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品·杂谈】

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我们的人生)(1)

莲意

是的,人的存在的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寻求与他人和环境建立适宜的关系以获取自适应的自洽。就算是“负性偏差”会“潜伏”于我们的潜意识当中,但是,一切似乎还是为了“积极生活”(活下去并作为、繁衍下去)的;不然,我们的存在很可能会趋向或堕入“索然无味”甚至“虚无主义”的渊薮了(当然,弄不好也可能走上“自我膨胀或毁灭”的不归路)。

因此,比如说人的“器官”就进化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特点”,比如眼睛和大脑。眼睛当然是为了看见、观察或者说感知周边的环境情况的,而大脑却偏爱躲在幽暗的脑壳里“胡思乱想”,甚至喜欢自以为是的“瞎指挥”。

没错,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得有所警醒,适时回望和检视我们存在的某些状况,并予以适时地调整或矫正,才行。否则,我们就可能陷入未识的迷惑和困境,甚至难以正常走完人生全程。——至于说因人力难以抗拒的缘故而出现问题,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人总是不得不接受“命运注定”的什么的。

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我们的人生)(2)

光阴·角度

就算是再聪明机敏的人,也难免在意外当中落败。人毕竟不能仅仅依靠“好运气”而活着吧?更何况也没有“好运气”会伴随谁的终身的。因为,社会世界绝不可能尽如人意,更不是那么光滑友好或者说如诗如画的。

所以,无论尽可能好或者说顺利地生活下去,人总是需要适时检视自己,反省自己什么的,比如说,“我”?“我是谁?”“为什么喜欢写字?”“为什么喜欢‘老生常谈’?”“为什么很多东西未能有所突破?仍然不过是令人生厌的陈词滥调?”

当然了,不同的人自然有其不同的人生,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复杂多样,怎么可能会如同“桃花源”里那么幸福安适呢?任何企图摆脱苦闷现实生活环境的“奇思妙想”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想故事。乌托邦世界也并非尽如(所有)人意。

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我们的人生)(3)

暮色

就如同那些生就“瑕疵”的“美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幻想别人的赞美那样,其实不过一厢情愿的妄想罢了。同理,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总是有许许多多劣迹斑斑的人,试图通过自己的假模假式或攫取财富权位的粉饰和支撑而取得别人的认可那样。

人,总是坚信或者说坚持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粉饰或遮蔽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或者说总是喜欢或者说善于向外展示其光鲜迷人的一面,避免透露其阴暗、丑陋甚至邪恶的一面。尽管很多人都不怎么会轻易相信别人那些刻意炫示的东西。

人世间就如同一幅幅异彩纷呈却复杂怪异的画卷,总是彰显着无限繁复多样的人生焕彩,包蕴着可歌可泣罄竹难书的故事。在某些意义上看,似乎每个人都是“文艺家”,不但想给自己绘制编织出各种各样的“梦景”,也试图给别人绘制编织出各种各样的“蓝图”。

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我们的人生)(4)

落日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过不同。因此,众所周知:人需要有自知之明。——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是什么呢?有多少(正、负)能量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令人困惑甚至痛苦的问题。

苏格拉底说,未经检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殊不知,未经检视的人生才是可悲的糊涂人生呢。何况,历世以来,又有多少先贤圣哲给人们展现出多少人生警示呢?换言之,那些汗牛充栋的历史画卷尤其是仍在上演的“人间戏剧”到底能够赢得多少人的认同、共鸣或助益呢?至关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每个人在其中究竟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当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想要成为特行独立的人生标杆或者巨星,那么,那些数不胜数的观众们又该何以自持呢?何以感悟?何以评论呢?毕竟,(我之前说过)戏如人生,可人生不是戏剧。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任何自作聪明的涂抹、粉饰和篡改都不能改变现实社会生活的底色(或者说真相)。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可复制或替代的(尽管有些人有时候也可以矫饰或伪装)。

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我们的人生)(5)

自然

那么,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以复盘)我们的人生?其实,这么说并不恰切;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释疑解惑或有万能的模板可以“套用”(尽管很多很多的人们事实上在那么做)。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但人生总是显其所显,隐其所隐;如此而已。

一切还是“冷暖自知”。说到底,每个人的路还是得依靠自己去走;一切就看个人的“造化”了。换句话说,人总是要在变动不居甚至瞬息万变之中,看清楚自己的处境,检点错误,扬长避短,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确立自己的人生定位,发挥好自己的智慧潜能,洞幽见微,行稳致远,直至人生的最终归宿地。

古蓝云 2023.1.9.

人生就是在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究竟该如何检视或者复核我们的人生)(6)

余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