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汉渊儿童书法

汉字是时间的纽带,中国远流长!悠久的中华文明传承,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拥有历史、文学、哲学和审美,龙的传人炎黄之后,青少年乃至每一位中国人都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致敬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书写。

特别感谢各位家长朋友及同学们光临汉渊儿童书法,我们的初心就是持续创作优质书法内容,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文章,敬请持续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及转发。我们的进步离不开大家的关注及支持,您的参与就是我们不断创作优质文章的动力源泉。

《导读》——汉渊儿童书法

今日起开始更新三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生字书写详解,共三个板块:

一生一“释”:对每一个生字结构、易错点及书写难度进行精确解析解读。

“生”声入耳:生字的发音方法及要点。

“诗”之有味:生字的相关古诗延伸。

家长朋友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学习!

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2)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3)

点击观看完整版语文同步生字视频

一生一“释”

1.“杂”字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上半部分“九”笔顺先写撇,撇画注意出尖;

3.下半部分 横为长横,略右上倾斜扛肩,竖钩写中间,两点由轻到重下压。右点尾部可以比左点略长。

“生”声入耳

z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á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先秦 · 屈原《离骚》

芳与泽其杂糅兮,

唯昭质其犹亏 。

先秦 · 屈原《离骚》

为余驾飞龙兮,

杂瑶象以为车。

魏晋 ·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

杂然赋流形 。

唐 · 白居易

《琵琶行 / 琵琶引》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4)

点击观看完整版语文同步生字视频

一生一“释”

1.“稀”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窄右宽;

左边“禾”首撇为平撇,写短,次撇略长且舒展指向8点钟,捺画变点;

2.“希”横画较长注意要右上倾斜扛肩,下边竖为悬针竖最长。

“生”声入耳

x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ī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唐 · 王维《山中》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

魏晋 ·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唐 · 白居易

《琵琶行 / 琵琶引》

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

宋 ·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5)

一生一“释”

1.“篱”字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离”点要在竖中线上,

3.离的下半部分最大最宽,注意短竖以及横折钩略向里侧。

“生”声入耳

l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í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宋 · 郑思肖

《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宋 ·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宋 ·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唐 ·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宋 ·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6)

一生一“释”

1.“蜻”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虫”的口 属扁口,点画下压,由轻到重;

3.“青”字上部三横等距平行,略右上倾斜扛肩,竖画放三横中间,起笔要高,前两横为短横,第三横是长横,月整体偏瘦长,切记写胖,竖撇变垂露竖,竖钩最长且挺拔有力。

“生”声入耳

q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ī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诗”之有味

宋 ·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

唐 · 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

唐 · 王建《野池》

川口雨晴风复止,

蜻蜓上下鱼东西。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7)

一生一“释”

1.“蜓”字左右结构 ,左小右大

2.“虫”的口 属扁口,点画下压,由轻到重;

3.“廷”字笔顺先写里后写外、首撇较高,偏平撇,下面两横较短;最后平捺舒展较长,写出捺角。

“生”声入耳

t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í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诗”之有味

宋 ·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 ·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唐 · 杜甫《曲江二首》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

唐 · 刘禹锡

《和乐天春词 / 春词》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

唐 · 王建《野池》

川口雨晴风复止,

蜻蜓上下鱼东西。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8)

一生一“释”

1.“蝶”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左边“虫”的 “口 ”为扁口,点画下压,由轻到重;

3.右边的上半部分“世”要写小,横为中横,下面“木”横画右上倾斜扛肩,竖为垂露竖,撇捺舒展,撇指向7点钟方向,捺画指向4点钟方向。

“生”声入耳

d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ié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i,再发e,气流不中断。

“诗”之有味

宋 · 文天祥

《赠镜斋徐相士》

碟子大面何难知,

从今光照二百里 。

宋 · 文天祥

《赠镜湖相士》

吾面碟子大,

安用镜照二百里 。

唐 · 白居易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三杯蓝尾酒,

一碟胶牙饧 。

宋 · 王令

《赋黄任道韩干马》

几经蹂碟道边尘,

今日宁无纸上垢 。

宿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9)

一生一“释”

1.“宿”字上下结构

2.“宝盖头”整体要大,覆盖下方字,点在书法中也可以写成竖点;

