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单九号院,是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所在地。百年来,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脊梁。现在,他们又汇集在这里,为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就像喝水不小心呛着了一样,崴脚这件事实在太常见了,无论是穿着高跟鞋的姑娘还是移动跳跃中的小伙,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说说到底崴脚是不是个事。
想讲清楚崴脚要先从踝关节及足部的解剖结构讲起。我们的踝关节最主要包括三块骨头,即小腿侧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足侧的距骨,胫骨在内侧,腓骨在外侧,而且相对比胫骨更长些,所以崴脚更容易向内侧崴,医学上称为“内翻”。过度的内翻会拉伸甚至损伤外侧结构。
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的结构又可以分为
静力结构和动力结构
Part.1
静力结构主要指外侧副韧带。这个韧带从腓骨尖发出,分成三束近乎前后方向成扇形止到脚面的外侧。当崴脚内翻时,外侧副韧带会承受很大的被动拉伸力,这个拉伸力过大就会损伤外侧的静力稳定结构。
外侧副韧带
如果受伤时纯粹的内翻机制,就像我们拔草一样,总是把草拔断而很难连根拔起,因为草的根系分散而把持力较强。
同样的道理往往不是外侧副韧带的三束损伤而是外侧副韧带的腓骨尖止点损伤并带着一小片骨片被撕下来,医学上称“外踝撕脱骨折”。但是崴脚不一定是纯粹内翻,往往还会合并着过度的屈伸和旋转,这样一来情况就更复杂些,从而可能导致外侧副韧带的不同束单独或者混合撕裂损伤,还可能导致踝关节的各种骨折,作为科普我们就不在此详细讲述。
腓骨尖止点损伤带着一小片骨片被撕下来
较为少见的外侧副韧带三束损伤
Part.2
此外踝关节外侧还有动力结构用于维持稳定,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腓骨长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在踝外侧附着点
这块肌肉沿着小腿外侧从腓骨尖的后方绕过,然后其中的短头或者叫腓骨短肌止到了脚面后方外侧,医学上叫“第五跖骨基底部”。内翻崴脚时身体出于自我保护机制,腓骨长短肌强烈收缩试图维持踝关节的外翻稳定性,但是如果最终过度内翻,肌肉的强大收缩不仅没帮上忙,还会直接把止点拽成骨折,医学上称为“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崴个脚竟然还有这么多事!所以说“崴脚虽常见但并不一定简单”。无论是骨折还是韧带损伤撕裂,如果不及时处理都可能导致今后的踝关节慢性不稳定而给生活行走和运动带来巨大的苦恼。
那到底哪些迹象表明可能崴脚比较严重呢?简单地说:
1. 一下地行走就剧烈疼痛甚至无法行走;
2. 外侧突起的腓骨尖或者脚面外侧偏后方局部明显的按压痛;
3. 踝关节以及脚面外侧的显著肿胀甚至皮下淤血;
4. 轻微踝关节内翻动作诱发明显的外侧疼痛。如果有这些迹象都提示可能不是个简单轻微的崴脚,小伙伴们还是赶快坐上轮椅或者拄上拐上医院吧!
钱军
医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参与编写、编译《骨科学》、《施米德克神经外科学》等多部著作。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疗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运动损伤防治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实用骨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等。
东单九号院
面向大众普及的医学资讯
来自东单三条九号的校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出品人:九号院健康理事会
本期编辑:贾梓淇
图片来源:正版图库
联系邮箱:pumcalumini@163.com
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及朋友圈!
“东单九号院”只做科普,不做诊疗。如有疾病,请尽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