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有关于雾的一些现象可能被我们司空见惯,这其中存在着不少自然界的规律但同时,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雾的观察,可以粗略地预测出接下来是个大晴天或者可能会下雨那么这其中具体有哪些学问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样的天气第一天早上起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样的天气第一天早上起雾(早晨有雾多半是晴天)

什么样的天气第一天早上起雾

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有关于雾的一些现象可能被我们司空见惯,这其中存在着不少自然界的规律。但同时,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雾的观察,可以粗略地预测出接下来是个大晴天或者可能会下雨。那么这其中具体有哪些学问呢?

为什么冬天的早晨时常有雾?

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大限度时,就称为水汽饱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譬如,在1立方米的空气中,气温在4°C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气温在20°C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就可以含水汽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时,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小水滴或冰晶。假如在4°C,1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7.36克水汽,这时,多余的1克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就要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造成的。

地面热量的散失,会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会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层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部分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当近地面空气层里的小水滴多了,阻碍了人们的视线时,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主要是由于温度下降造成的,因此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昼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就减少了,如果那时空气中的水汽较多,就会使一部分水汽凝结成为雾。特别在冬天,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晴天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比夏天更迅速,接近地面的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便得近地面空气层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滴,并且浮在近地层的空气中,形成雾。所以,冬天晴朗的早晨常常有雾。这种雾称为"辐射雾"。

为什么早晨有雾多半是晴天?

有时候早晨起来,只见迷迷蒙蒙一片大雾,打开门窗,它也会象轻烟一样飘进来。可是不要多久,你可以依稀看见窗外的景物了,最后终于雾散气朗,丽日当空。俗话说:"早晨地罩雾,尽管晒稻谷",正是这个意思。

早晨有雾,大气是潮湿的,但是这天偏偏却是晴天,这是缘故呢?

白天太阳照射地面,地面积累了大量的热,由于水分的蒸发,温度较高的空气也能够容纳较多的水汽,因此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太阳下山以后,热量就开始向空中散发,接近地面的空气的温度也随着降低,天气越好,天空中的云越少,地面的热不受任何阻碍,散发得越快,空气湿度也降得越低。到了后半夜和早晨,地面空气的温度已经降得很低了,这时候,就是在室内,我们也很容易感觉到上半夜凉得多。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降低以后,空气里的水汽超过了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分布在低空,这就是气象学上所说的"辐射雾",这种雾通常产生在高气压中心附近,而在高气压中心附近,常常是晴好天气。所以出现这种雾的时候,尽管早晨浓雾弥漫,只要太阳一出,把雾气蒸散,这一天就多半是晴天。

为什么雾不散就有可能下雨呢?

白天不散的雾,大多是与锋面过境有关的。在暖锋未过境前,往往出现锋前雾。在这种雾的上空,有着浓厚的雨云,雨云底部下降的雨,在云底以下蒸发,并在近地面处又凝结,这就是锋前雾形成的原因。这种雾的顶上既然有浓厚的雨云,太阳光无法大量地透进来,而产生雾的条件又继续存在,这样的雾当然不会散。不久,由于雨云越来越厚,云底以下水汽也越来越充沛,雨滴不能在云底下的空间蒸发,而直接落下来,这时就下雨了。

在暖锋过境时,如果有冷暖空气的混合作用出现,可以造成锋际雾。在暖锋过后的暖区中,由于暖湿空气流经冷地面,又会产生暖区雾,这种雾湿度非常大,而且常常和毛毛雨连在一起,在它的后面,往往还有冷锋南下,造成冷锋降水。在沿海地区,海雾有时在夜里侵袭到陆地上来。这种雾到早晨或上午还不消散,就会转变为层状云,而下起雨来。所以"雾下散就是雨"的说法是对的。

雾与天气的关系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雾知天气的变化了。不过,上述解释只是就大体情况而言的。雾与天气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还有许多复杂的内容,因此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也就是说,要准确地看雾知天,还要作多方面观察、分析,进行综合判断。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责编:邢郑、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