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别号应天府。

在历史上,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地方。

商丘老城有湖,湖大有鱼,鱼多自然就有了关于鱼的各种吃法。

当然,除了商丘古城里有鱼,那黄河边的渔船也是关于鱼的吃法的各种始作俑者。

今天,我们讲的这条鱼叫糟鱼,一种连骨头都不舍得放弃的鱼。

这就是陈家糟鱼,一个关于古城记忆的特产美食。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1)

糟鱼的主要原料是骨刺多腥味重的小鲫鱼(地方称鲫鱼壳子),这种鱼价格便宜,容易得到原材料。

所以,这种难以进食的鱼种,

经过多道工艺,

商丘古城陈家糟鱼是由陈陆军继承其父陈敬堂的糟鱼作坊,

原名叫商丘县西关糟鱼。

糟鱼的制作方法能追溯的历史恐怕到北宋了,但陈家祖辈老实,对外只说,祖辈三代从民国开始,接上祖辈的挑担,在商丘古城活动。

这样算来,陈家糟鱼实际上有记忆的接近百年。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2)

按照,陈陆军的说法,

陈敬堂是继承其岳父祖上秘方制作五香糟鱼,

陈家祖籍地就是老商丘县西关城门里附近,

祖祖辈辈制作糟鱼,

都是挑着扁担在县城游卖,与护城河渔民相伴为生。

经过长期的发展,陈家糟鱼色泽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骨刺酥软,老少皆宜的特点才算定型。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3)

民国初期,由陈敬堂的岳父赵传金继承的糟鱼作坊名噪古城。

大砂锅卤制,每天制成一锅,入市即时售空。

赵传金为了生计,挑起装糟鱼的扁担沿街叫卖。

由于当时的护城河环境优良,小鲫鱼比较多,适合制作糟鱼。

当地的渔民打来的小鲫鱼,都被赵传金以通货价收购,制成糟鱼售卖。

再后来,陈敬堂接了岳父的挑子,陈家糟鱼逐渐打响名堂。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4)

在商丘,很多60年代的人,

还能回忆起那个沿街叫卖糟鱼的瘦老头,

他就是陈敬堂。

80年代初改革开放,陈敬堂认真遵循祖辈传统加工流程,

地锅烧制,登上三轮车搁上带有“商丘县西关糟鱼”的木牌子,

每天带上新鲜出锅的糟鱼叫卖于商丘各大街坊胡同。

除了养家糊口,陈敬堂也想让传统手艺继续下去。陈敬堂性格内敛不愿张扬,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商丘县西关糟鱼”的好吃的品牌效应,

在古城商丘实现了家喻户晓。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5)

1988年,陈陆军承接陈敬堂的糟鱼生产作坊,

前期也是蹬三轮叫卖,逐渐变的供不应求后,陈陆军思索着扩大生产。

糟鱼骨刺酥软,不易携带。2000年陈陆军搞起真空包装,高温灭菌,临时定名为“金川酥鱼”铺货到当地的大超市。

随后几年,陈家糟鱼进入商丘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打批发市场和酒店餐厅团体零售,结束了蹬上三轮车沿街叫卖的古老零售模式。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6)

现在的陈家糟鱼取自新鲜上等的黄河鲫鱼为原料,

其继承传统和特殊的加工工艺将鱼鳞保留,然后将鱼骨骨刺软化,

使鱼鳞和鱼骨骨刺中的卵磷脂和钙质不流失,

让陈家糟鱼在保证美味的前提下,更营养易吸收。

辅以二十多种纯天然的佐料,精心配比,

在文火慢炖的制作过程中将鱼祛其腥味,融入料香,

使其达到肉质鲜鲜美、营养丰富、回味无穷的特点。

民间流传“陈家糟鱼有多糟,老婆没牙也能嚼”,就是陈家糟鱼老少皆宜的特点的写照,也是陈家人对传统美食的继承与发扬。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7)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2015年陈家糟鱼被河南省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批准为“河南老字号”。

同年,陈家注册了河南省燧煌食品有限公司,并结合地域文化申请了“燧煌”“古宋坊”等字样商标,

希望通过努力,

把陈家糟鱼成为让商丘人出门必带,蕴含着骄傲的商丘老家产品。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8)

一条鱼几代人的坚守,一份来自古城商丘的美食特产,

不但见证了商丘的发展和一个家族的奋斗,也见证了一门手艺传承的艰辛。

河南礼物,将与你一道发现河南特色手工、非遗、特产,

为你挖掘这些产品背后的故事,与你一同发现河南。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9)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10)


河南礼物免费推荐

具有河南特点的非遗、手工、特产等,

打造、推介、研发具有文创思维的河南特色礼品。

依托河南礼物非遗守艺馆线下实体店,打造共赢平台。

河南民间美食(河南特产推荐记忆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