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1)

1645年满清与南明态势图

“嘉定三屠”与“扬州十日”是清军在征伐南明的过程中最为惨绝人寰的两次大屠杀,两地死于屠刀之下的民众超过百万人。

但少有人知的是,“嘉定三屠”的头号刽子手并非是清军的诸王贝勒们,而是明朝的降将李成栋这个汉人。

李成栋,陕西人,出身于盗贼,原为李自成部将高杰的属下,高杰因与李自成之妻有染,恐东窗事发,遂带领李成栋一干人等归降了大明。1644年镇守徐州的总兵李成栋二次倒戈降清,在“扬州十日”的大屠杀中,就有李成栋带领降卒为新主子挥动屠刀卖力杀戮同胞的身影。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2)

明朝发型,当时男人头上都戴网巾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3)

清朝男人发型

一屠: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清军“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逼得嘉定民众揭竿而反,公推黄淳耀、侯峒曾为首领领导抗清。李成栋率领五千汉人辫子军前往镇压,嘉定民众拼死抵抗。至8月24日,李成栋借暴雨夜暗之机用炸药炸开城墙,攻陷嘉定。由于其弟在此前的一江伏击战中被杀,心怀报复之念的李成栋下令屠城。史载:“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朱子素的《嘉定屠城略》)“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见年轻貌美女子,则“日昼街坊当众奸淫。”对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嘉定屠城略》)把美丽的江南小城变成了一个人间地狱。大肆杀戮近三万人后,辫子军带着抢掠的三百余大船金银珠宝撤离嘉定。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4)

上海汇龙潭公园抗清志士黄淳耀、侯峒纪念碑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5)

嘉定三屠罪人李成栋(?-1649年4月12日)

二屠:几日后,义士朱瑛聚集免于屠戮的周遭民众两千余人,重夺嘉定,杀汉奸,斩清官,还出其不意地伏击了李成栋的一支小分队。恼羞成怒的李成栋即刻回师嘉定,一路砍杀,城外的葛隆、外冈两镇居民皆被杀光。杀到嘉定城里,时值夜半,许多居民在梦中即命丧黄泉。李成栋还觉得不解气,又令兵丁把堆积如山的尸体纵火焚之,然后才扬长而去。

三屠。二十多天后,南明总兵吴之番又率余部猛攻嘉定,得到周边民众响应,顷刻间,把城内清军杀得大败而逃。李成栋不得不第三次回攻嘉定。嘉定再次失陷,吴之番力战而死,手下数百兵卒和刚刚逃到嘉定避难的近两万百姓悉数被杀,一时间城内血流成河。朱子素在《嘉定乙酉纪事》结尾写道:“以予目击冤酷,不忍无记,事非灼见,不敢增饰一语,间涉风闻,亦必寻访故旧,众口相符,然后笔之于简。后有吊古之士,哭冤魂于凄风惨月之下者,庶几得以考信也夫。”

嘉定三屠被残杀平民约6-20万人。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6)

剔发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7)

嘉定三屠悲惨情景

1648年,清廷授李成栋提督职,受总督节制。李成栋认为未受重用,大为失望,再次变服易冠,抗清扶明。进军之初,李成栋直发赣州,与他从前的老同事、清将高进库(之前同为高杰部下)对垒。1649年4月,高从赣州忽然出击,以少胜多,把立足不稳的李成栋军打得大败。

初败一次,修整之后,李成栋在1648年往肇庆与永历帝相见后,重新率军北上,度过梅岭,进入江西。清军得知消息后,聚集全部精锐部队,先发制人,在江西信丰大败李成栋。丧败之余,部下将领请李成栋退师,寻找机会再图重兴。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8)

嘉定三屠悲惨情景

1645年嘉定三屠(1645年嘉定三屠)(9)

清朝军队

已经十分绝望的李成栋索酒痛饮,投杯于地,大言道:“吾举千里效忠迎主,天子筑坛以大将拜我,今出师无功,何面目见天子耶!”言毕,他竟不带随从,控马持弓渡水,直冲清宫大营。李成栋竟于中途摔入水中,遇溺而亡。

致此,这位刽子手名将终于结束了他令人费解、充满杀戮、反反复复、又不失波澜壮阔的一生。南明永历皇帝追谥李成栋朝为“忠烈”,封宁夏王。

虽说1648年李成栋再次变服易冠,抗清扶明,为南明永历帝四处征杀,直至身死,但其三屠嘉定的残酷暴行却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