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刷到一位妈妈的吐槽:

家里的孩子快3岁了,但实在太黏人,只要妈妈在,其他人都不让碰,还什么都不肯自己干。看书,一定要妈妈抱着讲。乐高,一定要妈妈陪着搭。更别提洗澡哄睡了,每天回家一上手,没几个小时根本休息不了。由于工作原因需要经常加班,回到家就已经很累,可家里还有个小神兽等着我,真有一种“不如去加班”的赶脚。

看到上面这位妈妈,不禁联想到我自己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1)

最近一下班,鞋子还没来得及换,女儿就跑过来

妈妈,我最爱的妈妈!妈妈,我想抱抱![捂脸]

妈妈,陪我过家家嘛![可怜]

妈妈,你给我洗澡嘛,我想要妈妈给我洗澡[奸笑]

有时候奶奶也会说,妈妈刚回来,让妈妈休息下。她就不干了,直接做地上嚎啕大哭,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站在一旁的我一脸尴尬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2)

中国有句老话叫:

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

为什么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各种“作”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也很温暖,如果孩子在你面前“作”

说明你是个好妈妈

是她最信任她最爱的人

‬1‬孩子需要妈妈的陪伴

由于工作的缘故,周一到周五经常要加班,有时回家孩子都已经睡了……

只有周末,全家人才能整整齐齐的做一桌

每次吃饭,只要我在家,女儿就会吵吵着

“我要和妈妈做一起,妈妈要做我旁边”[抓狂]

此时猪队友的爸爸就会来句

“你妈在家,你就特别不听话”[撇嘴]

说出这句话时就可以想到后面发生的事,一哭、二闹,最后还得我来收场。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3)

孩子为什么在妈妈面前表现得特别“作”?

想想不难理解,孩子只有在周末,才能见到妈妈,他当然会格外珍惜这个“有妈妈在的时间”。

另外你会对着外人肆无忌惮,生气了就大发脾气吗?

不想就大声说不吗?

当然不会!

只有对着自己爱的人、觉得安全的人,你才会释放出“另一个自己”......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4)

所以一些职场妈妈,当她们下班一回家“压抑”了一天的孩子,便放下了他们的心理防备粘着妈妈,甚至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发脾气使性子……

‬2对你发脾气,说明孩子信任你

美国心理健康专家Crystall.Lee说:

人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时会表现的更真实,你知道他们是爱你的,所以有时可能会表现得更糟糕。

大人都是如此,何况孩子。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5)

还记得,生完孩子的第一年……夜奶、哄睡、各种当妈的焦虑和无助接踵而至…....

跟老公说吧,老公不能理解,觉得当妈的不都是这样嘛,跟婆婆更是说不着……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那段最难的日子,心里时常念着,要是我妈在就好了。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6)

后来,妈妈来了,所有的委屈像倾泻的洪水般一下子奔涌了出来,我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

所以,当孩子在你面前作天作地,甚至任性、哭闹……妈妈应该给他们一个爱的抱抱,而不是抱怨他们不懂事去责骂他们,这样孩子会感觉连妈妈都不理解我,孩子会非常无助、伤心。

“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亲人的依恋。

孩子知道,妈妈会永远爱自己,不管自己怎么作,妈妈都会陪着自己。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7)

换句话说,在妈妈面前,哭闹、作妖,就是一种天性的释放。

如果恰好你家也有同款娃,恭喜你,你是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信赖最依恋的人。

‬3孩子越“乖”,越需要被关注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

原因就是:

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认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我们需要的是,给孩子一双自由飞翔的翅膀,而我们是大地上默默注视他们的眼睛。

父母说孩子很作(妈妈在)(8)

曾听过这样一个比喻:

“乖孩子”像苹果,“熊孩子”像草莓。

草莓出了问题在表面,容易及时发现;而苹果出了问题,外表依然可以很漂亮,藏在里面的问题却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不要忽略孩子的诉求,哪怕是哭闹任性……

孩子终将会与我们分离,到那时,就算想让他们留在身边也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现在请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和关注,以后就会少一些遗憾和无奈。

,