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济:太极拳的内在运动机理
——对一段“不动”的太极拳教学视频的评析
本文来自“蓟门拳社”,转载请注明!
我们进行教学训练的时候,不仅应该拿我们自己的核心内容作为教材,还可以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作为正面、侧面,哪怕是反面的应用和对照,以检验我们的所学所练是否科学准确。
太极拳说白了就是“阴阳相济之拳”。不动时为无极,一动即太极,动完复归无极。换句话说,不动时阴阳合一,一动阴阳便两分相济,发放阴阳又复相合,归于无极。从不动的无极,到引化阴阳两分,引化好了之后,导致对方(被拔)起根或(被折)断根,就是失去了平衡,这时进行发放,发放即是让两分的阴阳合一,归于无极。平时的无极桩练习就是练习无极即阴阳相合的能力,套路或功法练习就是在练太极即阴阳两分相济的能力。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拳术,他的技击和运动机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太极拳的阴阳呢,说起来简单,就是阴阳二字啊。说本质的呢,就是阴阳相反却相济。阴阳是相反的却是相互帮助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看似对立的,实际是统一的,这也符合西方矛盾论的哲学思想。这一点呢,我们传统的哲学思想和西方的这个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当然,这一点我们早就学过,早就知道。只不过呢,人们把他用到太极拳上了,是一个哲学思想具体化的体现,且体现得非常鲜明,让我们能够用身体去感知,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论的阐释,或者逻辑和事态的分析。
话说远了,回到话题。
陈中华先生视频中所展示的基本思想,应该指的是胯和肩之间的顺逆,是肩胯之间的顺逆阴阳。大家都知道胯为腿之根,肩为臂之根。胯和肩是无数对“阴阳”中的重要一对。体现在水平面上的隅劲(此处应熟知十二功法的语境方好理解),胯往右后方顺时针转;那么肩呢,肩向左后方沿逆时针转。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我们来做具体解读:
首先肯定他看到了肩胯之间的阴阳,他懂得阴阳,因为据我所知陈先生比较讲究实践。在实践当中,他是检验过的。他的这个认识是有基础的,是经过一定的实践检验的,所以他很自信。
但是这里面问题有两个。第一,我们姑且不能算作是问题,只能说是一种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他把胯看作是不动的,保持胯不动让肩动。那么这是相对的,如果肩动而胯不动,完全可以理解成为肩向一个方向动,胯向相反方向动。这一点,有一点数学常识或者物理常识的都应该能够理解。举个例子,你俩站在一起,你前行10米,他不动,你们之间的距离等于你前行5米,他后退5米;或者用物理学上所说的相对运动来理解。当然,他表述为不动,表述方法本质上没有问题。但是这种表述很容易带来一些误解和一些偏见,比如断章取义地孤立地认为太极拳腿不动,等等。太极拳有没有不动呢?有,但不是表现在这里。这是另一个话题,需专题解释方好阐明。
一个太极高手和人对抗接触上之后,表面上看接触的部位不动了,实际上呢,不是这个部位不动,而是他相对应的相反部位,即与他形成阴阳的部位更多地动了。这个地方绝对不是不动那么简单。他一定要动,虽然没有动的外在形态表现,但是他有内在动的趋向和努力。否则仅仅是被动的静态的不动,那么另外跟他互成阴阳的一方就无法与他形成互动,从而无法完成引化,完不成引化就是顶抗,就不是太极了。完不成引化也就无所谓发放,因为引化是发放的前提条件。没有引化,那便是硬推或硬拉,那不是太极的发放,可以说是推倒拉倒。发放一定是引化前提和基础上的发劲(阴阳复归合一)。
陈先生的第二个问题,大家也应该也听出来了,就是跟我刚才所说的第一点中的不同之处。他描述的是“腿不动腰动”。实际呢,不是如此。实际应该是胯不动肩动,肩胯之间是中间地带,就像是橡皮带,就像是弓弦,就像是弹簧。肩和胯,就在相当于橡皮带的两端,弹簧的两端,弓的两个把,就像是拧毛巾的两个手。
当然了,他这种表述仍有很好的实践指导价值。只不过由于认识上的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不够透彻,不够系统(当然他可能有自成自洽的系统),导致人们一方面在认识上会产生一些紊乱,另一方面呢,在实践上面也会导致人们就事论事,不够全面。遇到一个问题,就用经验主义来解决这个问题,那碰到别的问题呢?再来通过另外一个经验解决。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瞬息万变,无穷无尽,就事论事永远无法泰然处之,坦然应对。甚至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任何看似简单的问题,都是要靠整体观、系统观来看待、分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
作者简介:
张长念,出生于1980年6月,安徽萧县人,武术博士,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华太极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太极疗创始合伙人,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武术协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委员,孔子学院总部武术培训与研究基地信息部副主任,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忽雷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主要从事武术、传统太极拳、太极推手等技术课及武术史、武术导论、武术英语等理论课教学及研究。融会古今中西武术,自创了速成太极拳功夫的“十二功法”训练体系,在近两年内培养学生获全国及北京市太极拳、太极推手冠军。 多次受邀或被选派赴澳大利亚、荷兰、挪威、德国、法国等国教学。
迄今在各级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武术及太极拳研究论文8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体育总局社科、北京市社科6项。出版译著及编著4部。多次参与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世界传统武术节等比赛组织或裁判工作,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武术节目录制,介绍太极拳养生与技击文化。
了解更多:2.5亿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医生——太极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掌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