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汤下肚,何惧瑟瑟寒风!

每年过了深秋,天气越发寒冷,便是苏州人吃羊肉的日子,街头巷尾各种"藏书羊肉"店热闹了起来,所谓"秋风起、蟹脚痒、羊肉香",虽然没有西北羊肉那么出名,但江南一带一直流传着藏书羊肉的传奇,那般温暖鲜香,又带着些许膻气的羊肉,令众多老饕唇齿留香、念念不忘。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1)

藏书羊肉,念"zang"还是念"cang"?

藏书,是苏州市下面的一个镇,起先也不叫这个名字。

西汉有个秀才叫朱买臣(前190-前115),字嗡子。家境贫寒却又酷爱读书,在穹窿山砍柴维持生计,外出干活不忘抽空读书,但当时书简沉重不易携带,于是,他想到把竹简藏在沿途的石头或树丛下。后来秀才高中,功成名就,做了大夫,当地人很自豪,便将镇子改名为"藏书镇"。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2)

到了明清时期,藏书镇的商贩,或挑着扁担叫卖羊肉,或沿街设摊。后来渐渐的在城里开起了店铺,被称为"羊作坊"。

由此可以看出,"藏"念cang(二声),而不是念zang(四声)。不过,直到现在,当地还是念两个音的,但也不妨碍它好吃。

如今,做羊肉、卖羊肉已经成了藏书镇的重要经济产业,长三角各地也遍布藏书羊肉店,藏书镇也被誉为"中国羊肉美食之乡"。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3)

藏书羊肉,不仅仅是一道菜

藏书羊肉,不是一道菜。而是泛指当地羊肉的各种吃法,现在,藏书镇已经没有人养羊了,当地的羊肉来自其他地区的山羊,(河北、山东、河南、内蒙等等地区),只选用1、2岁的公山羊,因为羊品种的原因,比起西北的羊肉,膻味更大一些,对于喜好羊肉的食客来说,吃的就是这种膻味。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4)

藏书羊肉的精髓——木桶里熬出来的江南味道

传统的藏书羊肉要用木桶来烧,这种木桶被当地人称为"盆堂",制作木桶的木材来自藏书穹窿山的杉木。据说,这种木材可以在炖羊肉的过程中挥发出清香味,不仅去除一部分羊肉膻味,而且熬制的羊汤还特别香!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5)

羊肉的不同部位放置也有讲究,木桶的底部放羊肉、中部放羊肚、最上面放羊肝,急火烧沸后,便可将羊肝捞出,浸泡在淡盐水中,这样做出来的羊肝才不会变色变味。然后再改文火炖煮。每一道工序都决定着最后的味道,这样炖出的不同部位才熟得恰到好处。

现在的不一定是百年老木桶,但沿袭了用木桶烧羊肉这一传统。此外,讲究的师傅,炖羊肉是一定要用太湖水的,在烹制的过程中只放精盐,保证清汤慢煨,炖足2-3小时,直到肉质酥烂才行。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料理手法,极大程度上保留了羊肉本身的鲜香气息,藏书镇的人也固守着这种流传了几百年的老方法。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6)

"藏书羊肉"的秘密,还在于选用的放养爬坡山羊。以2岁龄公羊为优,因为羊肉含有大量脂肪酸,为了避免口感发酸,必须将宰杀好的羊肉放入冰箱冷藏片刻,用低温排酸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羊因活动量大,爬山吃草,做出的羊肉才香气浓郁、酥而不烂、鲜而不腻,做红烧羊肉又Q弹劲道。

藏书羊肉好吃吗?一碗鲜香的藏书羊肉下肚(7)

一碗地道的藏书白烧羊汤,汤色乳白,香气四溢,出锅后撒一把新鲜的青蒜叶;而羊肉直接装盘,蘸着店里秘制的酱料,酱料略微有点甜,苏州人讲究甜鲜不分家,有了甜味才最能体现羊肉的鲜香。

在冬季的傍晚,走进藏书羊肉小馆,叫一碗羊肉汤,来一点白烧羊肉,两三杯黄酒下肚,一解整日的疲惫与寒凉,眼前便是生活如此美好的一番景象!

全文完,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