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咚咚"声 24 小时不间断,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市民宋女士居住在中山区胜鼎桃源小区8 月 16 日以来,宋女士家中出现了奇怪的异响,吵得一家人寝食难安她怀疑,楼下邻居在顶棚安装了"震楼器"此前,双方曾因生活噪音问题发生过矛盾,邻里之间形成了一个"结"几经调解,矛盾非但没有解开,反而随着宋女士有了孩子越来越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楼上时不时发出一些噪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楼上时不时发出一些噪音(楼上楼下因生活噪音问题发生矛盾后)

楼上时不时发出一些噪音

奇怪的"咚咚"声 24 小时不间断,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市民宋女士居住在中山区胜鼎桃源小区。8 月 16 日以来,宋女士家中出现了奇怪的异响,吵得一家人寝食难安。她怀疑,楼下邻居在顶棚安装了"震楼器"。此前,双方曾因生活噪音问题发生过矛盾,邻里之间形成了一个"结"。几经调解,矛盾非但没有解开,反而随着宋女士有了孩子越来越深。

网络配图

"咚咚"声 24 小时不间断

市民宋女士居住在中山区胜鼎桃源小区,她的家位于 29 楼。8 月 16 日下午,宋女士家中突然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咚咚"声,正在休息的家人被异响惊醒。经过查看,声音来自于客厅沙发的位置。到了晚上,响动愈发明显,吵得全家人彻夜难眠。此后几天时间里,奇怪的声音 24 小时不间断出现,宋女士一家实在是难以忍受,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

实际上,在 8 月初,宋女士的家里就出现过这种声音。只不过,声音只响了一阵就消失了,不像这次持续这么久。发出异响的位置,处于卧室和卫生间的连接部位。当时,住在 27 楼的邻居也听到了响动,还登门进行了询问,想了解声音是从哪发出的。听到邻居这么一问,宋女士觉得情况有些不太对劲儿,异响已经影响了不止一户居民。

怀疑楼下安装了"震楼器"

现场音频显示,这种"咚咚"声很有规律,并且一直在持续。宋女士怀疑,楼下居民在顶棚安装了"震楼器"。"即便是用某种物品敲墙,也不可能 24 小时不间断呀?"宋女士说,她晚上遛弯时,在外面看到,楼下邻居家里的顶棚处,闪着蓝色和红色的光,而这种光可能是"震楼器"工作时,设备上的小灯发出来的。

原来,宋女士与楼下的邻居曾经就生活噪音问题,发生过矛盾。两年前,宋女士一家人搬到此处居住。她说,有一天傍晚 6 点多钟,她在家里放音乐,楼下邻居突然找上门,示意她"小点声"。她认为,自己放的声音并不大,但还是把音乐声给关闭了。后来,她再也没敢放音乐,但是因为楼体不太隔音,楼下的邻居总觉得宋女士吵到了她。

有孩子后矛盾越来越深

为此,两家报过警,也找社区协调过,可是矛盾一直没解开,反而随着宋女士有了孩子后,矛盾越来越深。宋女士的母亲说,当时她在家里给刚出生不久的小外孙洗澡,给孩子拿衣服的时候,由于着急就跑了两步。没想到,楼下的邻居不乐意了,晚上就开始放的士高,一直放到深夜 11 点多钟。

一个多月前,两家又到社区调解了一次,但这一次双方却再一次不欢而散。宋女士说,"其实在家里已经很注意了,尽量别弄出动静,孩子拿个玩具掉到地上,会发出一些响动,希望邻居别介意,毕竟不是故意的,双方要相互理解。"

楼下邻居否认安装了"震楼器"

对此,楼下邻居否认了安装"震楼器"的说法。她表示,自从宋女士入住以后,就爱闹动静,影响了她家的正常生活。"孩子哭闹了,或者正常生活发出的声响,我都能接受。"邻居称,让她无法忍受的是,楼上居住的大人总是人为地发出噪音。

"早晨 5 点半开始,那个鞋嘎啦嘎啦的声音就出来了 …… 我和家人只好在厨房打地铺睡觉,谁能理解我呢?"楼下邻居称,她现在一进家门听到声音,就崩溃了。后来,她干脆就搬出去了。楼下邻居表示,她也想把矛盾化解,"但是最终一句话,她好了我肯定好 …… "

本报曾报道——

嫌钢琴声吵 用"震楼器"报复邻居

去年 9 月 21 日,本报以《嫌邻居钢琴声吵 女子用上"震楼器"》为题,报道了一起邻里纠纷事件。在大连五一广场附近的远洋风景小区某幢住宅楼,凌晨传来了"咣咣"的刺耳噪音。噪音是"震楼器"发出的,楼内不少居民被震得从睡梦中惊醒。安装"震楼器"的,是住在 6 楼的年轻女子。

原来,她认为楼上邻居弹钢琴的声音吵到自己,因而产生不满。此后,她使用"震楼器"在晚间和凌晨"报复"楼上,却导致其他邻居跟着一起遭殃。辖区派出所和小区物业多次介入调解,但这个"结"仍未解开。 本报官方微信发布此事后,引发了大量网友关注,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律师

故意制造噪音违法 邻里间需相互体谅

对此,辽宁宏展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刘万昕表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58 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 200 元以上 500 元以下罚款。

刘万昕说,在现实生活中,家里难免会出现一些生活噪音,基本上这些噪音都并非有意而为之。即便是有一些响动,也应本着和为贵的理念换位思考、理性沟通、相互体谅,而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去"报复"。这种"互相伤害"的做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反而可能将邻里关系推向不可调和的境地,甚至激化矛盾酿成更严重的冲突。"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有什么不能坐下来好好谈的?"刘万昕说。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首席记者满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