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1)

第六季的《奇葩说》快播完了,从一开播的时候送复活卡给许吉如引起了轩然大波,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没留住她;到三番五次被诟病在节目里给自己的APP打广告;再到刚刚结束的第22期与复活奇葩杨奇函的一番对白。


罗振宇差不多成了这一季《奇葩说》最不受欢迎的角色,这时候回头看当初杨奇函在网上实名diss的那一句“奇葩说缺谁都不行,除了罗振宇老师”,似乎杨奇函这话说的,还挺有先见之明的。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2)


其实就算是被杨奇函“道歉”以后,罗振宇的那段长篇回复,也很难说让人满意,因为不高兴的网友依然认为他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卖惨。


但我却对他最后的两句话有点特殊的体会,他一直说自己出现在《奇葩说》只是想给他的APP找到一些潜在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很小心翼翼,最终结果却适得其反。


但是他自己也很清楚,《奇葩说》没有他其实是无所谓的,只不过他的APP才是他自己真正关心的那件“事”,所以他说:“有事做的人,你在做事过程中一定会让人看出你的软肋。有事做的人,也一定因为你在做事,而因此拥有铠甲。”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3)

罗振宇在《奇葩说第六季》22期发言


如果没有做“摇滚天堂”的话,我大概永远体会不到“做事”和“做人”的区别,因为坦白来讲,大部分人根本做不成一件事,而只能选择做个人。


比方来说,工作三十年不迟到——这太难了吧?今天大堵车我没办法,明天肚子疼我没起来,后天我失恋了没心情,你总是能有各种特殊情况需要网开一面,毕竟“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


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忍心指责这么一个人吗?但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好做,你要做成那件冰冷的“三十年不迟到”,却真的很难。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4)


所以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在知乎有人振振有词地批判罗振宇,说他非要每天发60秒的语音,这有任何意义可言吗?多一秒或者少一秒又如何?今天没发就没发,明天多发一条不就行了吗?坚持这种东西不是有病吗?


我知道,这种人肯定也做不成那种“三十年不迟到”的人,因为那对他来说,也完全是无意义的。

但我知道每天60秒的语音对罗振宇有多大的意义。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5)


在这一季的《奇葩说》导师团里,蔡康永和马东有优渥的出身和背景;李诞和薛兆丰有才华,李诞更是足以恃才傲物。


但罗振宇其实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勤奋的胖子而已。他所有机关算计也好,不体面的争执也好,都无非只是想要赶上其他人的脚步而已。这是一个靠抄课本提高成绩的“笨学生”,他就像是《火影忍者》里面的小李,唯一的天赋只有努力。


这是我对他感同身受的地方,因为我也经常觉得,在我这个程度所认识的人里,我真的只是才华平庸的普通之辈罢了。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6)

当然了,《火影忍者》后面的剧情告诉我们,再努力也并不能超过真正的天才


几年前,在摇滚天堂经历过一番波折的节点,曾经有某位离队的成员质疑滚堂公号坚持的每天都推送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ta看来,关于ta的偶像的某篇文章里出现了一个错误是无法被饶恕的,不如少推送一点,就可以不出错。


然而这位成员却忘记了,ta自己恰恰是一个几个月都无法完成一个任务的人,确实,以不出错为前提的话,最佳的选择其实是不做事。


做一个每天都推送的公号真的很难,不是吗?在之后的几年里,我们每年总会出几次错,甚至是低级失误。这不就是所谓“做事的人总有软肋”吗?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7)


但是这位成员,包括很多人都不明白,做一件事本身就有意义。


在我大三的时候,我决定了要考研,当时我确实说不清楚读研真的有多大的价值,而做为从大一军训就开始逃的坏学生,我的成绩也差到了所有人都嘲笑我的这个决定。


但是后来我真的靠卧薪尝胆的一年,毫不夸张地说,那一年里我除了过生日疯了一天,其他差不多每天都学到自习室只剩我最后一个人为止。


很多人以为我最后逆袭以专业第二考上了研究生是我做成的那件“事”,但其实并不是,对我来说,坚持了那一整年的学习才是那件“事”,在整个人生来看,它的意义要远大于一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8)

罗振宇在《奇葩说》给队员的建议“抄一百遍”,大概不是真心要折磨大家,而是他自己就这么学习的


究其根本,我很清楚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坚持做成那件事,是一个平凡的人对抗平庸的唯一手段。


而做人也好、立人设也好、贴标签也好、宣扬你所谓的“三观”也好,这些谁都能做,任何人都能做个人,因为你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观点,因为你本身就站在一个立场。


但是做事,就像是一趟艰苦的旅程,甚至有时候你会坚持到濒临崩溃,也有时候周围遍布嘲笑之声,但最终你会明白那件事真正对于你自己的意义。


毕竟,就像是有的人也三十年不曾上班迟到,因为他们从来都没上过班。不做事的人是最正确最成功的人,因为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犯错。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9)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10)

杨奇函微博罗振宇 看完罗振宇回应杨奇函(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