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5篇

如果你可以功成名就,但结局是身败名裂,你愿意选择这样的人生吗?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人,一生辉煌、结局苍凉,他就是战国第一战神——吴起。

一个百战百胜的英雄,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

看过今天的故事,你会知道:无论你多么厉害,只要有一个致命的软肋,就不得善终。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1)

史籍记载,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无一败绩。

他在鲁,以鲁国小国之兵,大败齐军;他在魏,西夺秦国西河之地,东伐齐国至灵丘;他在楚,南平百越,北并陈蔡,三晋不敢南谋。

战功无数,人生坎坷。赢了天下,输了自己。

1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欲以为将,起取齐女为妻,鲁人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大破齐师。

——《资治通鉴》周纪一

早年的吴起,就是个流氓。

《史记》记载:吴起是卫国人,到处游学,弄得倾家荡产,也没混出人样。

乡人讥笑他,吴起一气之下,杀了30多人。

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他向曾子学儒。母亲去世后,吴起不回家奔丧守孝,曾子与他断绝师徒关系,跟他说:猴儿啊,以后惹出祸来,不要说出为师的名字。(对不起,串台了)

吴起在鲁国做了将军,齐国伐鲁。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为了不让鲁国怀疑,他居然杀了妻子。

你看,这样一个人,放在今天,够枪毙五分钟。

但是,上面那些缺德事,多出自吴起仇人之口,很难说都是真的。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2)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杀人啦。曾子之母说:“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然后继续织布,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又有人说,曾子杀人啦。曾子之母仍旧埋头织布。一会,又有人说,曾子杀人啦。曾子之母害怕了,扔下梭子,翻墙逃走了。

以曾子的贤德,以母亲对他的信任,尚且挡不住三个人的谣言,更别说有人生污点的吴起了。

吴起以鲁国小国之兵,打败强大的齐国,迎来人生的第一次辉煌。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人人都欣赏你的成功。

才高则谤至,功成则毁随。

或谮之鲁侯曰:“起始事曾参,母死不奔丧,曾参绝之。今又杀妻以求为君将。起,残忍薄行人也。且以鲁国区区而有胜敌之名,则诸侯图鲁矣。“起恐得罪。闻魏文侯贤,乃往归之。

诋毁吴起的借口,除了上面那些坏事,还有一条很有意思:“鲁国小国,有胜敌之名,诸侯会图谋鲁国。”

啥意思?难道打胜仗错了,打败仗才有理?

你看啊,咱们是小公司,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要比大公司的差。怎么回事?怎么做得这么好,赶紧扔掉。

除了这种奇葩借口,《史记》中还多了一条:“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这更有意思,吴起是卫国人,咱们用吴起,就对不起卫国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生在鲁国的孔子你用了吗?曾子、墨子、左丘明,你不是也一个没用嘛。

左宗棠说:“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从古至今都是一样,你能经受多大的诋毁,就能承受多大的赞美。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3)

吴起遭到诋毁,当然是因为小人进谗言,但更重要的是,鲁国国君昏庸无能,这样的胡话也信。

上不明则下不治,相不贤则国不宁。

就像今天,如果一个职场中,有一个小人,那是小人的问题,有一群小人,那是老板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老板,你一定要留有最后一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吴起听说魏文侯能用人,投奔魏国。

2

文侯问诸李克,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魏文侯问李克,吴起的为人如何?李克说:“吴起贪而好色,但论起带兵打仗,天下无敌手,古今第一人,司马穰苴也比不上。”

文侯跟后世的李世民、曹操一样,能够用人所长,用吴起为将,攻取秦国西河五城。

千里马遇伯乐,吴起人生迎来了第二次辉煌。

对于今天的职场年轻人来说,跟对人比做对事更重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其实,吴起、乐羊都不是完人,都有很大的道德污点,但是文侯能人尽其才,所以君臣彼此成就。

文侯成就了他们的不世之功,他们成就了魏国的文昌武盛。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4)

吴起打仗为什么这么厉害?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还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吴起为将,与士兵同吃同穿,同甘共苦,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用车马,和士兵一起背负干粮,一起干活劳动。

咱当兵的人,都是一个样。

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疮,吴起用嘴替他吮吸。那士兵的母亲听说了,失声痛哭。

旁人问:“你儿子只是一个普通士兵,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疮脓,这么荣耀的事,你怎么还哭呢?”

那位母亲说:“当初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脓,他父亲奋不顾身,战死沙场。如今将军又为他吮吸疮脓,不知道他将来又要战死何处了,我如何能不哭!”

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吴起这样疼爱士兵,谁不卖命?

《孙子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胜”。吴起以身作则,爱兵如子,所以上下一心,士卒用命,魏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吴起不看论语看起兵法了,怎能不可怕。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5)

吴起在魏国立有大功,以为可以再上一步,但是,他的人生命运再次出现了转折,因为重用他的魏文侯驾鹤西游了。

3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文侯薨,魏武侯继位。

武侯顺西河而下,船至中流,对吴起说:“山河险峻,固若金汤,魏国之宝啊!”

