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郑爱君

如今,老家的农村几乎成了空壳,中青年都进城了,孩子们都去城里上学了,村庄里,只剩下了日薄西山的老人,还守着那一片祖祖辈辈相传的土地。

兄妹为争房子围在母亲遗体前(当年为了争地基)(1)

我是一名70后,每次回望老家,我就想起当年那些为了争地基和地边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当年,为了多种一垄麦子,很多人一点点地向外侵占,与人为善的,过得去就算了,那些不愿意吃亏的,就会互相骂上几天。

记得那时,每逢收麦子的季节,原本生产队留了三米半的路,但我们拉庄稼时,却只能勉强过去一辆架子车(平板车)。

农村是一个家族群居的地方。一个村子里,几乎都是一姓人,近的兄弟姊妹,远的也就四服五服,但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打架的事情,却常常发生,哪里还管什么亲近远疏。

因此,每一次老家村里有什么红白事,见到那些久违的乡邻时,大家唠来唠去,也就是那些陈年的往事,但那些事情却让人百听不厌。谁的为人咋样,谁的脾气好不好,谁家的孩子现在混得如何等等。

但每次追忆往昔,我就会想起我家和大伯家发生的不愉快的往事。

父亲说,大伯比他大三岁,在他小时候,大伯很疼他,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哪怕自己不吃也要留给他,但自从两人结婚之后,随着大妈和我母亲的陆续到来,原本和谐的家庭,从此再无宁日。而彼此矛盾的焦点,都是家里的地基有关。

从我记事开始,我家和大伯家就发生过两次比较严重的斗殴。第二次,是在1986年的7月,大伯家造东屋,母亲觉得大伯家的房檐太靠外了,说下雨的时候,雨水会滴在我们家里,于是,就和大伯和大妈争吵。

但大伯根本不理会我母亲的想法,待上梁时,母亲冲上去,到房上去闹,结果被大伯和大妈狠狠地打了一顿,母亲右胳膊骨折,住院半个月,后在村委和镇里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大伯家赔偿了母亲一千八百元。

从此之后,我家和大伯家势不两立,即便发生交集,也是基本上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状态。

兄妹为争房子围在母亲遗体前(当年为了争地基)(2)

在农村,宅基地边不让人,哪怕是亲兄弟之间也是这个样子,其实,我父亲和大伯结婚后,爷爷已经在分家时确定了彼此的界限,但大伯在盖房子时,却偏偏要去故意多占一点,故意超过界限,但我母亲也不是省油的灯,因此,两家的矛盾,常常会滋生。

我家和大伯家第一次发生打斗时,我当时才六岁,当时父亲去镇里干活了,那天不知何故,母亲和大伯一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他们一家四口冲进了我家的院子,对着母亲就是一顿暴打,听着母亲声嘶力竭的叫骂声,我在一旁吓得放声大哭。

而第二次打架的缘故,是因为我家的地基垫得太高的原因。

那年,我家造新房子,由于我家的宅基地低洼,父母两个人每天晚上就从干涸的池塘里拉土,但在不少农民意识里,邻居的地基是不能比自己高的,就是妨碍了自家的风水,在我父母垫地基的时候,大妈就来吵过几次。

后来,随着雨季的到来,我家的地基高,大妈家的地基低,这就涉及到院子的排水问题。有一次,好像是8月份吧,一场暴雨来临,大妈家的院子里满是积水,怒不可遏的大伯和大妈,拿着锄头,就来到我家门口刨我家的地基。

我父母和大伯大妈也是针尖对麦芒,一场战争不可避免,母亲被打成了骨折。这也成了我们两家成为仇人的导火索,从此亲兄弟互不往来。

在我考上大学那一年,大伯因车祸离开了世界,我父母全程都没有参与,母亲还一个劲地说大伯是罪有应得。

兄妹为争房子围在母亲遗体前(当年为了争地基)(3)

我虽然也会对大伯大妈的行为表示不满,但我想不通为啥亲兄弟间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反目成仇,搞成寸土必争寸土不让。我时常劝我父母看开点,能让对方就让下,占便宜也到不了外边的。

但父母却觉得恨铁不成钢,觉得生的儿子却胳膊肘子往外拐,不愿为他们撑腰,而我一直觉得没必要为农村的那点地方吵来吵去。

2013年2月,91岁的爷爷临终快要咽气的时候,在村领导和族长的说合下,我父母才和大妈以及她的两个儿子,才彻底冰释前嫌,一位长辈讲起大伯当年对我父亲的爱时,我们都听哭了,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场面甚是感人,乡情像一道伤疤,结痂重生。

自此以后,我家和大妈家的关系逐渐升温,由最初的互不相让,到后来的和谐,再到如今的变得越来越亲密。

现在,我们后辈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各自的理想,都在不同的城市安居乐业了。

大妈的两个儿子,他们在上海工作多年,如今已经成了一家物流公司的区域代理,在2015年的时候,在当地买房安家了,他们后来把大妈接到了城市。而我也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父母也跟着我一起生活,老家的房子,就任由它们荒芜着。

兄妹为争房子围在母亲遗体前(当年为了争地基)(4)

而老家的房屋,随着人去楼空也慢慢凄凉起来,庭院之间杂草丛生。我和大妈家的两个堂哥之间,兄弟之情却越来越密切,平时嘘寒问暖,节假之日大家相互祝福,相聚之时更是互吐衷肠开怀畅饮,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冰火两重天。

在昔日的农村,村民为了一垄庄稼,一点地边,甚至一个鸡蛋,而打到头破血流,甚至反目成仇。也许那个时代,大家生活的圈子太小,日子很苦,一点小事都可能视为大事 ,一点东西都看得特别金贵。

如今,我们走出去了,见识多了,格局大了,此时再回望故乡,才发现当初的那些争吵和打斗,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亲情却是花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有时我回老家,被一些不太熟的长辈叫一声乳名时,那种亲切的况味,让我感动的不行。

兄妹为争房子围在母亲遗体前(当年为了争地基)(5)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想,我父母和大伯大妈,一定会和谐相处,因为,作为亲兄弟,哪怕矛盾再大都是一个根,都是血浓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