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吃过没文化的苦,所以从小就督促儿子要好好学习,靠读书改变命运。

然而儿子叛逆期的时候却开始厌学,母子俩赌气许下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诺言,但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一场变故改变了母子俩的命运。

十年时间里,母子俩双双逆袭,儿子从学渣变成学霸,最后如愿考上清华,文盲母亲也成为畅销书作家。

她就是全国最美家庭获奖者作家王秀云。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1)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2)

王秀云,1960年出生在山东沂南县宅子村。由于家里人口众多,父母每天为了一口饱饭在地里埋头苦干,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教育更是谈不上了。

六七岁的时候,王秀云曾经搬着小板凳在村里的小学里坐了一上午,可是一个字儿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被母亲拎回家里干活,从那之后她再也没进过课堂,不识数也不认字。

后来赶上上山下乡,劳动插队,王秀云又跟着村里的青年男女去当挑夫、修水库,整天忙着挣工分,自然也谈不上学习了。

虽然,镇里有时候也会有人进村组织扫盲,晚上会在村里的广场上组织年龄适当的孩子识字算数,可是当时村里几乎没有人家重视读书,孩子们来到广场也只是追逐打闹,根本没人学习,来教书的人也不上心,王秀云依旧没能学到一点儿东西。

后来,渐渐长大的王秀云出落成一个大姑娘,高个子、嗓门亮,她也因此被民工团选进了合唱团。

可是第一天排节目的时候,王秀云拿着歌词本一个字儿都不认识,老师在前面领着唱她也跟不上,急得眼泪直打转,后来趁着人多队伍乱悄悄跑回了家。

从那时起,王秀云便深刻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只可惜她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只能跟父母一样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长大后,王秀云经人介绍嫁给了乡里民办学校的老师刘京科,他算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读过很多书还会写文章,王秀云羡慕不已。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3)

婚后没多久,王秀云就生下了大儿子刘桦楠,一家人的日子不说多富裕但也算其乐融融。后来,刘京科又被县广播电台聘为编辑,兼任新闻报道工作,文章写得也越来越好,接触到的报刊杂志也越来越多。

慢慢地,刘京科也会从单位带回来一些杂志报刊,闲来无事的时候就读给王秀云听,这让王秀云更加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因此在儿子刘桦楠上学之后对他的要求一直很严格。

虽然自己不认识字,但依旧会抽时间督促儿子功课,每次家长会也会很认真跟老师询问儿子的状况。

刘桦楠小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王秀云也不太着急,但是没想到上了初中进入叛逆期后,刘桦楠的成绩开始极速下滑,甚至开始厌学。

甚至有一次王秀云被老师叫到学校,原来刘桦楠在学校跟同学打架,老师还告诉王秀云如果刘桦楠继续这样混下去的话,很难考上高中,能读完初中就不错了。

王秀云听完非常生气,回家就追着刘桦楠边打边骂,刘桦楠不服气,扬言道,“学习有什么用,考上清华北大又能咋样?!”

王秀云一听更生气了,赌气地说,“就你考清华北大,你要能考清华我就能去当作家!”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4)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5)

没想到儿子听完这话竟然乐了,他知道母亲是个文盲,于是找来纸笔,立下了家人之间的赌约,还让母亲按了手印不得毁约。

母子俩就这样赌气许下了这份约定,但事后谁也没当真,刘桦楠在学校虽然收敛了不少,可成绩依旧不理想。

中考时,刘桦楠勉强考上了县里一所普通高中,那时候王秀云甚至不再对他考大学这件事抱有任何希望,关于清华和作家的约定也被抛之脑后。自然,刘桦楠也没想过要认真学习。

只是没想到后来的一场变故,不仅双双改变了母子的命运,还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正当刘桦楠潇洒混日子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

其实,在此之前家里的境况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因为小儿子的出生,刘京科违规生育,丢了正式工作,只能做个临时工。两个孩子,夫妻又没有正式工作,要养育一家人,辛苦可想而知。

随着两个孩子越来越大,开销也越来越大,刘京科为了多挣钱只好去工地搬水泥,甚至再苦再累的工作都做过,但这些他都没有告诉过家里。

一次干活时,刘京科在工地伤了腿,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硬是撑着不肯说,王秀云还是从乡亲那儿得到的消息。随后,她安顿好小儿子,连夜赶到县里,在学校门口接上大儿子马不停蹄地赶到工地。

结果他们在深夜的工地看到潸然泪下的一幕,刘京科穿着单薄的衣服,一瘸一拐地搬着水泥,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淌下来,他抓起脖子上的毛巾粗略地擦一下。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6)

这一幕给刘桦楠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是触动心灵的震慑,那天晚上他把父母安顿在县里一个便宜的旅馆后,回到宿舍辗转反侧,终于明白了父母多年来的良苦用心。

第二天,王秀云跟刘京科回家之前去学校跟儿子告别,没想到刘桦楠突然很正式地问王秀云还记不记得他们的赌约,自己要努力考清华。

王秀云听完心里一震,当时可是为了赌气才说自己要当作家,若真的要履约,自己连字都不认识,名字也是学了很久才勉强写得上,又如何当得了作家呢?一时之间,王秀云沉默了。

回村的路上,王秀云跟刘京科提起自己和儿子的赌约,刘京科反而觉得没什么不可能,当下先从识字开始,然后是读书。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吸收得越多才能有输出。

