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诩奉命去曹魏刺杀叛变的“白帝”,但是他根本不相信“白帝”陈恭会叛变,荀诩和陈恭是姻亲也是兄弟,他信得过陈恭的忠诚。

到了曹魏,荀诩见到了陈恭,陈恭告诉荀诩,司闻曹内有一位来自曹魏的间谍,代号叫“烛龙”,烛龙替换了陈恭送去的情报,才导致蜀汉在街亭失守。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1)

荀诩还见到了陈恭的下线谷正,得知谷正在给白帝传递消息的同时,还和一名代号为“赤帝”的蜀汉间谍有联系。

但是,司闻曹并没有派出过“赤帝”,找不到任何关于“赤帝”的消息,这个“赤帝”,应该就是烛龙假扮的,谷正被利用了。

陈恭说,“找不到烛龙,大家都得完蛋”。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2)

事实确实这样,烛龙是蜀汉的心腹大患,就藏在司闻曹内,司闻曹是一个情报机构,烛龙一天不找出来,司闻曹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在那个战争年代,情报工作和沙场肉搏同样重要,这是关系国家和百姓生死存亡的问题,蜀汉的情报中心都没有秘密了,那还怎么和曹魏对抗啊。

陈恭去了五仙教,荀诩回了司闻曹,两个人分两路调查烛龙的下落。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3)

烛龙到底是谁?

关于烛龙的真实身份,网上众说纷纭,猜测很多。

烛龙需要满足3个条件:1.烛龙在司闻曹内;2.烛龙能接触到“白帝”的密语雕版;3.烛龙能接触到军方信息,官职肯定不低。

《风起陇西》播出之后,看过原著的朋友剧透说烛龙是狐忠,狐忠是司闻曹军谋司的领导,满足第1个和第3个条件,白帝的密语雕版他应该不太容易能接触到。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4)

是原著不严谨吗?并不是,其实这背后还有一个幕后之人,因为涉及到剧透,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且,看了八集《风起陇西》之后,我觉得电视剧里的烛龙未必就是狐忠,很有可能更改了。

除去狐忠,谁还有可能是烛龙呢?

回到靖安司内,荀诩开始调查这件事,在荀诩看来有两个人嫌疑最大,一个是冯膺,一个是主记室的孙令。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5)

荀诩率先排除了冯膺,因为冯膺知道白帝是陈恭,如果他是烛龙的话,会把陈恭的身份告诉曹魏,陈恭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安然无恙。

所以,荀诩觉得孙令的嫌疑最大。

荀诩调查孙令,是一个大错误,直接被李邈给利用了,李邈来司闻曹的目的就是制衡冯膺,冯膺是孙令的姐夫,荀诩的本意只是想把间谍抓出来,没想到陷入了派别的争斗之中。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6)

被李邈利用,是荀诩犯的第一个错误,除此之外,他还犯了第二个错误。

英雄难过美人关,荀诩在回蜀汉的路上救了一个名叫柳莹的弱女子,柳莹说她是乐坊的乐师,武都城破,她和姐妹一起出来逃难,没想到遇到了山贼,姐妹们都遇害了。

荀诩可怜柳莹,和她一起回了蜀汉南郑,分别之后总是对她念念不忘。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7)

这个柳莹有两副面孔,她才不是什么孤苦无依的柔弱女子,她的真实身份是曹魏间谍,来南郑负责烛龙的联络工作。

在最新的剧情里,柳莹已经和烛龙见面了,烛龙只露出来了小半张脸,从脸上的胡子来看,有点像高堂秉,放两张图对比一下,大家看看相似度高不高?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8)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9)

其实,仔细想想,高堂秉是烛龙的可能性也很大,但要真的是高堂秉的话,最大的疑问就是他是怎么接触到密语雕版的,不过这和狐忠是一样的啊。

不管烛龙究竟是谁,反正可以确定的是烛龙是荀诩的同事,就在他的身边。

荀诩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孙令身上了,他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怎么可能是烛龙,还是赶紧提防一下柳莹吧。

风起陇西白帝为什么变成了烛龙(烛龙真身浮出水面)(10)

写在最后:原创内容,抄袭必究。我是临溪柚子,欢迎点赞、关注与转发,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