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海南“天高皇帝远”,但历史上海南还是来过一位“皇帝”:元文宗勃儿只斤·图帖睦尔只是那时图帖睦尔还是位落难王子,他在宫廷内斗中失势,被贬琼州在此期间发生的一段“王子与青梅”的艳遇故事,明正德《琼台志》和清道光《琼州府志》均有记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少年青梅竹马的故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少年青梅竹马的故事(王子与青梅一段涂脂抹粉的猎艳故事)

少年青梅竹马的故事

都说海南“天高皇帝远”,但历史上海南还是来过一位“皇帝”:元文宗勃儿只斤·图帖睦尔。只是那时图帖睦尔还是位落难王子,他在宫廷内斗中失势,被贬琼州。在此期间发生的一段“王子与青梅”的艳遇故事,明正德《琼台志》和清道光《琼州府志》均有记载——

元帅陈谦亨家有侍娃名青梅,通词翰,善歌舞,声色并丽。文宗觊窥而慕之……然青梅与帅府西席顾慎言订婚盟在先,故不慕权贵而拒嫁文宗,文宗怅然而赋诗自哂:

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

瞧瞧,这图帖睦尔当时虽是流放之身,却仍不改攀杏弄桃、寻花问柳的习性,他看上了元帅府“声色并丽”的婢女青梅,欲据为己有。不想这青梅已和帅府教书先生顾慎言相好,以“婚约在先”为由婉拒王子。自信满满的王子碰了颗软钉子,沮丧之余写诗以自嘲。这样的“八卦”新闻经当时的“自媒体”《刚锋看色相》、《黎家话聊斋》、《南山拜佛堂》等不断炒作、不断口口相传之后,很快就有新的版本出现,这新版本加了个“光明的尾巴”,载于《定安县志》——

情场失意,有些懵逼的王子到定安游玩散心,住在南雷峒峒主王官家里。王官了解到王子“求青梅而不得”的糗事后,立刻大献殷勤,“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终于遂了王子心愿。

在这个“光明的尾巴”基础上,现在定安等地又大力进行“文化包装”:首先来个“时空穿越”,让皇坡村一棵至多一百余年树龄的大榕树摇身一变,成为七百多年前王子和青梅亲手栽植的“爱情树”;然后又给青梅“涨身价”,说是图贴睦尔返京登基以后,立马就下诏册封青梅为皇妃,而且还念念不忘当年和青梅在万泉河边卿卿我我的甜蜜时光,干脆把皇宫外的一条河流也命名为“万泉河”。于是乎,青梅又被尊为“万泉河之母”,其全身塑像也立起在琼海的万泉河边。定安、琼海两地还为争夺青梅的籍贯打起笔墨官司,引得一班无聊文人在故纸堆中不断考证……

这样“喜剧性”的情节安排,确是符合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大团圆”的审美趣味,只是有个问题:难道青梅只有与王子结合才算是“大团圆”吗?为了这样的“大团圆”,就可以不惜牺牲青梅与教书先生的大好姻缘?为了所谓的“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把一段王子猎艳的破事不断涂指抹粉,硬生生扯成王子与丫环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其内涵又是什么呢?是“攀龙附凤”的媚态,还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虚荣?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有剧作家对青梅的故事正本清源。1987年,在由李放、周斗光编剧,海南琼剧院演出的大型新编琼剧《青梅记》中,青梅就是一个不畏强权、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坚强女性形象,蒙古王子贪图美色欲霸占青梅,青梅面对王子淫威和官府的威逼利诱,始终表明她“不贪富贵皇宫地”,“与顾郎慎言属意笃深,共誓白首相守”的情操。在经过一系列的斗智斗勇后青梅终于冲破樊笼,和顾慎言喜接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剧情不但接近史实,也更凸显了海南民间女子勇敢正直、重情尚义的高贵品质。这样的高贵根植于琼州大地泥土的芬芳,更让人们感动而敬仰;而那种趋炎附势、以“妃”为贵的媚上心理,更多让人鄙夷和不屑。

只可惜,在一些当政者和创作者的潜意识里,这样的心理还是阴魂不散。很快这段故事的剧情又来了个大反转:2015年海南琼剧院又推出“大型新编琼剧”《青梅与王子》,在剧中蒙古王子等不再是“强权代表”,而是摇身一变成为“弱势群体”:王子不断被黑恶势力堵截追杀,幸得青梅和家人相救;王子在青梅家养伤期间,青梅对王子渐生情愫大胆表白。在这里青梅的人设是“反抗黑社会,勇敢追求爱情”,只不过没有了“婚盟在先”,那位可怜的教书先生顾慎言自然也就没有了踪影,有的只是青梅和王子的缠绵悱恻如怨如慕。最终也是一番曲折之后,以山大王为代表的“黑社会”被打败,王子与青梅喜结良缘。说实话我真佩服编剧的脑洞大开,可以编出这样荒诞不经、严重背离史实的魔幻主义剧情;同时也深表同情,他们之所以要这样煞费苦心地瞎编,目的只有一个:必须要千方百计地突出王子与青梅的“美好爱情”!只有突出了这样的“美好爱情”,定安等地的旅游推广才可以继续进行,“爱情树”、“万泉河之母”的故事才得以自圆其说。

据说这样展示青梅与王子火辣辣的爱的故事,不久后还将搬上银幕。相同的素材,不同的爱情,剧情的接连反转,折射的是时代价值观的嬗变。其实想想也就释然了,为了利益,为了政绩,整部历史都可以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况一段王子猎艳的八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