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

电视剧《甄嬛传》改编自作家流潋紫的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

由于小说篇幅过长,编剧为王小平在影视化的时候采取了“删繁就简”的原则,去掉了某些人物和情节。

这些被删除的人物里,有些是无关紧要的小角色,但有些却是对剧情发展影响重大。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2)

被删角色之甄衍

电视剧《甄嬛传》删掉的第一个重要配角是甄嬛的哥哥甄衍。甄衍,容貌英俊,文武双全,借住在甄府的安陵容对他一见倾心。

入宫后,甄嬛为了利用安陵容代替沈眉庄去争宠,故意在她面前提到哥哥即将和世家贵女联姻的事情,希望借此断了她对自己哥哥的非分之想。安陵容仇恨一切拆散自己和甄衍的人,从此怀恨在心,一步步走上了报复之路。

而电视剧中,安陵容的黑化与爱情毫无关心,纯粹是因为她内心的自卑敏感,才与甄嬛最终反目成仇。由此来看,甄衍这个角色的消失直接导致了安陵容黑化这条故事线与原著有了巨大差异。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3)

这一改动现在看来大有深意。

原著小说虽然以宫斗为主题,但依旧没有逃脱言情小说的套路,将大量笔墨放在了刻画几对主要情侣的爱情故事上,比如甄嬛与王爷、皇帝与纯元、甄衍与安陵容、沈眉庄与温实初。

但是王小平编剧将电视剧的主要落脚点放在了批判封建制度对女子的摧残上,拔高了整部剧的立意。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剧中人物的感情线必定需要删减。

甄嬛作为大女主,她的情感转变是剧情主线之一,不能做大变动,那就只能删除配角的感情线。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4)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再让给安陵容安上一个“为爱黑化”的名头,会让观众觉得审美疲劳,索然无味,也与电视剧的主题不相符合。就《甄嬛传》的播出效果来看,编剧的这一大胆改编变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首先,剧中的安陵容保留了原著温柔腼腆、胆小心细的主要特征,又增加了人物因为出身卑微、处处受气以及皇后出手调拨的情节。这样一来,即使没了甄衍,这个人物的前后转变也显得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其次,改编后的安陵容又一次引发了观众对于“原生家庭”这个热门话题的讨论。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5)

安陵容是小小县丞之女,虽然一开始和甄嬛、沈眉庄这些出身高贵的妃嫔交好,却因为和其余两个人在眼界、学识等方面的相差巨大,最终渐行渐远。

电视剧中,出身是安陵容永远无法摆脱的桎梏。即使她后期高居妃位,颇受皇帝宠爱,内心依旧是那个毫无安全感和自信心的“贫家女”,家庭带来的伤害,永远烙印在她身上,这也是观众对这个角色又恨又怜的原因。

也是由于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悲剧,安陵容在剧中从头到尾没有对爱情产生过幻想,也没有像甄嬛和沈眉庄那样经历情感破灭的惨痛,她始终将自己放在“争宠的妾”这样一个合理的位置,这样的人物形象反而更加真实深刻。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6)

最后,刻画一个原本还算得上单纯善良的好女子在后宫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扭曲和恶毒的过程,更加能体现紫禁城的冰冷残酷。

偌大的皇宫,从来没有人真心待过安陵容。皇后视她为工具,皇帝视她为玩物,华妃拿她当艺妓取乐,真心相交的眉姐姐在背地里议论自己恶毒,唯一对她好的甄嬛给予的善意也带了几分施舍的味道,甚至连丫鬟浣碧都敢公然甩脸子。

哪怕是为了自保,她也不得不舍弃人性中善良光明的那一面。安陵容的“变态”之路,是封建皇权摧残人性最鲜活的例子。由此看来,甄衍这个角色的删除,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安陵中这个角色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7)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著粉丝对这一改编不满意。因为删除甄衍让安陵容的很多行为看起来很不合理。

比如小说中,安陵容因为嫉恨甄衍和夫人薛茜桃夫妻恩爱,在甄家败落后,偷偷买通狱卒,在狱中放入染病的老鼠,害死了薛茜桃与她年幼的孩子。

电视剧将这段情节移花接木到了甄嬛的父亲身上,安陵容用老鼠暗杀甄远道,但是没有成功。这个情节就有点匪夷所思。

安陵容与甄远道本无仇恨,当时甄嬛已经出宫修行,甄家看起来一败涂地,即使安氏再恨甄嬛,也应该冲着她本人而去,暗杀甄远道毫无利益可言,显然缺乏内在逻辑。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8)

被删角色之慕容世芍

电视剧中删除的第二个重要配角是华妃的妹妹慕容世芍。原著为架空背景,华妃名慕容世兰,出身将门,家族显赫,未入宫之前最疼爱一母同胞的小妹世芍。

随着慕容家的覆灭,华妃自尽,家中女眷都沦为宫婢。慕容世芍成为宫婢后,改名赤芍,因为年轻貌美被皇帝封为容嫔。皇帝早就知道她是罪臣之女,却愿意将她当成华妃的替身宠爱。

容嫔受到皇后挑拨,认定甄嬛是害死长姐的罪魁祸首,一心想要复仇。在一次宫宴上,她在甄嬛和小皇子的饮食中下毒,结果阴差阳错毒死了孟静娴,事发后被皇帝赐死,结束了悲剧的一生。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9)

