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之前,邻居家的妈妈和她的女儿大吵了一架。

吵架的原因是,女儿在客厅刷手机,对她妈妈交代的事很是敷衍。

看到女儿的这个态度,妈妈忍不住在心中升腾出火气,母女的矛盾一触即发。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

“她总是很叛逆,觉得我对她控制得太严。”邻居这样向我倾诉。

邻居的经历和我是如此的相似,这让我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费尽心力,严格地管教孩子,最后却只让孩子更反感、更拖延?”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而我也没有想到,还是那位邻居,竟又为我送上了问题的答案。

邻居这样说道:“现在我们家孩子已经好很多了,我听她的意见,所以我说的话她都能听进去了。之前还是方法没搞对,孩子啊,就像皮筋,你越拉得紧,就蹦得你越疼。”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2)

周平国在他的著作《爱与孤独》中写道:“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孩子便能够逐渐养成基于爱和自信的独立精神,从而健康地成长。”

邻居妈妈和我先前教育的失误便是来自此, 在家庭中没有营造出一个可以讨论和交流的氛围,将原本的朋友式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式的,那么冷漠和对立便随之而来了。

对孩子强硬的命令和控制,可以说是努力把功夫花在刀把上。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3)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4)

强硬的父母,让孩子很想逃离

知名演员袁咏仪就曾是一名典型的强硬派母亲,她“小孩三天不吃饭才会饿死”和“小孩哭不死”的育儿经一度让她成为明星育儿的话题人物。

她对自己的孩子采用了极其严厉地管教,面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和需求,她的回答往往是“不可以!”

孩子吃饭的时候手不在桌子上,不可以,因为合不规矩。

孩子要吃巧克力,不可以,因为太甜。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5)

孩子吃完饭想离桌也不可以,因为必须要把汤也喝完。

可是过度强硬的管束就像是收得过紧的拥抱,不仅让人忽略拥抱的温暖,还让人想要挣脱。

她的孩子很快便对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孩子喊着要换一个妈妈,拒绝和她交流,着意保持和她的疏离,母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

为教育孩子花费大量心力的袁咏仪十分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如此爱儿子,但儿子却不喜欢自己。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6)

面对这样的情况,袁咏仪和儿子一起去看了心理医生。

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让袁咏仪没有料想到,做错的竟是自己!

正是她之前教育儿子的方式过于强硬,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正确疏导下,袁咏仪改变了自己的育儿方法,在面对孩子的需求时,将自己命令性的管教变成了建议性的询问。

后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试用医生教的方法,来跟我儿子相处,像如鱼得水。”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7)

在心理学大拿简·尼尔森的《正面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的孩子,会有4R反应,分别是愤怒(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

在严厉管教下成长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良行为,很难真正意义上过开心的生活。

一如最初的袁咏仪,很多大人往往觉得对孩子不强硬就会惯坏孩子,结果孩子却先被压得喘不过来气。

用强硬的态度来面对孩子,招来的是孩子的抗拒,不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还让父母与孩子趋于疏离。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8)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9)

温和的父母,让孩子自觉成长

那位告知我问题答案的邻居实在做得不错。

她们的关系现在几乎如同闺蜜,每次见她们一同逛街,相处得如此融洽,便让人心生羡慕。

在这位邻居和我的闲聊中,她分享道:

之前她女儿在看动画片,她让女儿去写作业,女儿光答应就是不去。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0)

她当即和女儿商量道:“我知道你想再看一会动画片,那咱们就再看一集,看完之后再写行吧?”

女儿有些惊讶地答应了。

和女儿约定好后,她便坐到了女儿的身旁,陪着女儿一起看。

结果女儿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不时侧脸看她,一集动画看完后,女儿就乖乖去写作业了。

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当父母过于强硬难免会使其产生应激反应,而温和的方式更能和孩子共情,让孩子更能接受。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1)

作为明星育儿的话题人物,沙溢也可以说是深谙此道。

在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抱住孩子,跟孩子讲道理,进行柔性劝导。

有一次,他的孩子安吉想要做成人版的碰碰车。

沙溢抱住孩子,并温和地跟他说:“那个碰碰车是成年人坐的,小孩子坐会很危险。”

在沙溢温和的劝导下,安吉点了点头,不再要求坐碰碰车了。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2)

米南德在《恨世者》中说:“孩子应被引向正确的道路,但不是通过严厉的管教,而是通过说服教育。”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尊重、交流和平等的家庭环境,并从中养成自我能动性,最终实现自觉成长。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3)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4)

教育水平高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理念

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中这样写道:“孩子,这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

孩子是父母教育的直接作用对象,孩子的表现在客观上展现出父母教育水平的高低。

当孩子出现问题,实际上是在拉响父母教育方式的警报,求助父母改变教育方法。

面对抵触、抗拒的孩子,尝试拥抱这几条理念,,你所收获的一定会让你满意。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5)

1、照顾孩子的独立人格

教育家周国平说:“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在综艺《向往的生活》中,黄磊的女儿黄多多领养了一只小黄狗。

陆毅的女儿很想和小狗玩,于是去和黄磊商量。

黄磊当时的回答是,狗是姐姐的,想要和小狗玩的话应该和黄多多商量。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6)

见微知著,从中很能体味到黄磊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加持下,黄多多被培养得十分优秀。

不仅有弹琴、绘画、流利口语等“别人家的孩子”标配技能,还能陪爸爸下厨,甚至还可以给妹妹做衣服。

照顾到孩子的独立人格,将孩子变为搭档,在这样温和的环境下,亲子关系得以舒缓,孩子自然不会再抗拒父母。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7)

2.用陪伴代替说教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有不少人注意到湖南的三胞胎考生。

三胞胎中的大哥、三弟分别以664分、654分的成绩被中科院录取,二哥则以674分被北大录取。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8)

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孩子妈妈的陪伴教育密不可分。

三个孩子细叙了这些年母亲在教育中对他们的陪伴: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和他们一起早起;

每天下午,妈妈会辅导他们功课;

周末、节假日,都是妈妈陪着去图书馆、科技馆、参观名校;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19)

他们做错事,妈妈也是不吼不叫,耐心辅导,使用说服教育;

甚至于,在他们学习奥数期间,妈妈每天都会自学课本,和他们探讨相关问题;

劳拉·马卡姆在《好孩子不是罚出来的》一书中写道:

“只要父母耐心的杯子永远是满的,确保有足够的快乐和时间与孩子一起分享,孩子就喜欢与我们相处,就会变得更加愿意配合。”

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在陪伴中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20)

这一过程中,亲子关系得到加强,孩子得到锻炼,父母“双赢”,赢了两次。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劳心,但不是父母越花功夫,孩子便越能被教育。

斐然的成绩,出自把握着教育本质的父母在不断地自我优化中陪伴孩子,使其的成长。

一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21)

每一个孩子最终都要长大,他们终究是要离开父母的管教的。

如果父母过于严格的管教限制了他的“长大”,那么还不如让他们自由地生活,并在这种自由中得到成长。

叛逆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沟通(正努力把孩子往叛逆的道路上赶)(22)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