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1)

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2)

如果向外地人推荐巴城城郊好耍的地方,苏山坪无疑是其中之一;如果要呼朋引伴过周末,苏山坪肯定在巴城市民的备选名单里。这个巴城城郊的小山村,以偏隅城郊的一片青绿之地,历经近10年的持续发展,成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尤其是近两年,随着相关旅游项目落地和近郊游的兴起,苏山坪声名远扬,吸引了来自川、陕、渝等地游客,成为名副其实的巴城“后花园”。

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3)

春节期间,前往苏山坪的车辆在出城路口排成长队

每年腊月到次年秋季,是苏山坪的旅游旺季。据介绍,2020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自今年1月开始,苏山坪迎来新一轮“火爆”,日均2万人次的游客量再创纪录,让苏山坪旅游从业者喜上眉梢之余,也给这个小山村和周边基础设施带来巨大“考验”。交通、供水、垃圾处理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日益紧迫的问题,成为苏山坪升级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喧嚣之余冷静审视,既是为了苏山坪的长远发展,也是为了市民更好的旅游体验。对苏山坪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深度剖析,希望在我市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能提供一个可研读的样本。

春季日均游客2万人

城郊小山村成“网红地”

巴州区玉堂街道苏山村,因苏山观而得名,因地势较为陡峭、山顶有成片平地,又被称为苏山坪。

苏山坪离城中心4.2公里,车程几分钟就可抵达。作为全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历经多年的发展,现有餐饮旅游服务企业19家、引入企业16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乡村旅游产业。大型田园综合体、桃花园、葡萄园、草莓园……让这里逐渐成为巴城“后花园”。

苏山坪的乡村旅游有多火?今年春节期间和每个周末,要到苏山坪游玩,最好先看看交警发布的路况信息。在晴朗的周末,上山的车流从体育馆路口一直延伸到龙泉路口,辖区交警需要增派大量警力确保该路段通行,甚至在高峰期实行上山、下山车辆分流放行……

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4)

从苏山坪回城的车子排成长队

3月的桃花、4月的枇杷、5月的李子、7月的葡萄……赏花、踏青、吃农家饭,是苏山坪休闲游的“基本节目”。随着投资上亿元的“乡瓣童年”田园综合体投入使用,巴山民宿、森林康养基地、科普基地、研学营地等元素加入,苏山坪乡村游变得炙手可热。

蜂拥而至的游客将苏山坪的各类休闲旅游场所挤得“一桌难求”。“我这里能接待六七十桌,高峰期全部爆满,一天营业额4万元。平时周末也有二三十桌客人。”王家雅苑农家乐经营者王自良说,借着苏山坪旅游热度,儿子和侄儿们开的农家乐收入可观。

苏山村党总支副书记王一舟介绍,春节至今是苏山坪的旅游旺季,该村日均游客达2万人次,在最普通的周末,也有五六千游客。该村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

历经10年

2000余名村民吃上“旅游饭”

别看现在的苏山坪游人如织、漫天花海,10年前,这里却是地处城郊的一个小山村,因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缺乏,发展举步维艰。

72岁的王自良年轻时曾走南闯北,现在给儿子和侄子们联合经营的农家乐当“顾问”。“这里原先是玉堂乡的一个小山村,只有泥巴碎石路,进城不方便。年轻人都出去务工了,其他人在家里种庄稼,那时这里可没有什么花海,只有庄稼。”王自良回忆。

“苏山村地处山脊,储水能力差,交通不便,村民靠天吃饭。”王一舟介绍,苏山村“两委”在上世纪组织群众修堰塘、建水库,用水才有了基本保障。2011年,该村在上级的支持下,转型走乡村特色旅游之路。

2011年,随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该村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一条从市体育馆到苏山村长4.2公里、宽6米的道路建成,把苏山村通向外界的门户打开了,也拓展了苏山村发展空间,产业、农家乐、亲子游乐场等项目相继落地。

2012年,市委、市政府把苏山村列为规划建设的12个统筹城乡示范中心村之一。此后,苏山村“两委”大力招引企业,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共招引入驻企业16家,建有专业合作社1个。弘昌农业有限合作公司在这里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产业,建起有机葡萄园300余亩、观赏性桃花园500余亩;天益富硒有限公司建成“乡瓣童年”田园综合体,占地700余亩。

“我们家6人都在自己家开的农家乐做事,又从城里高薪聘请了2名厨师。”王自良说,2019年9月,儿子和侄子们投资上百万元开农家乐,时常接待巴城、广元、阆中、仪陇等地客人。让他最高兴的是,大家再也不用外出务工了,农家乐还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给村民,“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实干,才有了苏山坪今天的发展局面。”

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5)

完善的设施设备适合亲子游

2015年开始,苏山村已连续5年成功举办桃花节、火锅节,这里不但成为巴城“后花园”,毗邻市县以及汉中、西安、重庆等地的客人也慕名而来。全村总人口5869人,除了原有村民外,还有大量外来人员在此发展,其中2000余名村民吃上“旅游饭”。

面临三大难题

基础设施不堪重负

苏山坪有多火?看看上山的车流就知道;苏山坪有多“脆弱”?看看上山的道路就知道。去年8月,市体育馆至苏山村主要通道因路基垮塌导致道路中断,致使苏山村旅游业几乎受到“毁灭性”打击。

