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记·吴太伯世家》的时候,书中记载的季札的那些“神预言”,感觉季札简直就像是一个现代穿越者,只是难免也有点好奇,季札能够预测到其他国家的那些祸福,有没有也预测过自己的祖国吴国呢……

两次拒绝吴国王位

当初季札的父亲寿梦去世,想让老四季札继承王位,季札坚决推辞,后来就由大哥继承了。大哥死后就传给二哥,就想着最后能传到老四季札手里。老二继承王位以后,就安排老四去其他国家出使,季札也算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家”了。老二死了传位给老三,等到老三去世了,又要传位给老四季札,结果季札还是坚决推辞,甚至不惜“逃去”,最终由老三的儿子继承了王位。

延陵季子与季氏(一位不愿继承王位的春秋预言家)(1)

关于季札两次拒绝王位的事,后世大多都是赞颂的,宋代刘敞就曾在诗中,将季札与吴太伯并列,称赞他们懂得礼让,“吴前太伯后季札,礼让继为天下师”。但后世也有不同的看法,宋末元初的陈普就在自己的《咏史》诗中写道:“姑苏无限骚人楚,不罪延陵罪浣沙”,与其将亡国归咎到西施这个小女子身上,不如怪罪到季札的推辞,所谓“事之失正者,皆足以乱天下,亡国败家”,季札当初就应该“当仁不让”的继承王位,而不是一再推辞,导致两个侄子为了王位手足相残。

季札挂剑

季札刚出使的时候,北行时经过徐国,造访了徐君。徐君喜欢季札随身带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出来。季札虽然心里也明白徐君的意思,但想到自己还要去其他国家出使(需要佩戴宝剑),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君。等到出使回来,再经过徐国的时候,徐君已死,就把宝剑解下来,系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手下人就不明白了,徐君都死了,怎么还把宝剑送出去了。季札就说“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徐国人也因此做歌来称颂他“: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延陵季子与季氏(一位不愿继承王位的春秋预言家)(2)

后来“季札挂剑”的典故也被用来表示追念亡友,唐代杜甫就曾在自己的《别房太尉墓》诗中写过“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的诗句,正是化用了这个典故。

春秋时期的大预言家
  1. 到了齐国,见到了晏平仲,就劝他“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意思是让他功成身退,晏婴听劝了,在后来的齐国内乱“栾高之难”中得以保全。
  2. 到了晋国,看到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三大臣的权势,不禁感慨“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季札还劝叔向,要早做打算,晋国早晚是要落到赵韩魏三家的手中的。后来的历史发展,果然就像季札所说那样,“三家分晋”最终变成赵国、韩国和魏国。
  3. 到了郑国,季札见到了子产,两人一见如故,季札看到现在的郑国执政者骄奢放纵,就预测到他们必定会有大难,劝告子产“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此后郑国果然如季札所说那样爆发良驷之争(伯有之乱),子产开始当政。

延陵季子与季氏(一位不愿继承王位的春秋预言家)(3)

所谓“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季札的确可以称得上春秋时期的君子和达人了。

关于季札这个人,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一起交流。喜欢请点个赞呗,你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谢谢!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