吴起却说:“在德不在险……如果您不修德,这舟中人,都是敌国。”

武侯只说了一个字:“好。”

你看看,吴起费了半天唾沫,武侯只回了轻飘飘的一个字,感觉就是在敷衍了事,并没有听进去。

如果真的听进去了,很多贤德的君主都会说一堆话,比如:先生教诲的是,有先生在,真是我国之福啊!

所以,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家长,回答下属或孩子,别只说一个好字。如果老婆说话,老公只回一个好字,回家肯定要跪搓衣板。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6)

估计魏武侯心里想:别人说“德”还有情可原,你吴起自己就是一个缺德之人,跟我装什么正人君子呢?

后来,武侯果然拜田文为相。(不是后世孟尝君田文)

上一篇讲了,吴起不服气,跟田文比功劳。结果田文就回了一句,“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虽然吴起承认:应该用您。但是,这几条理由其实都不成立。当时武侯正值壮年,怎么是主少国疑?文侯打下的厚实家业,怎么会大臣、百姓不服?

吴起之所以沉默良久,很可能就是心里明白了:说到底,还是你武侯不信任我这个前朝旧臣啊。

所以,当田文死后,武侯又用自己的女婿公叔痤继任相国。

如果说武侯不让吴起当相国,是因为他有才无德,但公叔痤可是无才无德啊。上篇讲过,他用阴谋诡计逼走了吴起。打仗没本事,玩人是高手。

吴起虽然是百战百胜的战神,但是政治斗争经验却少得可怜,如此轻易的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就像今天有的公司员工,干业务风生水起,但不会为人处事,高智商,低情商。这样的人,功劳往往会被抢走,而且经常给人背锅。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吴起在魏国失意,却在楚国得意,他即将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4

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吴起来到楚国就被任命为相国。你看,谁说吴起不能当相国?

吴起也不辜负信任,他沿用李克变法强魏的那些政策,修订法律,推动改革,罢黜闲散皇亲国戚,提高军队待遇和战斗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变法之后,楚国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都畏惧楚国强大。

但是,楚国的贵戚大臣却非常仇恨吴起,因为改革必然触碰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有的人当酱油不咸,当醋酸。

你会发现,身边有这么一类人,他帮你没本事,给你使绊却能耐多多。荀子有言:敬小人。对于这样的小人,你要敬而远之。

此时的吴起,终于在楚国,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吴起的人生戛然而止。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乱,攻吴起,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起,并中王尸。既葬,肃王即位,使令尹尽诛为乱者,坐起夷宗者七十余家。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逝,贵戚大臣作乱,围攻吴起。

吴起无处可逃,心生一计,跑到停放王尸的地方,趴在楚悼王身上。结果,吴起和王尸都被射成了刺猬。

楚肃王继位,下令把射中先王尸体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被灭族的有七十余家。

吴起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复仇,坟头冒了青烟。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8)

5

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对吴起有一段评价:“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鲁国用吴起,打败了齐国大军;魏文侯用吴起,夺得秦国之地;楚悼王用吴起,诸侯畏惧楚国。吴起不愧是战国第一猛将,到了哪国哪国兴旺。

但为何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性格决定命运。

吴起尖酸刻薄、心胸狭隘,早年有人笑话他,他就杀了三十余人。这样睚眦必报的性格,当然处处不容人,也不会被人所容。他在卫国、鲁国、魏国、楚国,到处都被人记恨。

性格缺陷是吴起的致命软肋,有大度容人的魏文侯、楚悼王保护他,他或许能得以善终,一旦没了金钟罩,吴起早晚会死于非命。

与之对比,大唐名将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身佩安危三十年,谗锋虽中节弥坚。

古今多少功名在,谁得如公五福全。

郭子仪能够集齐“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卡片,古往今来也不多见。以后我们会详细讲讲他的为人智慧,今天只讲他的一个故事。

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被盗,有人猜测是宦官鱼朝恩指使。朝廷万分紧张,担心郭子仪会发动兵变。不料郭子仪见皇上提起此事,竟潸然泪下,说:“臣领兵在外,管教不严,很多官兵也挖掘过别人的坟墓。今天这事儿轮到我头上,是老天爷的惩罚,跟别人没有关系。”

你看,对于挖坟掘墓这样的奇耻大辱,郭子仪都能既往不咎,难怪他一世平安,没有仇敌。

格局大,容人也是容己啊。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世上有多少人,赢得了天下,赢不了自己。

那些人就像吴起一样,一生争名逐利,结局没有善终,在史册上也是污名。这些年落马的高官还少吗?

吴起之死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有意思5)(9)

回到本文最初的那个问题:如果你可以飞黄腾达,但结局身败名裂,你愿意吗?

我问过一些人这个问题,他们都宁愿如此,即便身败名裂,自己也风光过,也潇洒过。

哎,没有卿相的命,却有卿相的病

如果你选择的是:一生辉煌、结局苍凉。那么很不幸的告诉你,你人生更大的可能是:只有苍凉、没有辉煌。

心病要治,因为,那就是你的阿喀琉斯之踵。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那样虚妄的人生,不幸福。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与诸君共勉。

▽ 关注不迷路,每天读好书 ▽

北山读书

魏武侯逼走吴起之时,有一位在魏国流亡的秦国公子,将有一番大作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