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谈两段婚姻(张艾嘉谈自在)(1)

邓树荣张艾嘉杜海滨对谈

文 | NyLNyL

图 | 文艺复兴基金会

张艾嘉新作《念念》刚上映不久,她便走进了课堂。今年,文艺复兴基金会夏令营影像研习班的特邀张艾嘉为导师,与学员分享她的经验,以及她对于主题「自在」的看法。她还与戏剧导演邓树荣、纪录片导演杜海滨进行了对谈。说起未来的计划,今年底,她会在台湾参与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舞台表演,担任十几个角色的朗诵演出。一走进夏令营在中大的课堂。我见张艾嘉席地而坐,学员们围成一圈,画面十分惬意、可爱。虽然在课室中,氛围似在户外草坪上一样。张艾嘉的亲和力让同学们十分轻鬆地畅所欲言,她也时不时使课堂轰然大笑。有一位学员甚至特别要求希望拍下她总是带著微笑的眼睛。

张艾嘉

开放和好奇

张艾嘉回忆起她刚入演艺圈,根本不知道这行的门道。有一次,她到美国演戏,并参加了一个表演工作坊。当时,老师让第一位学员做一个动作,下一个人接著上一个人的继续做。这虽然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练习,但是引发了她很多思考:「眼观别人做,自己也会怕不知道能怎麽做,开始自卑,然后你会渐渐发现自己是否有天赋,肯不肯努力,千万别因为他人打击自己。」

那次的工作坊时间虽短,但让她至今印象深刻,她坦言自己不懂上课,学过的东西都来自工作经验,不断实践,方得收穫。艺术很难通过教的方式让人学懂,于是她在这次课堂就运用相类似的方式。

对于「自在」这个主题,张艾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框框限制自己,反而不自在,要开放,可能性才会多。如何打开自己,要用好奇心去发现。」当学员提问说担心创作似出卖自己的灵魂,她想起有的记者问希望后世如何记得她?「不要记得我。所有东西都是别人留下的,不是我自己留下的。」

最关注:爱和年轻人

张艾嘉从拍戏第一天开始我没放弃过的元素就是「爱」。「不论你用什麽方式去表现一个故事,摄影也好拍片也好,无论任何形式,你心中的感情是重要,心中存在的温暖够不够,有的人作品表现得虽然很温情,但其实是没感情的。所以我要表达爱。」

目前,她最在乎的是年轻人,关心他们在现时环境中是否有容身之地。她在台湾也开设了一个创意营地,招募的对象是高中生。她认为,大学生有入社会的压力,思维的活跃可能会被压力挡住。

张艾嘉提议在场的学员阅读美国导演大卫·林区(David Lynch)的著作《钓大鱼──大卫.林奇的创意之道》 (Catching the Big Fish: Meditation,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ity)。大卫·林区一直在推崇「超觉静坐」(Transcendental Mediation),当你要捕捉大鱼,你要潜得更深,只有潜得更深才能抓到更大的鱼,那个深在你心裡,让深层的东西带著你、领导你解决所有外在给你的困难。

张艾嘉谈两段婚姻(张艾嘉谈自在)(2)

张艾嘉

谈演员:自信心最重要

张艾嘉每次拍戏最享受的就是过程,包括了和演员的相处。在她看来,演员的自信心是重要的元素,当演员在这个角色裡很舒适的时候,他做什麽都对,即适合这个角色。「我不会因为名气大小而请演员。」张艾嘉说,做造型也很重要。早期电影《心动》的金城武到近期《念念》的张孝全,演员的造型无一都会被她处理了一番,譬如,在他们脸上弄疤痕。她希望他们演出来像那个角色,而不是纯粹演自己。

「我希望观众看电影时候,第一,五分钟内忘记这个人是明星,尤其是帅的男生,所以有时候造型上一定要经过处理;第二,演员很敏感,他妆一变,情绪马上变,当走到景裡面,就让他自己走角色。但所有的东西都很花费时间时间。」

她请演员,不是在展示她有多会教他们演戏,「你把生命给我,不是我给你。」在演员的表演中,「我作出小小调整,如灯光、机位,我不是调整他,而是调我自己」。她认为,人是活的,电影就是情绪的流动。「我让演员自在地做自己。如果正好碰到一个演员,就是样子好,但是戏出不来,就要花心思。」

「自在」:大时代如何自处

文艺复兴基金会夏令营已经一连举办三届。2015年以「自在」为主题,探讨大时代如何自处。今年的夏令营徵选了80位跨界创作青年,透过6天5夜的培训、交流和创作,培育独立创作的精神。

内容包括有纪录片导演杜海滨《少年小赵》的放映,邱礼涛、李敏、林日曦及邓树荣、张艾嘉、杜海滨的大讲堂,曹疏影策划的文字之夜,五条人、黄靖、Serrini、唐艺的音乐之夜,黄俊达的剧场之夜等。(内容来源:橙新闻)

张艾嘉谈两段婚姻(张艾嘉谈自在)(3)

中国最优秀的生活报道记者群组,为您寻访生活家和意见领袖,传播最热辣的生活资讯。我们的乐活小分队足迹将踏遍最文艺有范的目的地,见证最有逼格的生活方式。

投稿/合作:1762835694@qq

新浪微博:生活家Insiders

微信公众平台:生活家Insid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