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里,笔者曾经论述过,相声行业正儿八经从朱绍文开始算起到现在一百多年,一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高峰期,分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本世纪近二十年。

在相声行业第一个高峰期里,出色的相声艺人很多,但要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天津的五档相声应该当之无愧。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1)

这五档相声一般公认的说法是,张寿臣一档,常宝堃一档,戴少甫一档,马三立一档和侯宝林一档。

因为当年的相声行业逗哏名气远大于捧哏,因此他们的捧哏就被省略了,有一种说法说五位捧哏分别是侯一尘,赵佩茹,于俊波,郭启儒和刘宝瑞,中间三位肯定没问题,侯一尘和刘宝瑞存疑。

此外,田立禾先生曾经否认过五档相声的存在,但马三立和侯宝林的回忆文章里都有相同记载,虽然二老是当事人,但可信度还是极强的。

五档相声,有以下几个特点:名气响亮,风格各异,艺术突出。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2)

一、名气响亮

这是第一标准,没名气谁能知道你是谁啊。而且名气不但要大,还得要正面,比如张杰尧名气够大,本事够大,但得罪了全体同行,自然没人愿意捧他。

五档相声在当年的天津,实打实说啊,马三立算是名气最小的一位,因为常宝堃他们走红的时候,马三立正满世界走穴跑码头呢。等他回到天津,又被弄进了兄弟剧团差点死在里面,直到四十年代末(大概在1947年-1948年左右),马三立才开始走红,解放以后全国闻名。

既然马三立名气都倒数了,那其他四档的名气就不用多介绍了,相对来说常宝堃似乎名气是最大的一个,别看他是张寿臣的徒弟,但常宝堃却是媒体的宠儿,不管谁走红都会被拿来和小蘑菇对比,如此待遇自然是因为他太红了。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3)

二、风格各异

那个时候的相声艺人名气大的前提自然是玩意儿好,没真本事的都饿死了,根本撑不到成名的那天。

五档相声之所以被铭记,不是因为他们风格雷同,恰恰相反,五档相声几乎就有五个迥异的风格。

张寿臣以说和改编创作见长,他的单口相声乃是一代宗师级别,亲自改编和创作的相声更是行业顶级。

常宝堃以逗和人缘见长,他年少成名除了相声本事之外靠的就是聪明伶俐会做人,年纪轻轻就能得到全行业以及媒体和观众的喜欢。

戴少甫和师父张寿臣一样也是以创作和改编相声见长,不过他有自己的特点,文思比较精巧,毕竟文化水平在那里放着呢。

侯宝林以学唱和时尚见长,他唱各种戏曲的能力在天津相声界是顶级水平,说他时尚不是说他会穿衣服,而是在相声表演中比较会与时俱进。

马三立以文哏和小人物塑造见长,他在马家相声活儿瓷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相声对生活的理解,在塑造小人物上独树一帜。此外,马三立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他对文哏段子比较擅长。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4)

三、艺术突出

五档相声在艺术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文明相声。

笔者一听那些说相声本来是撂地混饭,是逗人一笑的说法就生气,相声行业从来追求的都是往上走,清门相声不用说,浑门相声艺人也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登堂入室进大雅之堂。

而五档相声能出名的关键因素就是他们都坚持说文明相声,那些以说荤段子、臭活为主的相声艺人从来都没有占据过相声的主要舞台。

就在五档相声主打文明相声在天津走红之时,北京的相声艺人和茶社也都是在往同一个方向迈进。

因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相声行业的第一个高峰期,其核心代表人物是五档相声,其艺术的总结就是四个字,文明相声。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5)

四。第二个高峰期

相声行业的第二个高峰期本来应该是建国初,当时相声行业确实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可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高峰期刚开始就戛然而止。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相声行业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期,这个阶段如果也评选五档相声的话,笔者认为以下五对可以参考:

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唐杰忠),侯耀文石富宽,笑林李国盛,刘伟冯巩。

这五档相声同样是名气响亮,风格各异和艺术突出。

在名气上,他们背靠各个曲艺团或者说唱团,通过各种广播、相声大赛、电视和春晚等多个渠道迅猛发展,成为那个时代的大明星。尤其是马季和姜昆,连续主持多次春晚,成为新时代文艺代言人。

这五档相声的风格也有些区别,马季赵炎擅长讽刺相声也擅长歌颂相声,姜昆则是时代青年与时俱进的风格,侯耀文石富宽能古能今,笑林李国盛能唱爱唱,刘伟冯巩则以子母哏见长同时偏文艺青年。

而在艺术突出上,这个时代相声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电视相声,其作品结构更加紧凑、节奏更快、包袱更多更密,同时在创作上重视文化内涵和讽刺,作品雅俗共赏脍炙人口。

因此,笔者一直认为,相声行业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6)

五、第三个高峰期

相声行业的第三个高峰期就是最近二十年,如果要评选这个时期的五档相声,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五对:

郭德纲于谦,苗阜王声,高晓攀尤宪超,卢鑫玉浩以及陈印泉侯振鹏等人。

这个时期的五档相声论起名气传播范围来,无疑比之前更为广泛,但同时也存在争议性的口碑。

论起相声风格来,老实说,这个时期的相声演员多数缺乏艺术个性,表演风格和内容有雷同趋势。

这个时期的相声艺术,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碎片化和低俗化,这也是社会审美变化产生的后果。

因此,这第三个相声高峰期,只能算技术和传播的革命,论起艺术来其实是倒退的。

现在天津相声谁讲得最好(当年天津最红的五档相声都是谁)(7)

综上,相声行业每次高峰期过后必定会有一段时间的低谷期,比如解放前几年,北京天津相声界疯了一样流行“闹戏”,几乎没人正经说相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相声创作思路狭窄,演员们热衷于走穴和改行。

而本世纪这第三个高峰期从目前来看应该是已经过去了,现在相声行业正处在高峰期过后的低谷期开端,就是不知道这个低谷期还要延续多久。

每次相声脱离低谷期都会有技术和时代的诱因,不知道下次行业高峰期来临之前能有什么催化剂,是5G还是短视频?是文艺复兴还是相声众筹?是相声剧还是脱口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