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1)

同行的向导一再表示,自己是青岗坝桥这头的,桥那头的才是射洪人口中的“咬卵匠”,看来,对于咬卵匠的说法,在青岗桥两侧早已“泾渭分明”;我们今天要来给青岗正名。

01

射洪歇后语

很久以来,射洪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青岗坝桥那头人,其含义就是说青岗坝桥的那一头出“咬卵匠”,尤指冥顽不灵又十分固执的人。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2)

02

“咬卵匠”的得名

那么,射洪人口中“咬卵匠”叫法是怎样来的呢?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3)

据史料记载,青岗人何福映、何熙一身蛮劲,个性倔强,在一次遂宁广德寺香会中,他们是青岗坝朝香会的圣驾(朝山时的一种仪仗);朝山进香活动时,他硬要把青岗坝的圣驾放在其他朝山会圣驾的前面,于是与别县的人争吵了起来。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4)

众人见无法说服他,便说,你们要停放在前面也可以,但是下次的时候就一路背块石板来;他俩当即反问,背来怎么样?当众回答说,背来放在这里,我们就让你们的圣驾放在前面;次年,何福映、何熙果然从青岗坝背去了一块大石板。

乡众见状惊呼:真“咬卵匠”也。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5)

自此以后,广德观音殿前的这块大石板,便专供青岗坝的圣驾使用。

03

两百年前的青岗故事

嘉庆五年(1800年)正月,农民起义军从今天的南充来到了射洪,因其声势浩大而不可挡,沿途的各种防御收效甚微。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6)

当过起义军路过青岗坝的时候,何福映、何熙二人欲阻挡起义军于青岗场口的桥头上,最终被起义军擒拿处死。

这个故事后来流传出来,并慢慢地演绎出了“青岗坝桥那头人出咬卵匠”的含义。

04

咬卵匠本意

北魏《齐民要术》云:拟供厨者,宜剩之,剩法:生十余日不裹,齿脉,碎之。

古代阉割技法其实很简单,阉割的人用不裹住又处的睾丸,然后用牙齿将其咬碎即可,所以后来民间形象的称它们为“咬卵匠”,“匠”为一种职业的称谓,因此,咬卵匠不能随意地写为“咬卵犟”。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7)

事实上,在今天的湖广话,四川话中,很多地方都有“咬卵匠”的说法,以此推测,咬卵匠和射洪话中的“刮”等发音均源于那次声势浩大的湖广填四川,咬卵匠,绝非青岗坝所独有,也与青岗没有必然的联系。

05

青岗简史

比这句歇后语更加久远的,是青岗镇的历史。

这座古镇落成于400年前,清朝开始,各地的客商先后在青岗河(沈水)两岸修建会馆,青岗逐渐成为了射洪东部的重要集镇。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8)

在今天僻静的篾货街上,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出这里曾经的繁花似锦。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9)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材料匮乏的年代,生长快速而、几乎取之不尽的竹子,是每家每户的必备品,销售这些篾货的街道总是人声鼎沸,而且,它们几乎遍布在射洪的每一个乡镇,既有我们今天脚下的青岗篾货街,还有那个大名鼎鼎的德胜街。

06

乡镇的未来

今天的青岗,和射洪所有的乡镇一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据了人口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求学,从此便再也迈不开回乡的脚步。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10)

冬日的迎春气息依然浓重,萦绕在老一辈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还在苦苦支撑着乡镇的未来,我回过头去问向导,20年后我们再来一次青岗,这里的市井都还会在吗?这个400年的古镇,还会有现在的景象吗?

利川咬卵匠(射洪青岗真的是)(11)

沈水河在集镇边上静静地流淌,河水的蜿蜒几百上千年来没有丝毫的变化,但这里的青岗故事,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