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减负”一词是在2000年,距今已有20余年,直到“双减”政策出台后,方见成效。不过还有很多方面落实不到位,还需进一步调整。

新学期,各地中小学执行“双减”政策已有一个月,执行效果如何?目前按照家长的反馈来看,一部分学生放学后就无所事事,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仅没有减轻负担,反而越来越累了。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1)

部分中小学钻空子,学生应该8点上课还是8点到校?

双减后的第一个学期,比起吵得火热的“5 2课后延迟服务”,早上延迟上学的问题却鲜有人关心。不少家长反映延迟服务后学生每天在校时间过长,不利于身体发育,实际上与延迟放学几乎同时发布的政策中,还有一条“延迟上学”却被不少学校忽略了。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2)

按照教育部的通知规定,中学生上学时间不得早于8点,小学生不得早于8:20。然而不少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规定很难具有可操作性。

于是部分中小学就玩起了“文字游戏”,教育部规定的不得早于8点上学,学校就把第一节上课时间定为8点。老师的上班时间,和学生的到校时间依旧是7点。

不少老师原以为双减后晚上下班时间晚一些,上班时间也能晚一些,早上能多睡一会儿也是极好的。以往教师们的上班时间都要比公务员早很多,如今也能8点上班,老师们不知道有多高兴,没想到开学后傻眼了。找学校反映,学校却表示学生7点到校上自习了,老师当然也要来。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3)

教育部规定的“上学时间”和“上课”时间究竟是不是一回事?从字面意思上分析,上学时间就是到校时间,而到校时间可以不是上课时间。把上课时间和上学时间混为一谈的学校,完全就是在玩文字游戏,钻了双减政策的空子,让学生和老师都苦不堪言。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4)

双减过后,多地区“延迟上学”远没有“课后延迟”执行到位

据各地的在职教师反映,新学期延迟放学倒是执行的挺到位,延迟上学政策却没啥影响。熟悉学校日常安排的人都知道,无论规定几点上学,都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会“迟到”。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5)

学生即使没有迟到,进入教室后,也不会马上进入上课的状态。学生之间可能会聊聊天,沟通一下昨晚回家后的经历,或者上学路上太累需要稍事休息等等。

如果学生8点到校,最快也要8:30正式开始上课。如此一来,早上宝贵的学习时间就已经浪费了大半。早上9点前大脑都属于思维比较清晰的状态,所以学校都愿意把数学这类理科课程安排在第一节课。

可要是临近9点才开始上课,第二节课开始就临近中午学生又会觉得饥饿,下午的课又会觉得很困。这样一天的黄金学习时间,多数浪费在上学的路上了。要是早点到校,学生还可以趁早自习复习前一天的课程,趁头脑清醒背背课文和英语单词会事半功倍。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6)

其实造成学生无法8点上学的原因,也与家长来不及送学生有关。不少家长早上8点就要到单位打卡,如果学生8点才上学那家长上班就来不及了,总不能让学生在校门口等着吧?

学生早上8点前到校,可以与上班族的早高峰进行错峰出行。如果学生的上学时间与上班时间相同,那么早高峰的堵车情况将会更加严重。这样不仅学生、老师常常会出现迟到的现象,连家长也无法正常上班了。为了不堵车,学生和家长还是要提前出门,这就将违背延迟上学的初衷了。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7)

延迟上学就能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质量吗?

教育部之所以会发布“延迟上学”的政策,就是为了能让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们,早上能多睡一会儿,减少在教室里坐着的时间。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8)

调查显示,如今的中小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晚上经常11点后睡觉,早上6点就要起床准备上学。不少学生上课时都无精打采,听课效率很低。延迟上学时间也是想让学生多睡一会儿,其实看过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就知道,中小学睡眠不足根本不在于起得早,而是睡得晚。

自从周末补课变周中补课后,还有课后延时服务,不少中小学生辅导课结束后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了,洗漱休息后还要写作业、复习、完成背课文、背单词这些课后任务。熬夜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晚上睡得晚才是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元凶。

小学二年级语数外如何科学学习(双减后部分中小学玩文字游戏)(9)

或许延迟上学也能让学生早上多睡一会儿,健康的作息时间并不是睡眠总时长达标就可以的,晚睡晚起一样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据悉十一后,北京等地将取消周中补课,让中小学生能早一些放学回家休息,或许届时学生的睡眠问题也将得到很大改善吧。具体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今日话题:你觉得中小学生几点上学比较合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