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网记者 高晶/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折了羽翼的天使,他们不能享受正常的交流,不能感受奔跑的快乐,同是上天赐予的小小生命,他们的一举一动,却需要比正常人多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虽然不能很好的去行动和思考,但他们是更具灵性,懂爱和感恩的孩子。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面积不大,却现有学生202人,他们都是“特殊”孩子。作为学校的书记、校长解成红用超越血缘的母爱,呵护、温暖着这些孩子。她用全部的爱心、耐心和对学生的信心,去培养、教育每一位残障特殊儿童,使他们更快乐、幸福,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北京阳光少年教育实践基地(12个社会实践基地)(1)

十年前,38岁的解成红接手做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当时很多人把特教学校叫‘弱智’学校,很多人都悄悄打听,以为她是犯了错儿才来这儿当校长。关心她的人都劝她,这样下去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赶紧跳槽吧。”解成红校长告诉记者,这份工作在外人看来没有任何幸福、发展可言。

北京阳光少年教育实践基地(12个社会实践基地)(2)

面对一群聋哑、智障、脑瘫、自闭症等多种残疾的特殊学生,面对一个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的空白领域,她也曾经迷茫过,但却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北京阳光少年教育实践基地(12个社会实践基地)(3)

那是一个刚下过雨的午后,有位家长带着一个中重度智障的孩子来到学校要求读书,她抓住解成红的手恳求说:“解老师!您帮帮孩子,救救孩子吧!我们老了、死了,孩子可怎么办……”那位家长几乎泣不成声,倚在她身上的孩子也一遍遍地重复着:“我要上学,我要上学。”正是这一幕,留住了解成红坚定干好特教工作的信心。也从那时起,她做出她人生中最重要决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无怨无悔的克服,因为社会中的特殊孩子们需要她,特教事业更需要她。

干好特教工作,是她的一生的事业,更是一份责任、使命与担当!解成红对记者说,“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我们的目的不是把残疾的孩子都培养成为什么舞蹈明星、什么画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康复手段,使他们恢复到人的正常生活,让特殊孩子在社会上也能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美好的人生。我们提出了‘一切为了残障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学会穿衣吃饭比学会1 1=2更重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

学校里有一位名叫白静的学生,患有唐氏综合征,刚到学校的时候,不会穿衣服、穿鞋子,常常尿裤子。老师有意识地训练她上厕所,还编了一些口诀帮她记住穿衣穿鞋的步骤。在入学第一天,学校都会让家长写下心愿,白静的妈妈写下了“有一天孩子能和我说话”的愿望。当时的白静只会说“爸爸”“妈妈”,不会完整地说一句话。学校为白静制定了“个别化教育计划”,带着她走进公园与人交往,走进医院学习看病,走进超市学习买东西。几年下来,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会背《三字经》了,会唱歌、会跳舞,妈妈下班回来还会倒热水给妈妈喝,原本沉重的家庭多了很多很多的欢乐。

学校认为,要让这些残障孩子参与社会生活,特殊教育应该“走出去”。为此,学校建立了12个社会实践基地,带着学生到超市、邮局、银行学习谋生技能。不少轻度残疾学生症状有所改善后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70%轻中度智障学生经过多年的职业生活和职业技能培训,在一些服务性行业中找到了谋生机会。2018年学校开办了“爱之道”烘焙坊,让职业班的四名学生在烘焙坊里学会了制作面包,蛋糕,蛋挞等食品,他们制作的食品,每天都是一售而空。

到今年,解成红校长整整已从事特教工作10个年头了。恰恰就是这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家省市非常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安达特教学校异地新建了教学楼,增添了一流的康复设备,新招聘十多名专业教师,学生的教育模式也可在融合教育、在校就读、送教上门这三种安置方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这三种形式保证了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在95%以上。

5月28日,首届黑龙江省“龙江好母亲”的颁奖典礼在黑龙江电视台演播大厅拉开帷幕。安达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解成红带领学校教师汪玉敏、高淑辉及六名学生代表参加了颁奖典礼。解成红校长作为绥化唯一的参评代表,荣获十佳“龙江好母亲”的荣誉称号。省政协副主席、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睦终亲自为解成红颁奖。

近日,解成红校长为北方社区的工作者、社区教育学院的老师、全校教师及学生家长进行了一场十分精彩的讲座。讲座中,解成红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几个成功和失败的教育案例。她说,希望作为家长要学会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初冬悄然来到,为了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安达特殊教育学校还提倡各班开展了“课间起身动一动,舒展筋骨好心情”的精彩大课间活动。各班级的班主任老师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全员参与、发展个性为宗旨,以锻炼的时效性、活动的趣味性为原则,科学合理的设计,并挑选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课间活动。舞蹈、体操、绘画、古诗联唱、手语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达到了娱乐和放松身心的目的。特教学校展示了孩子们健康、文明的精神面貌,班级里老师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让特教学校尽显别样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