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稿9】楚人创意独特的“果盘”文/张卫平

春节期间,家里少不了有亲朋好友来串门,好客的主人便会准备一桌荆州特色的美味佳肴,端出盛满精美糖果、点心和各色水果的果盘。那么2000多年前,楚国人家里会不会备有“果盘”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荆州众多的出土文物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不过这里说的果盘,是广义的,也就是说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果盘”,而是楚人盛放食物的器皿。换句话来说,就是既可以装食物、装调味品,也可以装点心和花生、瓜子。

在古代,每种器物一般都会有多种用途。比如,荆州出土大量用于祭祀的青铜酒器,有些器物表面有着明显使用过的痕迹。这与“郢都故事”的“春节特稿”第7期里讲的耳杯一样——既可以喝酒,也可以喝水和盛饭。

看看荆州博物馆里陈列的众多精美木漆器,我们就会发现,在楚人的家中不但有各种精致的盛食器,而且奢华的让人咋舌。漆器,本是中国古代独有的精美艺术,楚国漆器则是中国漆器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

春节必备果盘100种(楚人创意独特的)(1)

凤鸟践蛇莲花漆豆

2000年,荆州博物馆考古人员从天星观2号楚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凤鸟践蛇莲花漆豆。这个“豆”,是一种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类似于现在的有盖“果盘”。由于古人是席地而坐,在“果盘”安上底座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因此,“豆”的造型就像一只加上了底座的盘子。

这件在楚墓中首次发现的漆豆,造型十分奇特,不仅全器由莲花豆盘、凤鸟形豆柄、蛇形豆座分件雕刻组合而成,莲花豆盘外壁浮雕着一圈共14片仰瓣莲花,厚重而不失精巧,形制非常独特。莲花豆盘的盘底有个榫孔,而凤鸟的鸟头后仰朝天,鸟嘴衔住一枚方形榫头,榫头插入盘底榫孔。凤鸟的颈部弯曲细长,更特别的是,上面还雕有“人”字式的半圆形喉管。凤鸟两翼张开,尾翼翘起,与身相平呈飞翔状。风鸟莲花豆最绚丽的花纹就描绘在鸟身、双翅和尾翼上。凤鸟的鸟身上精细的描绘了龙、凤、蛇、蟾蜍和鸟羽等多种图案,背部和尾部则绘有双头凤鸟纹和双龙纹。凤鸟平张的双翅上又各绘有一龙一凤,凤头在前,龙头在后,凤身在上,龙身在下,都作飞翔之态。凤鸟的腿呈下蹲状,鸟爪紧紧抓住一条蜷伏的蛇。蛇身修长,缩成“十”字形,蛇尾上翘支撑着鸟尾。

春节必备果盘100种(楚人创意独特的)(2)

凤鸟践蛇莲花漆豆(尾部)

整件器物造型主题是荷花与凤鸟斗蛇,并以凤征服蛇为主旨,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反映的是楚人祈求安祥的心愿和征服邪恶的意志。 如此奢华精致的“果盘”,一般市井小民只能是“望洋兴叹”,只能是君王和贵族人家迎来送往的必备之物。

当然,考古学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这件创意独特、巧夺天工的凤鸟践蛇莲花漆豆,就是出自楚国贵族的墓葬。这让我想起了西汉《盐铁论》里记载的“一杯棬用百人之力”和“一文杯得铜杯十”的说法。据说春秋战国时期,一只绘有花纹的漆杯价值与十只铜杯相当,需花费上百的人工。那么,这件奢华精致的“果盘”所花费的人力,会不会要成千上万的人工呢?

在古代, 豆是食肉器。《国语・吴语》里说,“觞酒、豆肉、箪食”。可见,古时分得很清楚,觞盛酒,豆盛肉,箪则用来盛饭。

豆作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最早见于龙山文化出土的陶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青铜和木漆器。不过,《尔雅·释器》中说,豆在远古时分为三种不同的材质,即:木豆谓“豆”,竹豆谓“笾”,瓦豆谓“登”。

春节必备果盘100种(楚人创意独特的)(3)

凤鸟践蛇莲花漆豆

考古发现证实,豆的用途在刚出现时,主要用于祭祀,到东周以后铜豆才逐渐增多,逐渐成为主要食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木漆豆比较多,形态也多,但一般是上部为盘,下部为手持的柄。楚人的“豆”种类繁多,荤素有别,不仅功能明确,在造型和装饰也别有风味。

大家知道,豆在古人的饮食器中等级并不怎么高,但荆博的这件凤鸟莲花豆,不但盘身雕刻精美的莲花浮雕,底座设计成凤鸟展翼腾飞形态,还描绘了华丽繁复的纹饰,雍容华贵又不失典雅大方。

透过这件珍贵的文物,楚国贵族生活的奢华格调和享乐情趣仿佛历历在目,让人充满了无尽的遐想。

哦,话扯远了点,还是让我们回到“果盘”上来吧。

春节必备果盘100种(楚人创意独特的)(4)

作为盛放食物的有盖器皿,1975年江陵雨台山427号楚墓还曾出土过一件彩绘鸳鸯豆。全器采用圆形的手法,雕作成一只盘颈侧视神态安斓的鸳鸯,其眼、鼻、嘴均内雕绘彩,头、身、翅、脚、尾等均系浅浮雕,雕工精细,形象逼真。其中,把和座为整木制作,柄中部有道凸棱;喇叭形座较高,内空。器表在黑漆地上用朱红、金、黄等色彩绘花纹;鸳鸯身上绘羽毛纹,尾部两侧绘两只对称的回首立凤,把与座上绘卷云纹和勾连云纹。更让人惊奇的是,在这只鸳鸯的尾部,还彩绘着一对金色的凤鸟。

春节必备果盘100种(楚人创意独特的)(5)

浮雕龙凤纹漆豆

而与凤鸟践蛇莲花漆豆同墓出土的浮雕龙凤纹漆豆,则是一种无盖的豆,由盘、柄、座三个部分组成。器表,由盘至座共浮雕出3条龙、4只凤和4条蛇,构成了一幅极为复杂的立体图画。画面中,或龙凤对峙、或凤爪抓蛇、或龙与凤争夺蛇尾、或蛇埋头逃逸等等,呈现出一派龙腾凤舞、动物相斗的生动场景。

从楚人制造的这三件“豆”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楚人非常重视食用器,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漆器珍品,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表明,楚人制造的“漆豆”,是从商周的铜豆演变而来的,只是在造型上显得天马行空,甚至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历史,在楚人的创新中前行,一步步从遥远的青铜的底色中走出,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图源:荆州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