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谢阿婆到浦兴路派出所报了案。去年底,她一咬牙买了6盒保健品,花掉24000元。谁知一看日期,竟然都是过期药!这桩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很快解决,但浦东公安分局外高桥公安处的办案民警却敏锐地抓住线索,最终牵出上海首例“针对老年人售卖虚假保健品特大诈骗案”,为800多名受骗老人挽回损失。也正是这样一支刑侦队伍,屡屡啃下疑难案件,更破获不少“全市首例”“国内首例”。夜宿殡仪馆,固定犯罪证据;乔装扮情侣,卧底摸清套路……一桩桩案件背后,藏着不少堪比大片情节的破案故事。走进外高桥公安处,便能感受——他们“侦心无畏”。

为什么老人都被骗买保健品(家有老人必看保健品坑老)(1)

阿婆报案

谢阿婆的故事要从2021年11月说起。“公司福利,专家养生讲座免费听,还有多功能手拉车和老年人健步鞋,只要是70岁以上老人就免费送!”这天,家住浦东的谢阿婆在自家信箱收到一张小卡片。她脑袋一热,拨通了广告上的电话,认识了一位“徐经理”。没过几天,“徐经理”把谢阿婆接到松江一栋楼宇内。谢阿婆看到,楼栋外面挂着“华夏基因”铭牌,装修得很正规,还真有一位所谓的医学讲师“张教授”给大家上课。“他说他是北京301医院的神经科主任,5岁就跟着爷爷学中医了。”谢阿婆仔细一瞧,“张教授”白大褂外面还戴着一枚党员徽章,她立马就打消了心头的疑虑。讲座听完,谢阿婆还免费做了基因检测。等报告结果出来,“张教授”一看就皱了眉:“你身体不行啊。”眼见专家诊断出的种种病症,竟与自己的病史一一吻合,甚至情况还要严重,谢阿婆一下子紧张起来了:“我之前确实得过脑中风,看来,这基因检测大概是真的!”“阿姨别急,您吃这款药就能痊愈,长期服用的话,还能预防癌症哦!”“张教授”向谢阿婆推荐了一款基因保健品,几盒药竟开出了20万元的天价。不过,由于谢阿婆的年龄、工作经历等一系列情况都满足优惠条件,药价一路打折,最后只要几万元。谢阿婆心动了:“想想是划算的嘛。”谢阿婆当场决定买6盒药,付下100元押金。随后,由“徐经理”送回家拿了银行卡,谢阿婆就在“徐经理”的车上,通过POS机刷卡的方式支付了剩下的23900元。可拿回家仔细一瞧才发现,这些保健品竟然都过了“有效期”。接报的浦兴路派出所民警很快解决了这起买卖纠纷,为谢阿婆追回了被骗的钱款。然而,故事没有结束。不久后,又有一位孙女士报案,说她花了52000元购买12盒保健品后发现被骗。两起貌似普通的110警情,引起了外高桥公安处刑侦队驻所探组的注意。“我们认为,这绝不是简单的消费纠纷,很有可能存在着诈骗的嫌疑。”分管刑侦的外高桥公安处副处长卢勇敏外表温和儒雅,嗅觉却极其敏锐。卢勇敏决定,对辖区内所有同类警情梳理分析,发现沪东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很快,一个以“保健品坑老诈骗”为打击目标的侦查专班成立了。

