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衢江117所学校推行见面作揖礼的视频火了,视频中师生相互作揖行礼的情节,真的是深深触动了我。中国礼仪全盘西方化已经很多年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思考一下,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真的一文不值吗?

当你看到白齿青眉,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向老师,向同学作揖行礼时,有没有一种中华文化正在复兴的感觉?但是我们却很少有人了解这些礼仪文化,比如,作揖时,是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

作揖礼起源于哪个时代(浙江衢州推行的作揖礼)(1)

作揖礼起源于哪个时代(浙江衢州推行的作揖礼)(2)

揖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朝,已经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是周成王(周武王姬发之子)时期的摄政王周公旦建立的。周朝通过建立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来确立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从此,揖礼便行于天下。作揖礼可以细分为5钟,它们分别是天揖、时揖、土揖、长揖、特揖、旅揖、旁三揖。

其中,天揖是在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礼仪场合中,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行礼时,身体肃立,(见图解),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

时揖为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土揖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

长揖,是指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

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作揖礼起源于哪个时代(浙江衢州推行的作揖礼)(3)

由此可见而我们衢江推行的作揖是时揖的一种,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那么行礼时,究竟是左手在上还是右手在上呢?答案是男女有别!

男子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左手在上或在外,右手在下或在内,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面带微笑,可以说一些祝福的话。记住男子不能将右手放在左手前面 。根据《礼记》记载,孔子曾经有一次和他的学生严肃的站在一起。他的学生们却发现孔子将右手放在了左手的前面,于是他们也将手势改成了右手在前,孔子便告诉学生,他之所以将右手放在前面是因为孔子的姐姐去世了。所以一般是在丧礼时,才会将右手放在前面。

女子行拱手礼时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并且不抱拳,只压手。

所以朋友们,如果你也想作揖的话,请一定要记住,男左女右的顺序,不要搞反了!

我是淡然,一个历史的解读者,愿以淡然平静的目光来审视历史,如果您也是历史爱好者,请相互指正,一路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