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绪上获得共鸣多源于感动,感动就是感觉到别人的故事让自己的心头有所震动。共通的情感之下,找到相同点并不难。经历的坎坷,命途的多舛更多的时候会让每一个有相似经历的人感觉到情感上的共通,即使是没有相似的经历,同样,看到表达者的情感的真挚的时候,自然也会有所动容。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故事有关感动,但却值得深思为什么感动。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1)

《逃亡》是一个关于难民的故事,这个难民主体很特殊,他们是一群阿富汗人,一个小时候迷恋尚格云顿,长大后却经历了阿富汗国内动荡的中产阶级家庭,最终选择了逃离阿富汗来到欧洲找寻自己的归路,在蛰伏了几年之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因此便有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逃亡》。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2)

《逃亡》确实让人感动,因为本片所蕴含的情感分属于颠沛流离,每一个在异国他乡度过自己的一段时光的人都能找到那种疏离感带给自己的某种共鸣。主人公一家从原本自己的家乡来到了别的国家求生存,在辗转了好几个国家之后,他们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存身之所。在慢慢地恢复了自己的原有生活面貌之后,他们开始回忆苦难。而本片正是在这种回忆中慢慢展开的。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3)

《逃亡》的感动之处在于颠沛流离的情感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但细想一下,我们所倚重的这种被共鸣的情感是否就是最基本的情感,是否就是这种颠沛流离的感觉的核心内容。当然不是,主人公一家为什么逃亡?原因很简单,因为主人公一家经受了战乱的侵袭。阿富汗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动乱的代言国家,这是造成主人公一家被迫出走他乡的主要原因。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4)

但这个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阿富汗会遭受到这样严峻的形势,当然,我们要看到背后的本质。阿富汗遭到了入侵。冷战时期的阿富汗成为了美苏两个大国博弈的一个起点。在八十年代,苏联进军阿富汗,随后便遭遇到了滑铁卢,当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政府面对的是一个破碎的国家以及脆弱的政权。这个时候,反对派武装塔利班便开始了与政府军的作战。第一个疑问产生,塔利班为何会产生。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5)

我们一方面看到了阿富汗作为一个国家的支离破碎,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苏联的武装力量撤离阿富汗之后,本该迎来和平的阿富汗人民却再一次站在了内战的起点。在苏联进军阿富汗时期,中东地区的巴基斯坦、沙特和一直想对抗苏联的美国联合了起来,将来自全球各地的“圣战者”们源源不断地送到巴基斯坦北部接受训练,然后再让他们进入阿富汗的群山之中与苏联人打游击战。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6)

这就是塔利班的来源,一个原来由美国政府控制的反对派组织一跃而成为阿富汗战争中的最大既得利者。他们也因此快速的扩张成长起来,并最终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脱离了美国的控制。而此后的阿富汗反恐战争则是因为美军认为塔利班包庇本拉登而发起的。这也成为了一场狗咬狗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二十多年后,终于在2021年彻底结束。而本片中的主角一家则是完整地经历了这一切。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7)

我们用冷静的角度分析下阿富汗人民遭受的苦难的话,就一定会明白阿富汗人民的苦难绝不仅仅是主角口中的性别认知得不到尊重,而是彻底地丧失了做人的基本生命权。阿富汗战乱年代跨越了两个世纪,而身处水深火热当中的阿富汗人民中的大多数都没有本片主角那样的优渥的条件可以出国躲避灾难。他们大都在自己已经断壁残垣的家园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他们或许才是最应该有发言权的群体,然而他们能发言吗?当然不行。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8)

当拥有着发言权的人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寻找故事的时候,一些故事会被发掘出来进行包装,而另一些故事则被彻底的无视。影片中展现出来的情感很真挚,且可以从当代人们的视角去发现故事的核心且产生共鸣。但是本片看到的是矛盾的表象,却忽视了矛盾的根本核心那就是发动阿富汗战争的两个好战的国家,前有苏联后有美国,而美国对于阿富汗战争应该付的责任更多。

阿富汗平民要逃去哪(冒死逃离阿富汗)(9)

一个曾经被美国扶植的政权在获取了权力之后便开始与美国对抗了,而这个对抗让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长达二十多年之久,而本片的主人公一家,他们却并没有经历阿富汗人民在这二十多年内所经历的一切,但他们可以在欧洲优渥的环境中接受访谈,谈论着自己遭遇到的罹难且获得全球各国人民的同情与好感。当大家纷纷对主人公的勇敢面对自己的性别而竖起大拇指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分出去一点点的情感去关心下那些待在阿富汗无处安身的普通民众。他们也需要发言权。他们可能不在乎自己的性别,但却很在意自己有没有明天。有个问题需要考虑,难民的问题谁获得了收益,付出代价的又是谁?

……

你好,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