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比色为主题的画(艺术鉴赏关于界画)(1)

关于界画(五)——画与建筑

中国建筑的历史非常久远,它所展示的建筑美曾使无数的人为之倾倒。诗人们赞美它“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象一只振翅欲飞的雉鸟,充满了生命与激情;哲人们感叹它“美轮美奂”,想象与理性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而画家则用最为直观的艺术语言--界画,表现了它严谨工丽、端庄雍容的魅力。

在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中,就第一次出现了“台榭”的说法。隋唐时又被称为“台阁”、“屋木”“宫观”, 到了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便有了“界画”一词。

界画一词也见于北宋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自宋代起,它既是指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也成为了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作为中国画技法,界指界尺,是建筑绘图时专供毛笔画直线的工具,界画是套用了建筑中界划的意思。而作为中国画画种,界画是指绘画中采用这种界笔直尺、用界划的方法所绘的画。界画与其他画种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求准确、细致地再现所画对象,分毫不得逾越。虽然界画难工,却往往不为文人所重。其实界画形象、科学地记录下古代建筑以及桥梁、舟车等交通工具,较多地保留了当时的生活原貌,其意义已突破了审美的范畴。中国建筑以木构为主,可惜木质易损,沧海桑田,一些传说中的琼楼玉宇我们已无缘亲见,幸好建筑也是中国画,尤其界画是重要的题材,人们可以自界画的画卷间稍窥其风采。

早期的界画,专指以亭台楼阁为主要表现对象,用界尺引笔画线的表现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界画的内涵都有了一些变化。界画的表现对象,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宫室、器物、车船等;从狭义上讲,它则专指亭台楼阁。界画的表现形式,从广义上来说应包括用界尺画线和不用界尺画线,但又相对工整的两种方法,而界画则仅指以界尺引笔画线的方法。

根据史料记载,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驰骋中原,命工匠将被灭六国的那些巍峨精美的建筑,一一描摹下来,可以想象汉代画工张开绢素,沉思案前,准备创作《甘泉宫图》、《汉麟阁图》的情景。界画艺术便诞生于地位并不显赫的工匠与画工之手。《洛阳伽蓝记》曾记录了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数万间佛寺便是数万个创作粉本,顾恺之、姚昙度、张善果、陆探微等一批画家浏览其中,得到的自然是创作的冲动。一批批以宗教建筑为题材的作品如《白马寺台样》、《灵嘉寺塔样》等陆续问世。今天尚能见到的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用界画方法绘制的舆车与龙舟,就足以让我们感叹其技巧之高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