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47,是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机,但只是俄罗斯下一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型号,由于俄罗斯军方并未相中,导致项目的最终下马,苏霍伊航空集团让苏-47成为俄空军新一代主力战机的梦想破产。

绰号金雕的苏-47,其最大特点在于前掠翼的设计,与一般战机的后掠翼布置方向刚好相反掉了个头,美国格鲁门公司的 X-29试验机和苏-47很相似,因此貌似非常科幻的模样。

苏47为什么没有声迹(前卫的苏-47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1)

1997年9月25日,此验证型战机实现了首飞,恰巧也是F-22实现首飞的年分;2002年中取得了编号苏-47,由于其技战术性能始终无法满足俄罗斯空军的需求,苏-47被迫停止研发,最终没有实现量产,只是作为苏霍伊航空集团的技术储备而已。

军迷们都知道,战机的机翼一般都是后掠翼,极少有前掠翼战机装备空军,看习惯了后掠翼,气流从机翼上掠过,是非常顺畅的。

苏47为什么没有声迹(前卫的苏-47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2)

突然,来了架前掠机翼,感觉就是怪怪的,看得就是不顺眼,有悖常规战机的气动布局;当然,这仅是个人作为军迷的感想,或许航空专家不是这么认为。

尽管在航空专家眼中,前掠翼的气动布置,可增大战机的转弯角速度,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可增大战机升力等,但前掠翼布置的方式,却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结构发散问题。

苏47为什么没有声迹(前卫的苏-47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3)

美军工在研发F-16战机时,也曾经研制了一架带前掠翼的原型机SFW/F-16,发现战机的转弯角速度可提高大约14%,尤其是活动半径可增大34%,滑行距离也能大幅降低。

但就是存在结构发散问题,始终是SFW/F-16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安全起见,F-16战机就未采纳前掠翼的机体结构,让常规后掠翼布局的F-16终成一代名机。

苏47为什么没有声迹(前卫的苏-47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4)

空重14.4吨,最大起飞重量34吨,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2500公里,实用升限1.8万米,航程3300公里,作战半径1400公里,即便从当下的眼光来看,苏-47的技术参数并不落后,作战能力几乎超越了F-15/16、苏-27等著名战机。

之所以苏-47从辉煌走向没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掠翼的技术问题,所谓成也前掠翼败也前掠翼,苏霍伊航空集团始终无法克服前掠翼气动布局,带来的严重问题结构发散缺陷。

苏47为什么没有声迹(前卫的苏-47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5)

倘若想解决机翼发生扭曲变形,得加强机体的结构刚度,但其重量却是战机所无法承受的,苏-47的设计似乎超前了,以当时苏霍伊航空集团的技术无法掌握前掠翼设计带来的风险,因此,苏-47战机仅生产了一架试飞验证型。

苏47为什么没有声迹(前卫的苏-47最终销声匿迹的原因)(6)

此外,苏-47战机的许多技术尚不够成熟,要解决战机存在的结构发散缺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包括新材料、新工艺等,是缺钱的苏霍伊航空集团包括俄罗斯空军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俄罗斯空军对苏-47只能忍痛割爱了。

随着T-50也即当下编号苏-57隐形战机研发项目的启动,特别是2010年1月T-50战机首次试飞成功,标志着苏-47项目的彻底终结,苏-47战机就此销声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