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6)

旅游旺季期间的苏山坪

游客众多,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停车难、饮水供应不足、旅游体验变差等情况,不断被提及。

以一个小山村之力,年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今年春节期间,我带亲戚去苏山坪农家乐耍,一路上堵惨了,从城里过去花了近一个小时,找车位又转悠了近半个小时,后来下山遇到交通管制,又花了一个小时,直接整怕了。”市民陈先生说,苏山坪的游玩设施很完善,大人在山上有看的,孩子去了有玩的,非常适合带家人、朋友去放松,但是交通设施确实该升级了。

除了交通外,苏山坪的用水也面临困境。多位农家乐业主反映,目前已经出现高峰期饮用水供应不足的现象。据了解,该村的自来水没有和巴城供水并网,使用的是玉堂水库的水,遇上旅游高峰,难免“力不从心”。

“游客的火爆,让我们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主要是交通、环境、饮水这三大方面。”王一舟介绍,村“两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交通建设滞后,现有到巴城的主要道路是2012年建成的,等级低、坡陡、路窄、弯急,难以适应苏山村的产业发展,一到周末和旅游旺季,堵车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环境污染严重,随着聚居点入住率的提高、招引企业的增多及游客的急剧增加,苏山村每天的垃圾生产量达5至12吨,2个垃圾箱已不能满足,致使一到旅游旺季,垃圾散落、臭气熏天,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苏山村的环境卫生;饮用水难以保障,现有居民和旅游服务业用水需求量大,原玉堂水库的水源已不能满足正常生活用水。此外,还面临着停车场不足等问题。

拟开展综合整治

打造“升级版后花园”

作为省、市“四好村”,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统筹城乡示范中心村,苏山村的发展受到各界关注。当前该村在基础设施上面临的问题,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巴州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就苏山村的相关问题多次研究,拟以苏山村的交通和环境整改为契机,提档升级,打造巴城“升级版后花园”。

要提档升级,首先需要解决交通、环境、饮水等迫切问题。近日,在相关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苏山村的交通和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初步形成。在初步方案中,建议拓宽巴城至苏山村道路,开通市体育馆至苏山村聚居点的旅游公交环线;新建天星路至苏山村观湖旅游大道,将天星湖、拦河坝、苏山村“乡瓣童年”景区串联一起,为开通天星桥水库—苏山村景区—市体育馆的公交旅游环线奠定基础,不仅带动天星湖的旅游业,也为沿路3万名群众出行带来方便;急需建设大型垃圾收集房、增加垃圾小型中转车,以解决垃圾收集和清运问题;解决用水方面,在拓展水源地同时,添加增压设备或接入城市管网。

据了解,相关建议还有待论证,其中也面临着现实难题。在改善交通设施方面,如果将现有的道路从6米拓宽至8米,需要的资金非苏山村可以承受;如果修建串联巴城、苏山村、天星桥水库的高等级环线,需相关部门参与和支持;在解决饮用水不足方面,如果将苏山村的饮水接入巴城并网,除了经过多个程序外,还需二次加压设施,这又增加了用水成本。

在对苏山村开展综合整治的同时,该村也计划在发展10年后进行二次升级。目前在上级的支持下,该村初步提出了堪称“惊艳”的计划,包括建成九个生态停车场,将苏山村、檬子河村全域规划建设苏山秦巴特色餐饮集聚区,建设苏山森林康养基地、苏山“民俗·非遗”文化沉浸式演绎中心,建设苏山—天星湖森林地产项目、文旅书院、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及农特产品交易集聚区和“苏山之光”不夜城等。虽然相关规划还在论证环节,但也足以让巴城市民对“升级版后花园”充满期待。

仙海清水湾网红地 网红地不堪重负(7)

苏山坪“现象”值得细品

在巴城近郊,苏山坪并不是一个孤立之地。不管是巴城近郊的西华山、莲花山、大连山、塔子山,还是稍远的元顶子、天马山、三江、化湖等山清水秀之地,大都具备供市民休闲康养的底气和实力,为何苏山坪能以年度15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异军突起?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苏山坪的发展,最初源于乡村致富奔康的需要,也是该村持续10年围绕“乡村特色旅游”这一特点勤耕不辍的结果。该村的所有规划和实施,都是围绕这一特点来展开,初期效果并不明显,直到5年后才略有起色,当商家云集形成规模效益后,又赶上近郊游兴起的节点,早有准备的苏山坪便迅速“走红”,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要打造城市人休闲“后花园”,不仅仅是最初的粗放式“圈地养鱼”那么简单,在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既要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又要满足城市人“刁钻”的口味,更要让当地人从发展中得到实惠。从苏山坪当前因基础设施引发的“阵痛”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项持之以恒且长期投入的过程,需要毅力、需要配套产业、更需要引入具有前瞻性的项目。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历经十年发展的苏山坪,我们有理由相信,升级后的“后花园”将成色更足。

END

掌巴推荐

巴中市已完成7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五一去哪儿耍?这份攻略“承包”你的假期

巴中市发布2020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杨

编辑:陈益斌

审核:韩梅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