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生平事迹以备回看。

王懿荣(1845-1900年)字正儒,山东省福山县人(今烟台福山区)。生性耿直,号称“东怪”。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攻掠京津,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李鸿章与八国议和,皇帝与慈禧出逃。王懿荣遂书绝命词,东直门被攻破失守,回到北京东城区锡拉胡同的自宅,偕夫人与长媳,先服毒投井以殉,年五十五。谥号“文敏”。

王懿荣一生搜集和研究了大量古代文物,经常与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一起切磋学术,其丰富的收藏和研究,推动了传统金石学研究向“古器物学”阶段的转变,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形成积累了大量资料。著《汉石存目》《古泉选》《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志》等

王懿荣还是一位文物古迹的保护者,曾建议清廷加强对古墓葬与古代文物的保护。

发现甲骨文:

1899年,王懿荣因通晓医术在鹤年堂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对其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通过山东古董商人范维卿大量收购。现代研究其实最早甲骨文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并将其断为商代。该发现轰动中外学术界,把汉字的历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时代,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

甲骨文王懿荣现状(历史人物王懿荣)(1)

王懿荣一家三口殉国后,儿子王崇烈赴京料理后事。为还债,他把父亲收藏的青铜器等文物,卖给了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和等人,把父亲收藏、研究的一千余片甲骨文,半卖半送给刘颚,助其编拓《铁云藏龟》。王崇烈深知精翡翠鼻烟壶,是父亲心爱之物,他舍不得卖,带回家中收藏。

191 9年王崇烈出世时,家人将翡翠鼻烟壶放在其手中作陪葬,1966年被烟台村民李焕一发现重见天日,十年后代全村捐于国家收藏。

甲骨文王懿荣现状(历史人物王懿荣)(2)

慈禧赐王懿荣的雕花翡翠烟壶,现藏于烟台博物馆。

甲骨文王懿荣现状(历史人物王懿荣)(3)

善书法,慈禧御笔作画,王懿荣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