电视剧将背景设置在了清代雍正一朝,将华妃设定为权臣年羹尧的妹妹年世兰,华妃妹妹这个人物的存在被完全抹去,但是甄嬛遭遇下毒这一情节却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凶手由世芍换成了剪秋。

世芍这个人物的删除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小说中为了展示皇帝的好色与荒淫,后期出场的妃嫔过多,很多读者在初次阅读的时候往往感到分不清谁是谁。

而且世芍的人设并没有格外出彩的地方,完全是“低配版”的华妃,对于剧情主线并无多大影响。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0)

电视剧受限于集数,砍掉了大部分没有多少戏份的“龙套妃嫔”,将这些人的戏份集中到了康常在和贞嫔两个配角头上。这样一来,剧情就显得精炼紧凑了许多。

其次,清代对妃嫔的家世要求极其严苛,大部分都是出身八旗的贵族之女。哪怕是出身辛者库的康熙帝的良妃,也是包衣之女,而非罪臣之女。剧里的雍正冷酷多疑,不可能再将年家的女儿纳入后宫。

总体来看,剧中没有出现华妃妹妹是合理的。但是这段改编同样有一个不如人意的地方,那就是强行将下毒一事安在剪秋身上。皇后心机深沉,最擅长挑拨离间、利用他人,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1)

剪秋作为她的贴身宫女,耳濡目染之下,行为处事自然带有主子的风格。

按照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即使她再恨甄嬛,也不可能使用下毒这种低级手段。一来下毒很容易追查到凶手,二来所有人都会认定她是受皇后指使,那么皇后更加没有翻身的余地。

事后,慎刑司严刑拷问皇后宫中诸人,最终翻出了纯元之死的真相。剪秋投毒,可以说是皇后倒台的引火索。然而在原著中,皇后被废与此事毫无关系,反而是另一个人的存在,帮甄嬛彻底扳倒了皇后。

而那个人,正是整部小说的终极大boss——胡蕴容。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2)

被删角色之胡蕴容

《甄嬛传》电视剧播出以后,原著粉丝最遗憾的就是胡蕴容这个人物被删。胡蕴容,皇帝表妹,舞阳长公主的外孙女,真正的皇亲国戚,可以说是宫中出身最高贵的妃嫔。

作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套用了汉武帝钩弋夫人的故事,为她安排了一个“握玉而生”的传说。

胡蕴容生下来就有一只手拳头紧握,直到见到皇帝才得以展开,手里握着一块玉佩,上面写着“万世永昌“四个字,她因此被皇帝视为祥瑞之兆,宠爱有加。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3)

而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身世到最后被证实只是一个精心编造的谎言。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金枝欲孽》中的玉莹有点类似,明艳活泼,看起来口无遮拦,骄纵任性,实质上腹黑恶毒,擅长扮猪吃老虎。

因为生女儿时遭皇后暗害,失去生育能力,胡蕴容深恨皇后,和甄嬛联手揭晓了皇后杀害纯元的秘密。此后,她摇身一变,成为了甄嬛后期最大的威胁。

皇后倒台后,后位空缺,宫中最有资格上位的就是胡蕴容和甄嬛。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4)

之所以说胡蕴容是小说的终极boss,是因为和女主相比,她无论是在家世、容貌、心机手段等方面都毫不逊色,甚至比甄嬛更有权力野心。在后期剧情中,她赤裸裸地展现了自己对后位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她掌握了甄嬛的致命弱点——秽乱宫闱。

其实早在和甄嬛撕破脸之前,胡蕴容就已经知道了她与清河王(电视剧中的果郡王)有私情,但是那时二人存在共同的敌人皇后,所以她一直隐忍不发,直到最后才亮出了这个杀手锏。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5)

皇帝在胡蕴容告密后,逼迫甄嬛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甄嬛从此失去宠爱和信任,在胡蕴容的设计下被禁足,可她最后还是利用伪造玉璧一事成功翻身,扳倒了胡蕴容。就原著来看,胡蕴容这个角色可谓极其出彩。

第一,她不像甄嬛、沈眉庄等人一样有过少女怀春、期盼爱情的时候。胡蕴容进宫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冲着复兴家族、争夺后位而来,皇帝在她眼里,也不过是走向权力巅峰的垫脚石而已;

第二,宫里的妃嫔大多性格内敛,端庄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只有胡蕴容骨子里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傲气,在后宫诸人中锋芒毕露,肆意张扬地生活着。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6)

如此骄傲明媚的一个女子,最后却在太液湖旁死于漫天飘舞的柳絮中,这种强烈的戏剧张力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正因如此,许多原著粉丝批评编剧删掉胡蕴容让电视剧失色不少。

《甄嬛传》小说中,剧情最精彩的地方其实是甄嬛回宫后大杀四方的内容,篇幅占了一半以上,后期出场的胡蕴蓉、徐燕宜等角色都十分生动。

而电视剧总计76集,甄嬛五十几集才回宫,复仇的集数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前面花了大量的时间还原小说的所有人物细节,后面却删减大量人物,草草收尾,甚至让皇后强行“降智”,为大女主的胜利铺路。

甄嬛传最不讨喜的华妃(甄嬛传原著中被砍掉的三个关键人物)(17)

这样的设置会让整部剧看起来有一种“头重脚轻”的观感,而且部分观众会觉得甄嬛成为宫斗大赢家过于容易。从来小说改编成电视剧都逃不过“众口难调”的问题,即使是《甄嬛传》这种口碑极好的作品,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