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汉史的人也许会有一个疑问,代王刘恒在偏僻的代地无人问津,高祖皇帝刘邦对他也不重视,刘恒的母亲薄姬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刘邦去世后,吕雉把后宫诸妃惩罚了个遍,却单单放薄姬到代地去陪刘恒呢?诸吕之乱被平定后,陈平、周勃讨论让谁来继承皇位?有人说齐王刘襄,也有人说淮南王刘长,但这两个提议都马上被陈平否定了。

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于天下,便。”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1)

陈平说齐王刘襄的舅舅十分厉害,如果让齐王刘襄继位的话,恐怕外戚专权的事情又会再次上演。至于淮南王刘长,就更加不行,这个小子从小就暴虐,审食其身为丞相,都被他一锤击杀,没准他进京之后,最先要收拾的就是陈平、周勃这两个功臣之首了。到底选谁呢?陈平提出代王刘恒敦厚守成,又是刘邦儿子中年龄最大的,其仁德天下尽知,母亲薄姬淡泊名利,是做皇帝的最佳人选。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2)

刘恒是谁?在陈平提到刘恒名字之前,恐怕在座的公卿们,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位代王。为什么呢?因为这位代王刘恒实在太低调,在做代王的这些年里,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以至于大家都漠视他的存在。用今天的话来讲,刘恒就是个透明人,于是很多人认为刘恒能够成功是靠运气。

哪有那么多运气?运气只不过是实力的一部分而已。汉文帝的身上有很多特点,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的原因。

汉文帝的第一个特点:谨慎与果断。

汉文帝刘恒到底有多谨慎呢?在他决定进京继位,以及继位的过程中,可以说做到了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做到了谋定而后动。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啑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3)

陈平、周勃的使者来到代地,准备迎接刘恒进京继位。刘恒没有立即启程,而是问左右的老看法,尤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郎中令张武。张武是个比较稳重的人,他说道:“高祖皇帝手下的大臣,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们多谋而狡诈,如果不是高祖皇帝英明,吕后狠辣,恐怕他们早都兴兵作乱了。因此,请您进京继位,并不一定是真的,特别是他们刚刚在京城诛灭吕氏喋血京师。此次以迎大王为名,可能是要斩草除根,清除刘氏宗室,所以请大王不要去,说自己有病在身不方便前往,先静观其变的好!”汉文帝频频点头,但并没有做出决定,因为这也是他的担心,但并不一定是事实。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二矣。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左袒,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彊。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4)

中尉宋昌说:“他们说的都不对,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秦末群雄并起,人人都想称王,可是最后只有高祖皇帝定天下,这既是人力又是天命,不是其他人能比的!这是第一;定天下之后,高祖皇帝分封宗室为诸侯拱卫京师,因此没有人敢犯上作乱,这是第二;高祖皇帝定天下后约法三章,天下人人心思定,没有人想打仗,这是第三。因此尽管吕后分封诸吕为王,但太尉周勃拿到兵符进入北军后,在他振臂一呼之下,都加入了讨伐吕氏的队伍。因此平定诸吕之乱,不是他们的功劳,而是刘氏的威信。就算功臣们想作乱,百姓们能答应吗?而且在京城之内,有刘章、刘兴居作为内应,外部又有您和刘长以及刘襄等诸侯,他们想做乱不是找死吗?现在高祖皇帝的儿子只有刘长和您,而您又以仁厚之德闻名于天下,他们迎接您进京为皇帝,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史记·孝文本纪》

刘恒听了宋昌的话,这次是频频点头。但还是犹豫未决,于是把这件事去告诉太后薄姬,薄姬告诉他,可以让人占卜来预测吉凶,结果得了大吉之兆。占卜的人告诉他,大王您成为天子,这是天命所归,不要再犹豫了。

于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见绛侯,绛侯等具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还报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谓宋昌曰:“果如公言。”——《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5)

不过这一切都是分析的结果,一定要实地考察之后,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于是刘恒让自己的舅舅薄昭贤去见周勃。薄昭见到周勃以后,周勃和陈平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薄昭,表示他们绝对没有恶意,他们是刘氏忠臣。薄昭回到代地之后,对刘恒说:“大王可以相信他们说的话,不用再怀疑了!”刘恒对于自己的这个舅舅十分信任,毕竟自幼来到了代地,舅舅一直陪伴在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并多次化险为夷,说是舅舅是半个父亲也不为过。他笑着对宋昌说:“你说的果然是对的!”

乃命宋昌参乘,张武等六人乘传诣长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驰之长安观变。——《史记·孝文本纪》

到京城该带多少人去呢?有的人建议刘恒带上代国的精锐之师,刘恒笑着说:“我又不是去进京勤王,带那么多部队干什么?”于是只带了宋昌、张武等六人,便启程进京了。到了高陵后,便不继续前进,而是安排宋昌作为先头部队,先到长安去观察情况再说。

昌至渭桥,丞相以下皆迎。宋昌还报。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进曰:“愿请闲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6)

宋昌到了渭桥的时候,发现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以及所有的大臣都在那里等候,于是回报刘恒,刘恒才来到渭桥。太尉周勃走到刘恒身侧,低声说:“我有一件机密大事,想和你单独汇报!”刘恒并没有说话,而是回头看了看宋昌。宋昌立刻走上前,拉住周勃的手说:“太尉如果您说的是公事,在这就可以直接说,如果说的是私事的话,王者没有私事!”周勃没办法继续说下去,只好退到一旁。

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乃夜拜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以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史记·孝文本纪》

