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5月6日起,中国文明网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系列报道,一起来感悟英雄模范的崇高品格,汲取精神力量。

数风流人物

不朽的精神丰碑

雷锋

数风流人物雷锋(数风流人物雷锋)(1)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东北一隅,青松翠柏环绕之中,雷锋同志的墓碑庄严肃穆。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向长眠于此的雷锋同志敬献花篮。旁边的展厅内,一篇篇饱含真情的雷锋日记、一件件用到极致的生活物品,无声诉说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户贫苦农民家里。

“解放前,雷锋备受地主压迫,不满7岁就成为孤儿。”雷锋纪念馆讲解员闵宇宁告诉记者,1949年湖南解放后,雷锋在党和政府关怀下,上了学、读了书,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6年,小学毕业后,雷锋回到简家塘生产队参加农业生产,从生产记工员、乡政府通信员,成长为县委公务员和团山湖农场的拖拉机手。

1958年,雷锋立志投身“祖国最壮丽的事业”,毅然来到工作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很不适应的辽宁鞍钢,从学徒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模范工人。

1959年,鞍钢决定在弓长岭兴建一座焦化厂,雷锋不但第一个报名,还带动一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

1960年1月8日,雷锋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逐步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60年11月8日,雷锋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兵下连后,雷锋被分配到了运输连。在分配汽车时,雷锋主动向连里申请了一辆磨损严重、耗油量大的苏制“嘎斯51”型卡车,通过精心保养和排查“病因”,把它变成了全连的“节油标兵车”。1960年8月,抚顺上寺水库遭遇洪灾,雷锋在手臂受伤的情况下,与战友们连续奋战七天七夜,圆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

日常训练期间,雷锋刻苦练就各项战斗技能,还挤时间学习党的理论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休息时间,他帮战友洗衣服、缝被子,给孩子当课外辅导员,还为群众做好事,一心一意服务党和人民。

两年多的军旅生涯中,雷锋先后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得了“五好战士”“节约标兵”“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1月,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009年,雷锋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如今,雷锋是10位全军挂像英模之一。

闵宇宁说:“在年仅22岁的生命历程中,雷锋用看似平凡的人生实践,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薪火相传,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排长薛三元说,“我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在新时代强国兴军伟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风流人物

英雄精神永流芳

王杰

数风流人物雷锋(数风流人物雷锋)(2)

金乡,这是一片孕育英雄、培育英雄的土地。

地处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的金乡,历史上曾涌现出多位英雄人物。如今,金乡县的王杰村有一座风格独特的纪念馆,苍松翠柏环绕的馆内,英雄战士王杰的雕塑巍然屹立。

王杰,1942年出生,山东省金乡人。

听着黄继光、董存瑞等战斗英雄故事成长的王杰,从小就崇尚英雄。1961年8月,王杰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装甲师某部工兵营1连。

入伍后,王杰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兵4年,王杰写下了23本、总计超10万字的心得日记。

1965年7月,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危急关头,年仅23岁的王杰为保护在场的另外12名民兵,用身体扑向炸药包,挽救了其他人的生命,而他自己以身殉职,壮烈牺牲。

2009年,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王杰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56年来,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革命精神被广为传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王杰精神,当地政府于1968年将王杰的出生地华堌村改名为王杰村。如今,王杰广场、王杰中学、王杰班、王杰少先队、王杰示范岗,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处处都能看到王杰精神的发扬光大。

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积极编写王杰精神党员干部读本;依托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故居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王杰精神传承教育研学中心,组织当地党员开展“弘扬王杰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一系列学习王杰精神的活动,在英雄的家乡蓬勃开展。

王杰生前的日记,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王杰纪念馆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摘抄下来的话语,供后人瞻仰——“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也甘心情愿。”“我一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干什么工作都要一心一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有了成绩不能骄傲,遇到困难不要失掉信心。”“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除了“两不怕”精神,王杰曾写在日记中“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精神,也让许多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始终继承和发扬“王杰精神”。转型以来,“王杰班”战士个个熟练掌握11种打击火器,在全旅率先人人取得通信、射击、驾驶3大专业的等级证书。前不久,旅组织装甲步兵专业考核,“王杰班”在全旅建制步兵班中综合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