王秀云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和儿子达成一致,共同努力。此后,为了帮助妻子,刘京科也没有再去县里打工,而是回到里安心陪着王秀云打理庄稼,识字读书。为此,他还买了幼儿拼音卡,从拼音开始教王秀云识字。

随后,刘京科又把自己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书都找了出来,选择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小说、散文开始,每天坚持给王秀云读。

刘桦楠放假回家,看见满屋子的拼音识字卡,角落里一大纸箱子母亲写的练习纸,还有父亲每天要读给母亲的书,对母亲产生了由衷的钦佩,已经年过40的母亲都敢于重新开始读书写字,那自己又怎么能浪费时光虚度年华呢。

回到学校后,刘桦楠更加卖命地学习,为了补上英语这块短板,他甚至还把在床头贴满了单词条,走路吃饭都在背课文。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7)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8)

经过不懈努力,刘桦楠的成绩也是突飞猛进,从学年中下游一下子窜到了学年前30名。而王秀云认识的字儿也越来越多,还学会了查字典,遇见不认识的字也不用非要等到刘京科回来。

同时,她看的书也不再局限于报刊杂志上的短篇小说,而是扩展到了国内外知名著作,对作品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当她能用三个月时间读完半白话文的《红楼梦》,并且为之热泪盈眶时,刘京科终于松了一口气,也觉得她可以毕业了。

与此同时,刘桦楠也在2001年以645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录取。虽然他没能成功考上清华,母亲刘秀云也还没成为作家,但是母子俩都享受到了努力和收获的喜悦,并且还在朝着目标继续奋斗,也约定赌约还要继续。

王秀云跨过识字读书这关后,便开始尝试写作。刚开始,她也与很多小学生一样,从写日记开始,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有回忆里那些生产队里发生的故事。

那些被埋藏在时光里的形象开始变成文字被王秀云记录下来后,她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写起东西来也越来越有劲。

逐渐掌握了写作基本原理后,刘京科开始指导王秀云写完整的文章。写文章和写日记又不一样,起初王秀云不会用标点符号,也不知道怎么断句,一大篇字连在一起,还有不少错别字,刘京科就指导她一点儿一点儿地改。

在刘京科的耐心教导下,慢慢地王秀云也能完成一篇正式的文章,有时候甚至还能写得十分精彩。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9)

看着妻子越写越有模有样,刘京科就按照自己以前的工作经验,把王秀云的作品投递给一些杂志社和报刊。

结果还真有一篇名为《四宝》的短篇被临沂日报刊登出来,王秀云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儿子刘桦楠。

儿子知道后也高兴地说,这怕是母亲赢了,自己还没考上清华,母亲的文章都已经发表了。

虽是玩笑话,但刘桦楠被母亲的精神深深触动,进入大学后也丝毫没有放松,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大四的时候更是通过学校推荐获得了一家国企的录取通知。

其实当时,刘桦楠想过要考清华的研究生,但是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弟弟也即将要上大学,他决定先工作再等机会继续读研深造,而王秀云也继续笔耕不辍地坚持写作。

后来,丈夫刘京科被聘到县里税务局做协税员,王秀云也跟随丈夫搬到县里居住,不再做农活她就多了更多的写作时间,而丈夫也在不断帮助她向外投稿。

王秀云的作品主要以她从小到大在临沂的生活为主,故事里的人和事儿几乎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她笔下描绘的是真实的沂南风光,重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味道,文字质朴贴近生活,画面感也很强。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10)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11)

凭借这种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入木的刻画,王秀云的作品被诸多刊物收录。《今夜有电影》、《冬整》等多篇文章登上《鲁商日报》、《时代文学》等刊物,短篇《一旦水》更是荣获“大爱兆雪杯”优秀奖。

王秀云的成绩再次激励了刘华楠,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继续准备考研,终于在2007年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母子俩的赌约正式履行完成。

研究生毕业后,刘华楠进入联想集团工作,丰厚的年薪也让他终于有能力改变一家人的生活状态。而王秀云在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后,又开始学习电脑打字,因为她想要开始写长篇小说,甚至还打算出书。

2010年,儿子刘华楠出资为母亲出版了一本小说集《到山里拾柴禾》,收录了十年间的优秀作品,看着自己写过故事变成漂亮的铅字印在书上,王秀云无比激动。

2015年,王秀云根据自己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出版了长篇小说《生产队里真快活》;2016年又完成了25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城生活》,记录着他们一家四口相互温暖相互鼓励的人间故事,该作品还获得了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国梦”长篇文学征文比赛的三等奖。

莫言说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力量(因和儿子一句气话)(12)

王秀云笔下的沂蒙山风光可谓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部群像电影,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因为过往特殊的经历,王秀英的作品也引发了很多同龄人的共鸣,更是引起了媒体和许多文学家的关注。

著名作家莫言就曾称赞,这是一对了不起的母子。而对王秀云他的评价更高,说她身上体现了沂蒙人世代传承且一直被传颂和发扬的孝道,还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百折不挠的无畏精神,这是沂蒙山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力量。

王秀云正是用这种力量和实际行动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庭。

截止2016年,王秀云已经完成了100多万字的作品,2017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一个学渣和文盲母亲,因为一次随口而出的赌约,双双逆袭,这样的故事不仅让人感动,也不禁让人思考,真正的教育不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