卡宴跟踪

豪华锃亮的保时捷卡宴,不紧不慢地跟在一辆普通轿车后面,一连过了好几个红绿灯。直到跟着拐进购物中心的停车场,眼见轿车里的人真的下车去买东西了,保时捷卡宴这才缓缓驶离。片刻后,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项天阳与同事提着购物袋,神情自若地走出超市,这才将轿车开回派出所。这是侦查员们在“华夏基因”窝点盯梢的第四天。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侦查组一边要求派出所“不动声色”地把几起涉保健品警情当作普通的消费纠纷调解,一边开展大量的走访调查与外围蹲点。谁知,这群非法之徒十分警惕,不仅有人在高楼内望风,还自以为是地开着豪车搞起了“反跟踪”。这辆嚣张的保时捷卡宴,背后有多少老人省吃俭用积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救命钱啊!侦查员们恨得牙痒痒的。经过长时间的近距离观察,终于,侦查员们摸清了这个团伙作案的3个主要环节——首先是“黄牛”。他们常常在社区分发小卡片,手中掌握老年人的联系方式与家庭条件。平时,这些“黄牛”还总是嘘寒问暖、打亲情牌,骗取老人信任。等时机成熟,便会接送老年人前往销售窝点。其次是“讲师”窝点。他们是行骗的主体,往往通过开设讲座、虚假检测等方式,连蒙带吓地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这些“讲师”“教授”常常冒充中医世家或者部队医院专家,甚至道具齐全:有的在大厅里挂上钟南山院士的照片,其实双方毫无关系;有的佩戴党员徽章,其实根本不是党员。最后是供应商。他们提供伪劣低廉的所谓保健药品,常见的有“老醋膏”“复活丹”“龙血粉”等。花里胡哨的名头下,这些保健品检验下来只是普通食品和一些糖分,根本没有他们宣传的功效。3个环节层层分成,掌握“客户”资源的“黄牛”,能分到收益的60%-70%;窝点“讲师”占10%-20%;供应商则占10%左右。羊毛出在羊身上,就这样,原本售价550元的保健品,可能被炒到7000元甚至更多。开车接送谢阿婆的“徐经理”,就属于“黄牛”。而让她深信不疑的“基因检测”,也只是一个蘸蘸唾沫的骗人把戏——所谓的检测报告,翻来覆去只有两页纸,所有人都通用。

来的路上,“徐经理”早已与顾阿婆聊过病情,到窝点后一股脑地都告诉了“张教授”。“教授”为啥说得这么准?原来全靠“黄牛”在透底!

“优等猎物”

“其实,最艰难的工作不是蹲点侦查,而是联系受骗上当的老人。”刑侦大队中队长李博亲眼见到,本就身体不好的老人自知被骗后,受不了打击,第二天就住进了医院。在民警后来找到的800多名受害者中,至少有1/3身患疾病,甚至得了绝症。他们平时省吃俭用存下的这些微薄积蓄,本是用于看病求医的“救命钱”。一些受害者平时缺乏小辈关怀,把嘴甜的“黄牛”当成亲人。骗局被揭穿后,老人们不仅蒙受经济损失,心理上更是遭遇严重打击,却又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一般,不敢和子女倾诉,只能把所有的伤心懊悔统统憋在肚子里。有的老人接起民警的第一通电话时,坚称自己没有被骗,半小时后却又主动回拨,吐露实情:“刚才子女在身边,我才那样说。民警同志,我是被骗了。”有的老人当着小辈的面强颜欢笑:“被骗200块而已。”其实笔录上,白纸黑字写着五位数。有的老人讲完案情,还会拉着民警说上许久:“我以为这些‘医务工作者’应该是来帮助我们的,可他们怎么这样坏?把我们当成‘猎物’……”而得到老人满满信任的犯罪嫌疑人,拿什么来“回馈”呢?以狠辣手段,以冷酷绝情!哪怕平时“叔叔阿姨”叫得勤,这些老年人也只是他们的“目标客户”而已。在他们长长的名单上,老人名字后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标签:“家中有房”“独居”“不和子女讲”……这些,都算“优质客户”。犯罪嫌疑人赵某到案后痛哭流涕,把审讯室里的纸巾都用完了,可翻出她微信里的一条条语音,却是恶狠狠的语气:“这老家伙有钱,就看能不能干得动他!”“上次搞了20万,这次再多搞一点。”“我明天把他带出来,咱们好好给他整治整治。”把老人手头的现金骗光之后,这伙人还会陪同老人去银行取存款。他们知道自己走进银行会被工作人员察觉,总是找一个借口站在马路边等着,让老人独自把钱取出来。当患病的老人佝偻着身躯,从银行颤颤巍巍取出自己多年积蓄,小心翼翼交到犯罪嫌疑人手上时,想必眼中一定闪烁着信任与期盼。在老人看来,或许昂贵的保健品真有奇效,就像紧紧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而他们眼前贪婪的恶魔,却只想着如何把老人的财产全部榨干,并且推下深渊。