继位之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汉文帝刘恒进未央宫后,连夜拜宋昌为卫将军,负责统领南北二军,令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中的宿卫。掌控了京师的兵权,保证了宫廷内外的安全。

汉文帝的第二个特点:宽仁与狠辣。

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对于陈平、周勃这样的有功之臣,以及宗室诸侯们是十分厚爱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在做了皇帝后,先把右丞相陈平升迁为左丞相,古代以左为尊,也就让陈平做了政府的一把手。而太尉周勃晋升为右丞相,做陈平的副手,大将军灌婴为太尉,掌控天下兵权。吕氏所得的齐楚地盘,又还给了齐王和楚王,不与诸侯们争利。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7)

周勃做丞相不久陈平去世,他成为唯一的丞相而大权独揽,在朝廷中出入十分随意,对皇帝也并不恭敬。而汉文帝刘恒并不介意,不仅对周勃礼遇有加,每次散朝还亲自将周勃送出宫门。

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大臣们都看不下去了,于是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周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汉文帝刘恒说:“周勃是社稷之臣。”

盎曰:“……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说:“所谓社稷之臣,是要和陛下共进退同荣辱,周勃不过是因为平定了诸吕之乱,而成为有功之臣。况且他现在有骄纵之色,陛下对他还谦让,就会导致君臣失位,我会认为陛下的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于是汉文帝就开始越来越严肃起来,对于周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周勃本来就是武将出身,对于政治一窍不通,因此屡屡出丑。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退休后,担心皇帝对付自己,在家里经常身穿重甲:佩戴武器,于是有人上书告周勃谋反,汉文帝叫廷尉审理,廷尉立刻把周勃逮捕起来,要按照法度制裁。

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8)

周勃十分恐惧,不知道怎么为自己开脱辩解,狱吏看周勃这副窝囊样子,不禁嘲笑道:“就你这个模样,也是做过太尉,做过丞相的人?简直是榆木脑袋,做事一窍不通!你儿子娶了当今的公主,为什么不通过公主为你求情呢?”

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把自己的家产和所有的财物,都给了汉文帝的舅舅薄昭,就是要在关键时刻保住自己一条性命。俗话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薄昭自然不能不替周勃说话,他找到姐姐薄太后,薄太后对刘恒说:“周勃当初身为太尉,掌控天下兵权的时候不造反,现在退休了,无兵无权就要造反了,这个理由太牵强了!”刘恒最后放过了周勃,这位皇帝做事有一个原则:凡事点到即止,不会把事情做绝,因此从来不会带来太大的社会动荡,他总是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处理各种问题。水至柔,却可以克万物,精于柔术。

对待宗室诸侯,汉文帝也是一再迁就。淮南王刘长在封地自行其事,事事都按照皇帝的规格,汉文帝选择宽恕不去追究。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9)

后来刘长公开作乱,汉文帝尽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刘长擒拿,但不忍心处置,只是把他流放,刘长性格暴戾,最后绝食而死,

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于济北。——《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10)

至于平定诸吕之乱中,出力最多的齐王刘襄三兄弟,刘章和刘兴居都被封王,不过他们的封地,是从齐国的封地里割出了两个郡来。刘章和刘襄很憋屈,因为当初陈平等人曾经承诺过,事情成功后,会拥立刘襄继承皇位。但最后一切都变了,皇帝没做成,齐国还被刘恒一分为三。刘兴居趁刘恒对匈奴用兵,在封地发动叛乱,结果被迅速镇压,其封地也被收回,成为了大汉的一个郡。

周勃这样的人,他是功臣,也是罪臣,他有拥立之功,也是个双手占满刘氏血腥的刽子手。对于周勃这样的人,刘恒的办法是肯定其功绩,但逐渐让他远离朝堂,做到兵不血刃而除之。对于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刘恒同样采取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淮南王刘长肆意妄为,那就让他去做吧,直到他捅破天、真的造起反了,再把他收拾了,我可是仁至义尽,迫不得已呀!刘襄和刘章憋屈死了,刘兴居和刘长类似,都是认为机会就在眼前触手可得,实际上他一发动,就被刘恒给收拾了。

汉文帝的第三个特点: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尽管汉高祖刘邦曾经约法三章,但严格讲大汉建国之初,所有的法律规章制度就继承了秦国遗留的制度规章,也就是汉承秦律,因此在很多法律上十分严苛残酷。肉刑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个,但凡犯了罪过就要在肌肤上刻上字。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徙系长安。……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11)

齐太仓令淳于公因为犯罪被逮捕起来,押解到长安被判处肉刑,他的小女儿缇萦给汉文帝上书,“我的父亲是个勤于职守的官吏,只不过因为犯了一点过失,便被判处肉刑,这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情,况且受了肉刑的人,肢体残疾心灵的创伤永远都无法弥补!”汉文帝说:“当初尧舜治理天下的时候,没有酷刑而天下大安,如今大汉建国后百废待兴,要这些酷刑干什么?从今天开始废除肉刑。”

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刘恒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本是无人问津的藩王)(12)

大汉建国初期,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是对抗北方的匈奴吗?不是。是削弱宗室诸侯的权利吗?也不是。那么是去除功臣勇将对于皇帝的威胁吗?更也不是。因为这些都是政治问题,建立在国家稳定的基础上,国家面临最重要的是快速恢复农业生产,因为楚汉战争之后,中原人口锐减百废待兴,百姓们处在生与死的边缘,连口饱饭都吃不上,国家谈何治理?于是汉文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农业兴则百业旺,从即日起,废除农耕的各种苛捐杂税,让百姓们都把精力放到耕种上去吧。”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