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莒风 吾爱汉语 昨天

初中文言文讲解:初中文言文通讲(1)

请语文爱好者,关注我!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代词分类

2、掌握文言文中的代词在句中的应用

3、熟记代词的指代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的代词在句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熟记代词的指代意义

教学过程:1课时

在现代汉语中,代词属于实词,归于实词类,而在古代汉语中,代词属于虚词类。虚词庞杂,而且相互交叉,难以明确分类。一种讲法是按照功能作用把虚词分为四类,即: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等;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等;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等;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等。还有一种讲法是逐个讲虚词,把一个虚词的所有词性和作用讲透,这样的工作量很大,但这样难见系统。今天我们选择的是按照词性来讲,尽管有的词可能是多词性的,这样讲的好处是,从词性上理解,进而理解了语法功能,同步理解了意思。

文言文中代词。

一、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 如余、吾、予、我、自、之、其等字,如:

(1)余忆童趣时,能张目对日。(《童趣》)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人不染。(《爱莲说》)

(4)三人行,必有我诗焉。(《论语》)

(5)蹲其身,使于台齐。(《童趣》)

2.第二人称 如女、汝、子、若、君、尔、乃等字,如:

(1)由,诲女知之乎!(《论语》)

(2)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6)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第三人称 如彼、之、其等字,如:

(1)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初中文言文讲解:初中文言文通讲(2)

请语文爱好者,关注我!

二、其他代词

这类词如此、是、夫、然、尔、斯、焉、之、兹、莫、或、者、所、这、那等字,如: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2)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5)复到舅家问焉。(《伤仲永》)

(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8)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朝天子·咏喇叭》)

(9)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然,作为指示代词,常用来指代前边出现的情况,含有“这样”的意思,常常充当谓语,也可以单独成句,偶尔还作状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的“然”是由前边的代词演化而来的,常常附着在动词、副词、拟声词、形容词之后,一起充当状语或谓语,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尔,作为代词,翻译为“这样、如此”;“倏尔黄烟四起”,这里的“尔”是由前边的代词演化而来的,常常附着在动词、副词、拟声词、形容词之后,一起充当状语或谓语,以模拟声响或描绘事物的动作、状态,可译为“……的样子”或不译。

(1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之,指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部分“之”字虚化成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衬字,无实际意义,不能恰当地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时可不译。

(12)或以钱币乞之(《伤仲永》),或凭或立,不一状。(《山市》),或王命急宣(《三峡》)

(1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者”是特殊的虚位代词,必须和其他词类的词(或词组)组成具有偏正关系的词组,即“者”字词组,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可译为“这个人(事、物)”或“这种人(事、物)”,也可以不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者”位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组成“者”字词组,可译为“……的”“……的人(事、物)”或“……的原因”。

(14)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所”是一个特殊的代词,它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和别的词组成“所”字词组,才能作句子的成分,经常位于动词前和动词组成“所”字名词词组,“所”字指代的是后面的动词支配的人、事、物,在句子中作宾语;“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这是“所”字词组后来慢慢发展成的,“以”是介词,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

三、疑问代词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

(2)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3)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4)然胡不已乎?(《公输》)

(5)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满井游记》)

(6)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

(7)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8)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讲解:初中文言文通讲(3)

请语文爱好者,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