台的洞里掏出来一块热乎乎的红薯,然后坐在椅子上边吃边看,不要太舒坦!

上晚自习的事情,再往后就到初二了,那会儿也是经常停电,不过因为上初中了,所以蜡烛还实实在在地一个晚上一人一根,都是用来学习的。不过这里面还是有问题,因为有的蜡烛通体乳白,点起来不冒烟还没什么异味,一晚上一根没问题。可有的蜡烛质量还差点,细看的话颜色发暗,蜡体上有小孔。燃烧起来有一股类似于煤油的味道,还冒烟,更重要的是不耐燃,一根一晚上还顶不到头。眼瞅着快要到放学的时候了,可是那小火苗忽悠忽悠地忽闪忽闪地,灭了。然后这位同学只好可怜兮兮地凑到别人桌子旁边挨一会儿。

有个哥们很有创意,他不用蜡烛,用一种“蜡碗儿”,就是用一个小容器里面放上蜡油,再加一根灯芯。刚拿到学校的时候诸生都感到很好奇,等人家点亮以后才发现这是“重武器”,亮啊!而且不仅亮,还能烤手,这在冬天的没有火炉的夜晚的教室里,还是很惹人艳羡的。而更加令人难忘的还有一个同学,人家拎着灯笼就过来了,就是《红灯记》里提示火车开车的那种灯,烧煤油的,我们禁不住惊呼:宝莲灯啊!这伙计在教室用它照明看书,回家时还能照见回家的路,一举两得,而我们其他人则只能摸黑走路,不过因为道熟,倒没有碰过壁也没有碰过鼻子。

现在的孩子们有的不用上晚自习,即使上课,那教室里才叫作灯火通明。守着他们上晚自习,看着灯光漂白了四壁,不由得回忆穿梭回几十年前的自己的教室里去,想着自己坐在座位上,就着那一支蜡烛,在烛光摇曳中度过的一个个夜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