不谋而合

今年1月12日,寒冷的夜色中,一场兵分百路、地跨多省的雷霆行动迅速开展。掌握到次日一早主犯就要离开上海的信息,侦查专班果断收网——11家派出所、220余名民警和400余名辅警彻夜集结,一举捣毁诈骗团伙4个,抓获团伙成员91人,涉案金额超过1250万元。“保健品坑老”类犯罪往往游走于灰色地带,它究竟属于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业内尚存分歧。以往,通常会将它作为消费纠纷类民事案件处理。在本案中,浦东公安分局外高桥公安处将它作为“诈骗案”这一刑事案件立案侦查,并且成功实施全链条打击,是上海首例,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屈指可数。“本案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非法占有等情节,满足《刑法》对诈骗的认定。”刑侦办案大队长朱澄冰坦言,刚开始办案时心里也没底,因为之前没有定罪诈骗罪的先例,但大家一致认定必须要试一试,“我们家里都有长辈,自己也有变老的一天。如果没人来保护这些老人,还怎么守护人民的安全感”?巧的是,在侦查开展期间,朱澄冰看到了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的一条发布——2021年12月30日,“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求从严惩处危害“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犯罪。针对“保健品坑老”行为,《解释》明确规定,实施此类犯罪,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我们的思路正好与最新司法解释不谋而合,办案底气更足了,这也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朱澄冰自1997年参加刑侦工作,至今已有25年一线工作经验。在他眼中,一名好的侦查民警,应该怀揣通晓百姓疾苦的朴素情怀。每每遇到疑难复杂的案件事实,在对照法律条文、司法解释难以认定时,朱澄冰都会要求自己与队员理解立法本意:“它要保护谁?要打击谁?”他清楚地看到,在法律条文与侦查实践之间时常会存在差距。“司法解释,解释不了天下所有的事。而我们,想做缝合或缩短差距的‘工匠’。”

栉风沐雨

浦东公安分局外高桥公安处管辖的194.4平方公里土地,位于上海的东北角。有人说,他们就像上海的“东北虎”,憋着一股虎劲——能吃苦、肯拼命,迎难而上,勇于创新。近年来,这支队伍已经连续侦办了多起“沪上首例”“全国首例”的刑事案件,包括上海首例由柬埔寨抓捕回沪的电信诈骗案、首例“无现场”抓捕赌场案等。卢勇敏坦言,在他人看来,这些案件都存在定性有争议、投入成本高、战果不确定的困难。这些疑难案件有前例可循、没有模板可套。“但在我们看来,这桩桩件件都是本辖区治安状况的体现,牵扯到本辖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去年,外高桥公安处侦破的全市首例“上海一日游售卖假玉石诈骗案”引起广泛关注。“参加一日游的都是外地来沪游客,不法团伙也很警惕。于是,我们特意挑选了外地籍贯的侦查员,男女搭配假扮情侣,还准备了外地手机号、订了宾馆。”刑侦大队中队长张彬彬擅长梳理犯罪团伙结构,他与侦查员们一次次参加“一日游”,佯装上钩,只为摸清作案“套路”。后来,侦查专班在全国多地一举抓获诈骗团伙成员69名,捣毁旅游珠宝玉石经营窝点3个。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尚未开口交代,张彬彬已经熟门熟路地谈起了他们作案的内部情况,嫌疑人目瞪口呆,还以为团伙内部早已有人自首检举。办案时,还常有堪比电影的情节。几年前,外高桥地区盗窃汽油柴油案频发,有一伙盗油贼为了躲避侦查,竟然将作案车辆藏匿在浦东殡仪馆旁的废弃农宅内,周边一片开阔地,除了野草丛生,再无隐蔽之处。为了抵近侦查、拍摄取证,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吴龚旭曾和战友在浦东殡仪馆旁的草丛中,连续埋伏了近一周时间。每天凌晨2-3点,他们就身着深色防风衣,搭一个简易帐篷,埋伏在殡仪馆墙根旁的草地里,观察偷盗团伙的行动轨迹与规律。“三更半夜,又在殡仪馆旁边,心理上肯定有点负担。但我们更想要把偷盗团伙绳之以法。”吴龚旭记得,那正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卧在荒郊野外,蚊虫是最大的“敌人”。夜里,红毛螃蟹纷纷上岸,满地乱爬。遇上下雨天倒是凉快,但半个身子几乎都泡在水里。艰苦环境下,是打击犯罪的正义感,冲淡了所有顾虑。相比2017年,2021年,外高桥辖区报警类警情下降了51%,偷盗等违法犯罪几近绝迹。漂亮的“平安答卷”背后,写着沉甸甸的4个字:“侦心无畏”。


作者:杨洁(新民晚报·新民眼工作室)

编辑:文佳 森泊 龚紫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