3.下面“单人旁”竖为小垂露竖,“百”首横略微右上倾斜扛肩,不要写太长,不出宝盖头。

“生”声入耳

s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ù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唐 · 贾岛

《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

唐 ·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田舍翁,

采鱼水中宿 。

唐 · 柳宗元《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唐 · 李白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

唐 · 王维《终南山》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0)

一生一“释”

1.“徐”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左边“双人旁”首撇较短,次撇在首撇下方略中间起笔,比首撇要长,竖为弯垂露竖,较短;

3.右边撇捺舒展,下方横略右上倾斜扛肩,两横长短不一,竖钩最长,可略微有弧度,两点由轻到重,右点尾部比左点长。

“生”声入耳

x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近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ú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唐 · 王勃

《滕王阁序》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

宋 ·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

宋 · 苏轼《前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宋 · 李清照

《多丽·咏白菊》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汉 · 佚名《孔雀东南飞》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1)

一生一“释”

1.“疏”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左边横画整体右上扛肩,提画起笔指向八点钟;

3.右边点为短点,是最高点,短横注意右上倾斜,最后竖弯钩,出钩直上。

“生”声入耳

s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ū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唐 · 王勃《滕王阁序》

敢竭鄙怀,恭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

宋 ·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拟把疏狂图一醉。

宋 ·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

宋 · 郑思肖

《寒菊 /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宋 · 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2)

一生一“释”

1.“茅”字上下结构,上小下大;

2.“草字头”两竖内收,左低右高;

3.下方“矛”两个横钩,上小下大,行笔略右上倾斜扛肩,竖钩书写时略有弧度。

“生”声入耳

m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áo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o。

“诗”之有味

唐 ·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宋 ·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先秦 · 屈原《离骚》

兰芷变而不芳兮,

荃蕙化而为茅

宋 ·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唐 · 杜甫《佳人》

侍婢卖珠回,

牵萝补茅屋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3)

一生一“释”

1.“檐”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左边“木”横为短横,右上倾斜扛肩,竖为垂露竖,撇出尖且舒展,捺画变点;

3.右边整体笔画较紧凑,注意下方“言”三横等距且平行,整体写密,“口”为扁口。

“生”声入耳

y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án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诗”之有味

宋 ·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宋 ·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

魏晋 ·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榆柳荫后檐,

桃李堂前 。

宋 · 文天祥《正气歌》

风檐展书读,

古道照颜色 。

清 · 郑板桥

《山中雪后》

檐流未滴梅花冻,

一种清孤不等闲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4)

一生一“释”

1.“翁”字上下结构,

2.上面舒展,下面较瘦小一点;

3.上面“公”撇低捺高,写出捺角;

4.下面“羽” 整体写小,右边略比左边大。

“生”声入耳

w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ē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e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诗”之有味

宋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

宋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

唐 · 柳宗元《江雪》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宋 ·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

宋 · 陆游《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5)

一生一“释”

1.“赖”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2.“束”整体偏瘦长,撇出尖最后指向8点钟,捺变点,较短;

3.“负”首撇较短,最后一个撇指向7点钟,尾点下压,由轻到重。

“生”声入耳

l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ài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诗”之有味

唐 · 王勃

《滕王阁序》

所赖君子见机,

达人知命 。

宋 ·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

唐 · 白居易《阴雨》

将何慰幽独,

赖此北窗琴 。

唐 ·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唐 ·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韦曲花无赖,

家家恼杀人 。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6)

一生一“释”

1.“剥”字左右结构

2.左部 “录 ”上半部分三横等距且平行,下半部分 “水 ”整体偏小,捺变点。

3.右部 竖钩最长;且挺拔有力

“生”声入耳

b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ō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诗”之有味

宋 ·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

清 · 黄景仁《绮怀》

缠绵思尽抽残茧,

宛转心伤剥后蕉 。

魏晋 · 左思

《三都赋》

庶觌蔀家与剥庐,

非苏世而居正 。

唐 · 韦庄《秦妇吟》

旋教魔鬼傍乡村,

诛剥生灵过朝夕 。

唐 · 高适《重阳》

岂有白衣来剥啄,

一从乌帽自欹斜 。

本课完 欢迎转发分享

如需了解更多文章 微信搜索公众号 “汉渊儿童书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的古诗三首(部编四年级下册)(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